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如果操之过急,很容易欲速则不达。在育儿道路上,我就有过不少教训。
记得当初教儿子说话时,我和太太担心他学会以重叠词为主的“婴儿语”,所以尽力避免说“杯杯”、“猫猫”这样的婴儿词,而是教儿子一些较为成熟的语句。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营造出来的语言环境果真起了作用,在日常交流中,儿子的语言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强得多。然而,他上幼儿园后发生的事,使我们以前所做的很多努力都付之东流。
儿子没有哭闹,非常顺利地上了幼儿园。让我们吃惊的事发生在第一天放学后。那天,儿子回到家就说“妈妈,我要喝水水,给我杯杯。”“水水”、“杯杯”?没听错吧,儿子不是一直说“水”、“杯子”的吗?“怎么说话的?”太太有些恼火。“妈妈,快点,我要水水喝喝。”儿子根本没注意到刚才的训诫,我赶忙问道“宝宝,你怎么说‘水水’、‘杯杯’、‘喝喝’呢?”“小朋友都这么说的呀”儿子睁大眼睛,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问。一丝凉意忽然掠过心头,我和太太辛苦一年多的教育,在幼儿园生活面前不堪一击。
“要说‘水’、‘杯子’,渴了说‘拿杯子喝水’,知道吗?”我马上纠正儿子的说法。接下来的好几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嘴里蹦出的婴儿词越来越多,对桌子说“桌桌”,对汽车说“车车”。我心里有点着急,于是逢“错”必纠,然而收效甚微。于是打电话给幼儿园老师,说明我们着力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愿望,希望她能提供帮助。“这样做,无异于揠苗助长”老师的回答出乎意料,“你们的科学育儿知识太匮乏了。孩子才2岁多,说婴儿词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老师的番话让我们无地自容。
在看了老师提供的一些育儿书籍后,我和太太的心态逐渐放平了。事实上,对儿子而言,交流对象能听懂的语言才是适合的语言。我们相信,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婴儿词的使用环境消失后,他会忘掉婴儿词,习惯新的更为成熟的表达方式。
从3周岁开始,儿子果真很少再说婴儿词了。可我又发现了新问题——他无法区分汉语声母d和g的发音,总是把“哥哥”说成“得得”,把“开关”说成“开端”:还会无意识地颠倒着说一些词语。比如把“门铃”说成“铃门”,把“万一”说成“一万”,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忧心忡忡,而是主动地观察同龄孩子,并翻阅相关书籍,进而发现,幼儿园不少孩子也存在这些现象,而原因主要是很多幼儿的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
于是,我没有责怪儿子,更没有强行去纠正,而是在不违背成长规律的情况下,尝试帮助他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我编了一些以声母d和g为主的文字组成的儿歌,如:“大冬瓜,好多个,肚子大,顶呱呱……”
儿子非常乐意学这些儿歌。虽然他的发音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但是他却学到了不少儿歌,掌握了不少知识。
回想这几年的育儿之路,我认识到教育孩子其实也是教育自己。不断犯错,不断反省,不断改过。我们应和孩子一样,要看清每一级成长的阶梯,踏踏实实往前走。
记得当初教儿子说话时,我和太太担心他学会以重叠词为主的“婴儿语”,所以尽力避免说“杯杯”、“猫猫”这样的婴儿词,而是教儿子一些较为成熟的语句。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营造出来的语言环境果真起了作用,在日常交流中,儿子的语言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强得多。然而,他上幼儿园后发生的事,使我们以前所做的很多努力都付之东流。
儿子没有哭闹,非常顺利地上了幼儿园。让我们吃惊的事发生在第一天放学后。那天,儿子回到家就说“妈妈,我要喝水水,给我杯杯。”“水水”、“杯杯”?没听错吧,儿子不是一直说“水”、“杯子”的吗?“怎么说话的?”太太有些恼火。“妈妈,快点,我要水水喝喝。”儿子根本没注意到刚才的训诫,我赶忙问道“宝宝,你怎么说‘水水’、‘杯杯’、‘喝喝’呢?”“小朋友都这么说的呀”儿子睁大眼睛,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问。一丝凉意忽然掠过心头,我和太太辛苦一年多的教育,在幼儿园生活面前不堪一击。
“要说‘水’、‘杯子’,渴了说‘拿杯子喝水’,知道吗?”我马上纠正儿子的说法。接下来的好几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嘴里蹦出的婴儿词越来越多,对桌子说“桌桌”,对汽车说“车车”。我心里有点着急,于是逢“错”必纠,然而收效甚微。于是打电话给幼儿园老师,说明我们着力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愿望,希望她能提供帮助。“这样做,无异于揠苗助长”老师的回答出乎意料,“你们的科学育儿知识太匮乏了。孩子才2岁多,说婴儿词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老师的番话让我们无地自容。
在看了老师提供的一些育儿书籍后,我和太太的心态逐渐放平了。事实上,对儿子而言,交流对象能听懂的语言才是适合的语言。我们相信,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婴儿词的使用环境消失后,他会忘掉婴儿词,习惯新的更为成熟的表达方式。
从3周岁开始,儿子果真很少再说婴儿词了。可我又发现了新问题——他无法区分汉语声母d和g的发音,总是把“哥哥”说成“得得”,把“开关”说成“开端”:还会无意识地颠倒着说一些词语。比如把“门铃”说成“铃门”,把“万一”说成“一万”,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忧心忡忡,而是主动地观察同龄孩子,并翻阅相关书籍,进而发现,幼儿园不少孩子也存在这些现象,而原因主要是很多幼儿的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
于是,我没有责怪儿子,更没有强行去纠正,而是在不违背成长规律的情况下,尝试帮助他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我编了一些以声母d和g为主的文字组成的儿歌,如:“大冬瓜,好多个,肚子大,顶呱呱……”
儿子非常乐意学这些儿歌。虽然他的发音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但是他却学到了不少儿歌,掌握了不少知识。
回想这几年的育儿之路,我认识到教育孩子其实也是教育自己。不断犯错,不断反省,不断改过。我们应和孩子一样,要看清每一级成长的阶梯,踏踏实实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