浅谈探究感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感悟是学习的最基本特征,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是构建一个适应个体差异认知发展的过程,过程是探究知识,核心是感悟知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对知识的探究、知识的感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研究的课题。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采用探究感悟方法的点滴总结,希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日常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关键词:探究感悟;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本文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自身是如何通过设立问题情境,从生活中的常见小问题出发,引入新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相互评价,锻炼学生的自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顺利地开展探究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启发创新思维
  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思维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以提出问题为教学的主线,问题的选择和设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问题的深浅取决于解决它的愿望和迫切程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和智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决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发明创新营造气氛。在物理教学中,许多自然现象和科学小实验、小故事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惯性”概念时,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汽车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往后倒?”再如:“用塑料挂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塑料尺子做摩擦起电实验”、“电磁现象实验”等等。教师都可以抓住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体验分析,协作探究,促进创新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自己动手、动脑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充分体现了培养创造能力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①树立“主体”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②注重对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③强调全员参与、合作学习。课前,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提供实验器材、直观教具、模型、学习资料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联想类比、阅读思考、归纳分析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协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课前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在学生探究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找到恰当的方法,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疑惑,诱导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思维处于渐进之中,同时让学生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实验探究常按“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两点:一是变学生随意猜想为有据假设。探究的问题引出来后,教师不仅让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假设的依据。因為只有通过对问题思维加工后得出的假设,才对以后的研究有效,或在研究中少走弯路。如:讲“摩擦力”时,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与假设: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等等。这时教师不应急于把自己的推测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了事,而应从学生感知的事物中启发他们进行有序、有理的思考,以获得正确的假设。二是变教师设计实验为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教师不必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实验进行分组操作,那样从表面上来看,实验井然有序,成功率高,实质上是在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验能力,只要教师精心设疑,加上鼓励和引导,并通过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就能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强调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
  三、感悟交流,求新求异,拓展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思维,它是全方位、多角度从各个层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能力强的人,容易在某一发散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因此,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3]。在物理的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探究能力差异,会有深浅不同的感悟,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交流探究所得到的成果、结论或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起争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互相启发和展开联想的机会,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实际上灵感、顿悟、独特思想是科学探究中最宝贵的思维现象,这正是创新的根基,对学生在探究、交流中的表现,教师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勇于发现自己、表现自己,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既发展了个性,又拓展了创新思维。
  总之,探究感悟有助于物理课程扬长避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德菊.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感悟[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5):70-71.
  [2]郭瑛.在亲历探究中感悟初中物理新课标理念[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8):157-157.
  [3]洪志强.浅谈探究感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4):207.
  作者简介:
  欧阳红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下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故事一直是承接历史展望未来的桥梁。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历史故事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征,正好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因此,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三个方面的应用,还望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积极性;重难点;情感价值观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把历史课活生生上成了读历史课本课,教材内容完
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延吉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从深层次上探讨了利用外资的方略问题。
本文介绍采用8031单片机的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其特点是检测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控制电网功率因数。并着重分析了电压与电流相位差的检测、8031单片机及外围硬件和软件设计,最后也对仪表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强化幼儿的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数学的学习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学前阶段,数学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就要利用最符合幼儿性格特点的游戏创建数学课堂,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进而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数学;应用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还不具备自
本文以二硫化碳和金属钠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有机电子给体-乙二硫撑二硫苄基四硫富瓦烯。并对该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普和质谱确证。
在文(1),(2)中定义了一类群,并讨论了一些基本性质,本文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另一类群,D-群,并给出了D^-群的一些不变性质。
用碳链圈体旋和面旋的实转与空转,能简便、迅速、具体地判断共轭多烯在加热或光照条件下进行电环合反应的顺旋、对旋规律.
教师通过进一步培训学习、深化教研探索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变革,从而达到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开发学生潜能与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从完善教研体制,以机制促进培训,切合自身所需
摘 要:历史就像是承载中华五千年的画卷,描绘了中华的繁荣盛况、颠沛流离。高中生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了解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史、世界的发展轨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在未来的建设中,挑选出正确的道路,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概念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如何将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地设计。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摘 要: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并且开始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这是无法改变的。初中政治课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经过几轮教改之后,也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认真程度,认真程度是学生近期学习情况的重要评判依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