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嗜酸性细胞瘤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9岁,因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肿物2周余,于2010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无心悸、头痛、眩晕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体检无特殊,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电解质正常,3次尿儿茶酚胺水平正常,肾上腺皮、髓质激素水平正常.超声检查:右侧肾上腺占位,直径3.8 cm ×4.5 cm,低回声,血流较为丰富;腹部CT:右侧肾上腺上极肿物,直径3.5 cm ×4.5 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不均匀增强(图1).术前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因不能排除肿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术前给予药物准备2周.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经后腹膜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患者女,73岁,因“左侧颈-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12年,左颈根部皮肤破溃伴脓性分泌物6年,破口出血2d,加重1d”,于2010年11月10日由急诊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患者1998年因外伤后导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左颈总-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手术顺利,术后抗凝治疗,左侧桡动脉恢复良好.2000年觉左上肢发凉,桡动脉搏动消失,再次于北京协和医院检查发现人
期刊
正压机械通气是目前呼吸衰竭最为有效的常规支持治疗手段,可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通气和氧合需求.但对于病情极重的呼吸衰竭患者,以及部分需要接受肺移植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常规正压通气常常难以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同时,由于上述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气道压力和高浓度氧支持,其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高于一般呼吸衰竭患者.对于已发生严重机械通气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患者,正压通气往往处于顾此失彼、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期刊
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至今不详,临床也缺乏根治性手段[1].目前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分子水平的研究深入,细胞因子及基因治疗为治愈瘢痕疙瘩带来了新希望,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哮喘模型小鼠呼吸道重塑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小鼠按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黄芪甲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2只.卵蛋白致敏、激发8周,黄芪甲苷组给予黄芪甲苷溶液(50 mg/kg)灌胃,1次/d,共8周.检测小鼠呼吸道阻力,肺组织病理检查观察呼吸道炎症、杯状细胞增生、胶原染色面积;酶联免疫吸附(
胃癌手术过程中易发生脾脏损伤而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处理起来较为棘手[1-2].我们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应用止血纱布压迫、无血电凝、网兜式缝合、部分脾梗死及部分脾切除等5种脾脏损伤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比较如下。
期刊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20~50岁人群,世界范围内约250万人患病[1],是青年及中年人最常见的非外伤性神经系统疾病.MS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运动障碍、睡眠相关呼吸异常、发作性睡病、快速眼动期( REM)睡眠行为障碍、异常睡眠-觉醒节律、白天睡眠过多.导致MS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与疾病相关性(原发性)和继发于疼痛、运动
期刊
目的 探讨重组蛋白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 -Fc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据不同处理将小鼠随机分为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 Sham组);目地基因病毒组(RANK-Fc组);空载体病毒组(eGFP组),各组均经尾静脉将2.5ml溶液(含或不含病毒)6 s内注入.3d后RANK-Fc及eGFP组建立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热缺血90 min后再灌注
患儿男,6个月,“哭吵、嗜睡3天,昏迷半小时”2010年4月10日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儿3d前出现阵发性哭吵、烦躁、少吃、嗜睡,无发热,无呕吐腹泻,3次因频繁哭吵到医院就诊,2次查腹部B超来见异常,予,“头孢噻肟钠”静脉点滴1次;入院前0.5h突然出现昏迷,面色苍白,无四肢抽动.既往无抽搐史.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31 kg,生后母乳喂养2个月,之后配方奶喂养,3个月会抬
期刊
病历摘要女性患者,20岁,因“发热、头痛、呕吐4d”于2010年5月14日人院.患者人院前4d起床后自觉头痛,伴恶心、呕吐,自觉四肢无力.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仍伴有头痛、呕吐,间有头晕,非天旋地转样.在当地检查予“退热药”等处理.患者仍有发热,间有胡言乱语,迫害妄想.2010年5月14日拟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发热,体温38℃,神志清,有精神异常,表现为发作性
期刊
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型人群,多为特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一般认为PSP与胸膜下肺大泡破裂有关,目前其原因考虑多为先天肺发育不良.PSP是一常见病,青年、体型瘦长者多发,并多见于40岁以下男性.据文献报道,男性年发病率为7.4~18.0/10万,女性年发病率为1.2~6.0/10万,并且抽烟及低体质指数(BMI)是PSP的危险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