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见“小人”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6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去学校附近有韩国国家历史遗迹之称的健陵和隆陵参观,见到价目表上有“大人”1000韩元,“小人”500韩元,不觉有点好奇。在中国,绝对不会用“小人’来代表儿童的,因为它有众所周知的其它含义。这里用“小人”来称呼儿童,可以说是保留了这一词汇最原始的用法。问了一下韩国学生,查了一下《韩语词典》和高丽大学所编的《韩汉词典》,有了如下知识:一是“小人”一词在韩国口语中已不大用,一般只是作为文字标志出现在门票价目上,如洗浴、公园、乘车、旅游景点等,意思就是儿童或小孩儿。在《韩语词典》中,“小人”主要有下列意思:一是年纪小;二是个子矮:三是小气,度量小;四为谦词,主要用在古语中,如小人、小生等;五为地位卑贱之人,如下人、卑人。而查阅《韩汉字典》,则有如下意思:一是奴隶;二是平民;三是侏儒;四为谦词,如小生、小人;五为小气:六为人格卑劣、道德低下,所举例有“小人得志”,“近君子,远小人”。在此,亦可见韩汉语义既有重叠,又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无论古今,作为道德评价或道德贬损这一词义并未随着“小人”一词在韩国社会普及。
  在中国先秦习语中,“小”与“大”相对,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的劣势,本无褒贬的含义。如《诗·大雅·荡》:“小大近丧。”《诗·小雅·楚茨》:“小大稽首。”《尚书·多方》:“小大多正。”《尚书·多士》:“四方小大邦丧。”《尚书·酒诰》:“越小大邦用丧。”《尚书·文侯之命》:“越小大--谋猷。”《尚书·无逸》:“至于小大。”《论语·学而》:“小大由之。”《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左传·庄公十年》:“小大敌也。”《左传·昭公 年》:“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左传·定公五年》:“城不知高厚小大。”有时涉及等级与王权,则颠倒其序,成为“大小”,如《左传·宣公三年》:“问鼎之大小轻重。”鼎乃王权象征,故不可问“鼎之小大”。又《左传·襄公三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君臣、父子、上下等是等级关系,所以尊者在前,卑者在后,而不能称为“小大”。在先秦语汇中,“小”往往蕴涵贬义,与之搭配的诸多词汇,如“小知”、“小言”、“小辩”、“小识”、“小体”、“小说"_……是思想家们表达贬抑之义的强大语言后备军。所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出于道德完善的思想需求,儒家宗师对“小”“大”这一对词语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使之形成非此即彼的反义对举之势。因而使“小人”从温和中性的身份称谓之词,一变而为言辞激烈的道德贬损之词。
  从语义演变的历史轨迹考察,“小人”境况的恶化,有一个从身份称谓到价值判断的嬗变过程。其初,小人与君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左传·昭公三年》:“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君子、小人同义对举,不过是一种身份称呼,并无道德上的优劣之分。如《诗·小雅·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骥骥。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是说主帅驾车指挥,兵卒随后,借车:身而为掩护。又《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是说贵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则在路边观望。当然,这句诗后来被赋予价值判断意义,此是后话。可知,“小人”泛指平民和下层劳动者,并非只是“恶”的同义语。在先秦,君子也并非是“善”的载体,而不过是对成年男子的通称,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指年轻男子;“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王风·君子于役》),是称呼丈夫;“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是称呼情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是谴责不劳而获者。但从“不素餐兮”的谴责中,己知君子与小人身份不同,是等级关系,所谓“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而事其上”。(《左传·襄公十三年》)二者的区别在于,一在上,劳心;一在下,劳力。君子,亦称“大人”,孟子也说“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以“小人”和“大人”反义对举。朱熹注:“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小人,亦称野人——“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滕文公上》)。
  细读《论语》之前的先秦文献,如《诗》《书》《易》,对待小人都比较宽容,真正对小人声色俱厉、大加挞伐的,始于孔子。在孔子之后的儒家文献中,对小人的口气越来越严厉。至此,小人已经是伦理道德全面崩坏的同义语。首先,小人好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易·系辞》)其次,小人无固定德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再次,小人不知敬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另外,小人的缺陷不可胜数,简直就是种种道德不完善的渊薮——“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所以,结论只有一个——“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子张》)“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不苟》)总之,所有负面的、消极的、卑劣的东西都归属于“小人”。而出路只有一条——“近君子,远小人”,而这句话恰好是韩国人在编写《韩汉字典》时所引用的例子。
  强调对立性、排斥性、斗争性的“君子小人之辨”,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的命题,其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道德领域。如司马光所论:“夫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冰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此自然之理也。”(《资治通鉴》卷二五四)至于欧阳修著《朋党论》,更是力倡“君子有朋”、“小人无朋”之说,所谓:“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为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伪也。及其见利而争,或利尽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朋党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近君子、远小人——“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都说韩国很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按我的理解,所谓“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接受,而是一种筛选和过滤,这筛选和过滤的工具就是本国的国情和需求。朝鲜历史上没有如中国古代这样激烈的朋党之争,也就没有“君子小人之辨”,也就没有必要“引人”和运用“小人”一词的道德卑劣之语义,而只有其最原始的含义,即体积、面积、力量之“小”、地位之低下以及自谦之词。经过这种筛选和过滤,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温和、中性、积极、有利于和谐的因素被保留下来,而儒家那种强调二元对立、相互争斗的因素则被排斥了。其中缘由,一篇小文难以穷究和具述,但有一点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一个社会在接受某种文化或语言的时候,都是按照该社会的现状来接受的,同时也就反映出该社会的某种需求。这或许就是在韩国见“小人”的启示。
其他文献
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中国知识界青年的热门话题。谈到萨特,我首先忆起的是他那张在街头叫卖左派报纸 “人民事业报”的照片。他老态龙钟、其貌不扬,躲在酒瓶底似的老式近视眼镜儿后面。这幅照片后来被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收入他主编的文集《萨特研究》(1981)中。  萨特的学说和作品在中国广为传播之时正是中国青年一代从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精神废墟中艰难地走
漫步在基辅街头,各式建筑的古色古香与雍容华丽浑然一体。最著名的中央大街赫列夏季克的繁华堪与美国百老汇、法国香榭里舍媲美,这里汇聚了欧洲各国名牌商品,被称为“基辅的购物天堂”。街道全长120。米,放眼望去宽阔、整洁,周末以及节日期间整条街道更是全部改为步行街,方便游客和行人毫无顾忌地尽情畅游在醉人的美景里。关于赫列夏季克大街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赫列夏季克”是因为在此发源的河流—直流向98
在丹弗机场转机,距离下一班飞机的起飞还有些时候,我坐在登机口不远处。这时,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向我这边走来。原来,他相中了我旁边的座位。我不情愿地挪开座位前的行李箱,心想:明明有那么多空位,为什么偏要坐在这里?  当他坐下来后,我注意到他身上的迷彩服已经褪色了,帆布包上还有军队的标志。“你是……”我忍不住问道。  他默默地点点头。  我也朝他微微颔首,敬意油然而生。尽管我不知道他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社区、微营销、微旅行、微生活、微民……一系列“微”特征的文字体系、艺术形式、生活方式以不可阻挡之势,润物细无声地介入当下生活,可谓无“微”不至。无论你是否接受,新媒体环境下以短小精炼为传播特征的“微时代”已经来临。140个字也可以完成一篇紧凑的小说,三分钟即可成就一部从现实走向梦想的电影,每一个人只需要一台DV甚至一部手机、一个想法、一点创意,就可以用影像来展现大千世
犹大(Judas),圣经中的人物,生于加略,又称“加略人犹大”,被耶稣最初拣选为十二门徒之一。圣经福音书里多次提及犹大,“犹大之吻”当属最令人难忘的情节。犹大有三年半时间与耶稣同行同住、同桌同吃,最后他竟然以三十块钱(《马太福音》26:15)将耶稣出卖!他与耶稣的敌人犹太祭司长约定了一个暗号:“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马太福音》26:48)犹大为何出卖自己的老师呢?《路加福音》
德国著名推理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 的代表作《生死朗读》,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德语书,并被译为39种文字,在全球广泛流传。本书于2008年被美国导演斯蒂芬· 戴德利(Stephen Daldry)搬上荧幕,轰动一时,主演凯特·温斯莱特更凭借本片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生死朗读》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一段不伦之恋,尽管这样的故事对于我们这
网络犯罪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犯罪手段也变得多样化,黑客通过高明的电脑技术作案,他们往往将自己隐藏在难以察觉的角落,通过病毒远程控制别人的电脑把虚假和恶意信息发布到网络,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而且,通过远程控制别人的电脑来散布恶意信息的罪犯还可以巧妙地将登录痕迹清除。因此,警方难以追踪这种屡禁不止的网络犯罪。  嫌疑人成受害者  日本在人权、版权和网络领域有
1954年春,在法国海滨旅游胜地的瓦洛里斯村,美丽而又腼腆的19岁少女希尔维特·戴维,正坐在阳光下和朋友们吞云吐雾,分享着一根香烟。突然,一幅神秘的画像在对面庭院围墙的顶端,令人不可思议地慢慢浮现在大家的面前。随着图画逐渐清晰地被展现出,啊!原来是一幅希尔维特的画像,真是惟妙惟肖,她那别具一格的马尾辫和一头金色的卷发跃然纸上。而这幅作品也正是这个庭院的主人,瓦洛里斯村最有名的村民帕布罗·毕加索的亲
勃艮第产区位于法国东北部的科尔多省,是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狭长的勃艮第产区被山脉割划成4个子产区,它们分别是:Beaujolais、Cote de Beaune、Cote de Nuits以及Cote Chalonnaise。与波尔多产区的调配葡萄酒不同,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以单一品种葡萄酒为主。勃艮第的法定葡萄品种有黑比诺(Pinot Noir),佳美(Gamay)两
2016年8月,60位街头艺术家齐聚在莫斯科马纳吉展览馆举办的街头艺术双年展上。街头艺术挪入室内倒也是另一番景象,城市街景融入了当代艺术。本次双年展旨在充分全面地展示街头艺术,汇集了私人、商业及学术性质的各类展览馆选送的包括涂鸦在内的优秀街头艺术作品。这种街头文化反映了非常规的艺术形式所流露出的反权威性和自由精神,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一员,给设计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商业和文化影响。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