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的大将风度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有家很著名的学校的校园里有个展览。这展览决不像有些展览那样尽是头头的影集,而是思想的升华。展览讲到陈赓的人才观。上世纪50年代,陈赓把核心技术、核心机密交给了一位很有才华而又很忠诚于国家的女教授。周围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不断向陈赓反映:这女教授的哥哥现在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不能把重要工作交给她。
  蒋介石撤到台湾去的时候,大约带去了二百万军政人员及其家属。如果一个人在内地有五个兄弟姐妹,那将有一千万人受到株连。如果再加上父母、岳父岳母、堂兄、表弟什么的,那就更不得了了。当时中国的全部人口也就是五六亿。如果几千万人都不予重用,那将葬送多少人才!孔子曰:“以容取人,失之子羽。”中国人的容貌是美丽的。以血缘取人肯定比以容取人失去的要多得多。
  富有大将风度的陈赓针对这种片面的质疑,严肃地说:“你只知道她有个哥哥现在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你也应该知道她还有个哥哥现在是共产党的中央委员。”是的,为什么只看到人才有国民党那一方面的关系,不看到共产党这一方面的关系呢?共产党哥哥的影响力难道比不上国民党哥哥的影响力吗?
  退一万步讲,假如这女教授的两个哥哥都是国民党中委,这女教授就注定不能重用了?国民党中将特务文强还是毛泽东的表弟哩!那毛泽东也不能重用了。
  一个人才,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人才,要把他压下去都是能找到借口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挑人的毛病,是很便当的。就是对爱讲人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要挑他的几条毛病,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如果可以因为有毛病而置人才不用,那就是没人好用了。
  人才是社会生产力第一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国家兴旺的标志。不是吗?曾被称为中国第一秀才的人闹过把卓别林国籍搞错的笑话。不知道人才的国籍,却知道人才的大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才的声望之大,已经大到了什么程度!
  领导的职能是用人。因此,在对人才的态度上,不可没有陈赓那般的大将风度。
其他文献
本文对标准预防应用现状做一综述,分析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做好标准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4月16日,由中资企业承建的尼泊尔“国家骄傲工程”——巴瑞巴贝引水隧道正式贯通。该项目是尼泊尔首个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主体工程为一条总长12.2km的隧道,旨在从水量比
为研究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的影响,以北京市新机场线草桥站站后折返线大断面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段
几乎每一个人,在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爱情能进行到底。而现实,总是令人失望。我经历过3次这样的失望。初恋时,我只有17岁,是不懂爱情的年龄。事实上,那也不是真正意义
1948年,蒋介石调王陵基任四川省主席,是要四川为他征粮征兵,支撑他在大陆的最后一块基地。王陵基任江西省主席时,征兵征粮做得很有成效,甚受嘉奖。蒋介石认为王很得力,因而调他任四川省主席。  1948年4月,王陵基接任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到任后,立即着手对四川省银行进行控制。为此,叫他的侄子王锡琪交待江西省银行总经理的工作,火速返川,候任四川省银行总经理。  过去,王锡琪在蓉行(即四川省银行成都分行)
工作疲溃感(job burnout)又被称为职业倦怠感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倦怠、枯竭等[1],是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工作疲溃感是工作强度过高、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状态[2].国际劳工组织(1994)指出:"世界正在变成紧张的世界".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就是工作疲溃感[3].近年来有关疲劳综合征
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星屋。浙江定海人。著名的文史专家、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上世纪30年代,曾与鲁迅有过书信来往,并主编过《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期刊,后还出版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伸脚录》、《饮河录》、《三国谈心录》等几十本著作。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科学家。1940年,
朱鹏高1958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创作中心主任、上海海上书画院院长、上海市华侨书画院院长、上海炎黄画院院长、上海同济大学客座
今年1月27日,是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中央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本刊倡办者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进步记者及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缅怀他在报
我出生的时间是在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之后,我的父亲蒋光鼐和他的许多朋友都从福建逃出,云集香港。在他们心头上都难免笼罩着一层革命失败后的忧伤。父亲趁着给我做满月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