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中的“鲁迅”:艺术力的回溯与伸张——一个跨媒介的考察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根据话剧《梦幻》改编、赵延年绘制的同名木刻连环画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剧本虽没有提及鲁迅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但故事所发生的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一背景以及赵延年所采用的木刻手段和风格,皆指向鲁迅和新兴木刻运动.沿着这一视角,我们发现木刻连环画《梦幻》不仅内嵌着多重的互文关系和“自指性”结构,还揭开了一个由话剧、连环画、木刻版画、水墨、摄影、电影、电视、文学及幻灯片等所编织的跨媒介网络.这非但没有掩盖和弱化画面的蒙太奇形式,反而增强并凸显了其革命的意志和潜能.“鲁迅”的形象和“木刻连环画”这一艺术媒介的感知机制及其艺术力亦从中得以充分展现.
其他文献
河流作为主要的地貌单元之一,在经历构造活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后,会记录丰富的相关信息.基于河流剪切力模型,可应用地貌参数对河流侵蚀速率进行计算.文中利用已有的龙门山地区沉积岩类和花岗岩类的河流剪切力与侵蚀速率之间的经验关系,计算了沿河139个点的侵蚀速率.结果表明,汶川-茂县断裂下盘的侵蚀速率为0.43mm/a,双石-大川断裂上、下盘的侵蚀速率分别为0.49mm/a和0.28mm/a.另外,文中根据经验公式计算了每个观测点的可蚀系数(Erod-ibility),揭示出:1)断裂活动使沉积岩的可蚀系数增
被现代戏剧倡导者认为“不与文学发生关系”的《青石山》,源于晚明传奇《长生记》中的一折,本是完全的剧本文学,但围绕“关公”“狐妖”“道士”三个热门母题,该剧的演出形态、脚色设置、表演程式等,发生了一系列貌似无规则的变化,最终从折子戏发展至晚清各戏班展示阵容的压轴大戏.只有深入文本背后的实演语境,才能发现这些非文学的戏曲演进机制.不同行当的艺人为了规避不利因素,突出技艺优势,不断为本行当争取角色戏份.戏园为了因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出演人数和演出排场,制造火炽的剧场效应.戏班为了赢得竞争,不断推出名角对手戏,变
期刊
在传统的断裂解译工作中,人们更重视高分辨率的光学影像和DEM,而对中分辨率DEM的重视程度较低.文中基于分辨率为12.5m的ALOS-PALSAR DEM和断裂线性解译标志,对断裂几何学研究薄弱的西秦岭“V”形断裂系进行了目视解译.所得结果包括:1)新发现了多条断裂线性带,例如位于礼县-罗家堡断裂和两当-江洛断裂之间的以NE向为主的断裂线性带;2)完善了已知活动断裂的几何展布图像;3)西秦岭的断裂线性呈“V”形,NW、NE 2组断裂的构造转换方式主要包括相互截切和弧形过渡.研究结果表明,ALOS-PALS
海域地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模型是中国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的重点工作之一.文中基于最新编制的中国海域地震目录,首次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区的自适应空间平滑地震活动模型.首先对地震目录进行除丛,以地震带为单位评估震级间隔为0.5的震级档完整记录的起止时间,进而采用极大似然法求出各个地震带的b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进的自适应空间平滑算法建立模型,并采用概率增益函数评估不同参数设置下模型的优劣,最后分析了本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显示,本模型与
与汉儒普遍所持诗赋同源说不同,刘歆在《七略》中提出诗赋异源的看法,并建构了从最初的“大夫之赋”到晚周“贤人失志之赋”再到“辞人之赋”的发展历程,认为晚周政治的动荡不仅带来贵族《诗》学传统的崩坏与布衣《诗》学的形成,还导致了赋的创作主体从“可以为列大夫”的贵族转变为失志贤人,赋的创作机制、文体功能等随之发生变化,成为士人托物言志的理想文体.《遂初赋》正是这种赋学观念的具体实践,刘歆通过对其北行途中所历地理空间与周、晋史事的勾连展现了晚周政治格局的变化,并通过对叔向形象的重塑强化了全赋“贤人失志”的主题.对“
期刊
基于川滇地区2000年1月—2017年3月2600次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文中对震源机制相对密集的次级地块和断裂带进行了震源机制量化分类和整体应力场反演,利用1970年1月—2017年3月727次ML≥4.0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反演了汶川8.0级和芦山7.0级强震前后川滇地区的主压应力空间分布,探讨了川滇地区现今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总体以走滑型为主,但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及其边缘的马边-盐津断裂带的机制类型存在局部差异;川滇地区的应力场存在明显的分区特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些物象在不同文体中生成意象的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迥然不同,这可以称为“意象的文体分裂”,“驴”意象就是典型的例子.文学作品中的驴在唐代以后出现了有趣的文体分裂:诗歌中的驴与诗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变为诗人特有的坐骑”;小说中的驴则多展现出蠢笨丑恶的一面,与卑鄙淫邪的人事相关联,甚至形成了许多污言秽语.意象之所以产生文体分裂,一是由于物象本身在现实生活和历史中具有多面性,二是中国古代诗歌与小说反向发展推动,三是雅俗文体审美趣味的差异,四是中唐出现的“审丑”思潮之促进,五是古代诗歌与小说在物我
期刊
宋真宗将太宗强化政治秩序的礼乐治国实践推向新的阶段,借助迎天书、东封西祀、宣读天书等体系完备的礼制活动,主动参与并主导规范各类文学创作及审美范式,在“澶渊之盟”以后努力营造“礼乐明备,颂声洋溢”的太平治世局面.大礼献赋是宋初系列礼制活动程序中舆论性文本的突出代表,较之汉唐大赋有诸多新变:赋体功能从二元化的讽颂转向一元化的颂美,这体现了馆职文士献赋的职务性、制度化导向,更是向东汉“宣汉恢国”思想传统的复归;赋文从纲领性王言文本中汲取内涵旨意和表达构件,歌颂真宗功绩、渲染太平氛围,这映射了政治语境对文学表达的
期刊
一、从资料员到研究员rn吴静 陶老师,您接受过不少访谈.这次主要想以您所经历中国美术的几个关键时期为切入点,回顾一下自己的学术生涯.rn陶咏白 很高兴《文艺研究》提供这样一个让我回顾一生治学经历的机会.rn吴静 作为当时国内美术界为数不多的女性学者和批评家,您原来是学中文的,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进入美术研究的领域?rn陶咏白 1956年我从无锡师范毕业,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科,毕业后在中学教语文.
期刊
现藏中国台北“国家图书馆”的彩绘手抄孤本《金石昆虫草木状》是明代苏州文人赵均和夫人文俶以皇家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为底本打造的一部案头雅玩.他们利用《本草品汇精要》的博物学特质和丰富的图像资源,借助各种“挪用”策略,将这部实用性的中药典籍改造为一个融合了博物趣味与艺术价值的纸上“珍奇之橱”.在改造过程中,赵氏夫妇既带有自己的视觉习惯、欲望喜好、社会关系和利益考量,也受到造园竞赛、古物收藏、书籍艺术等社会风尚的影响.通过对文化资本的娴熟运用,他们创造出了《金石昆虫草木状》,并在日常使用中将其纳入自己的需求和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