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一个“活”字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语文教学为例,重点介绍了课堂中如何把握“活”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引导学生以质疑、释疑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思路,分析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激活课堂;教学方法;开拓创新
  
  “活”是教学中的一把钥匙。在课堂教学中,它不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泼,而且能让学生把死板的书本知识变成头脑中的“活”东西。“活”有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表现为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强,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不露声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激活、导活,把学生思维练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也试着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活”起来。
  一、诱导学生进入“乐学”境界,激起“活”的思维
  “乐学”是教育家的思想,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如何使学生接近和进入“乐学”的境界呢?这就要有意识地激起学生“活”的思维,培养“我要学”的意愿。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老师能够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创设富有变化和新意感的学习情境,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并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迅速翻开书本,走进知识的海洋。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个多变量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过程中复杂多变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步骤与方法,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把教学引向有利于发展学生新思维的目标上来。
  1.教学形式灵活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独立学习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课堂教学的第一主题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参与对课文的分析讨论。不管班内的优生、中等生、差生都要参与,都有兴趣参与。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正确使用能力,又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2.教学内容取舍灵活
  课本中教学的内容多,课堂教学的时间又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这样教师就有较多的时间对重点的篇目和内容进行讲解,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思维训练。譬如,有的课文,可根据内容及相互间的联系从段落中摘取重点语句进行讲解;有的课文只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读。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的能力,点燃智慧的火花
  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核心,是拓展想象思维能力的总开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发展他们的个性出发,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获得“主体”的活动时间,把周围的生活积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炉,使联想与想象有拓展的机会。
  四、设“疑”诱导,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设“疑”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质疑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老师的大胆质疑,学生创新的火花就很难迸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针对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知识层次,多、多层次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方向,渗透相关知识,让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的创新品格。
  五、教学的实践
  课堂教学的创新,与任何一种创新教学的形式一样,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把握“活”的强度。否则,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助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自由懒散的性格,而对学习毫无责任感。这样就会舍本逐木,甚至于适得其反。可见,“活”这把钥匙,只有尊重语文学习和语文课堂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适当适时地运用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中的课例采用适当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地接受知识,不断地提出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发展创新能力,他们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有了它,教学就能“活”而不乱,“活”而有序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 转移酶 μ基因 (Glutathiones transferaseμ ,gstμ)缺失与三硝基甲苯 (trinitrotoluene ,TNT)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
数列和不等式的交叉是高三数学复习中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各级各类考试中常见的问题,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千变万化,但细细品味还是能发现其中一些不变的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整理,笔者发现有些简单的数列不等式堪称经典,在多种场合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通过几个实例来分析一下这些经典不等式的功能和变化。  模型一■■=1-■<1  这是我们在证明数列不等式时常常遇
一、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景的创设,有意识地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在合适的环境中体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这个情景,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模仿的,只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行。  2.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