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体外膜式氧合技术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压机械通气是目前呼吸衰竭最为有效的常规支持治疗手段,可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通气和氧合需求.但对于病情极重的呼吸衰竭患者,以及部分需要接受肺移植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常规正压通气常常难以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同时,由于上述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气道压力和高浓度氧支持,其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高于一般呼吸衰竭患者.对于已发生严重机械通气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患者,正压通气往往处于顾此失彼、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这些患者多因难治疗性低氧和严重CO2潴留、严重机械通气并发症等而死亡.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在寻找另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呼吸支持手段来替代传统的正压通气,以避免上述临床困境.近年来,体外膜式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日益成熟,为极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肝功能异常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率及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肝功能异常与心衰患者预后关系;双变量相关分析肝功能指标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6 6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任一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71.9
肾动脉狭窄合并心力衰竭(renal artery stenosis in heart failure,RASHEF)的英文缩写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意指“瘟神”.虽然文字巧合并无特殊含义,但研究显示罹患肾动脉狭窄将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可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更差,是心力衰竭患者的“瘟神”。
期刊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在多聚物-1( Cop-1)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别结扎3根巩膜上静脉,建立高眼压模型96只,完全随机法分入Cop-1免疫组48只,磷酸盐缓冲液(PBS)免疫组48只,另10只正常大鼠作对照.于免疫后3、7、10、17、24、31 d,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切片中Th1、Th2数量变化,并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
肺癌的致死率在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部分NSCLC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年来,人们以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切入点研发靶向药物,以期在分子水平上对肺癌进行治疗.但由于基因组的个体差异和肿瘤的异质性,不同人群对同一药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期刊
目的 调查社区年龄≥50岁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情况,研究LUTS和E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北京社区1644名≥50岁男性作为调查对象.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问卷( IIEF-5)评分.应用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IPSS评分、梗阻症状评分以及刺激症状评分与勃起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
既往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介导的炎症是气道重塑的标志性因素,而最近Grainge等的研究评价了反复吸入过敏原致气道收缩对哮喘患者气道结构改变的影响(N Engl J Med,2011,364:2006-2015),显示支气管收缩时产生的强大机械动力也可能成为独立于炎症以外诱发气道重塑的因素。
期刊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死例数将超过100万,患者数量将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确诊时2/3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而有手术机会者术后也常出现复发和转移.晚期肺癌患者如不进行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仅4~6个月;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肺癌转移及复发,则会使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88%.为此,早期诊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逾百万,因结直肠癌死亡的人数超过50万[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西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上海市居民死亡原因的前3位恶性肿瘤[2]。
期刊
近30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逐渐西化,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结直肠癌病死率2005年比1991年增长了70.7%,年均增长4.71%.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前3位.结直肠癌的长期生存率与诊断时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根据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第6版癌症分期标准,美国Ⅰ、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结肠癌5年生存率
期刊
病历摘要患者女,73岁,因“左侧颈-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12年,左颈根部皮肤破溃伴脓性分泌物6年,破口出血2d,加重1d”,于2010年11月10日由急诊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患者1998年因外伤后导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左颈总-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手术顺利,术后抗凝治疗,左侧桡动脉恢复良好.2000年觉左上肢发凉,桡动脉搏动消失,再次于北京协和医院检查发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