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可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区建设的兴起,农村社区教育也开始发展。然而,我国的农村社区教育总体水平依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表面文章做得多,缺乏实质性内容。
纵观全国,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偏低,西部不发达省份水平就更低了。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总体上的不平衡性。
二、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想不先进
当前,地方政府虽能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但教育思想明显不先进,没有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农村社区居民来看,一方面自身文化较低,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另一方面对知识与技术需求不强烈,更多依赖于经验。再一方面,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民对社区教育不知晓、不了解,认识自然就不高。
2.教育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在教育层面上制定了一些法律制度,但有关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却比较缺乏。即使有些地方制定了有关社区教育的制度,但鲜有涉及农村社区教育的。总体来说,由于我国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上极度缺乏,农村社区教育在发展中呈现出无序化、临时化和表面化。
3.教育设施不完善
从我国现有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存量看,由于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普遍存在功能老化、更新缓慢和损坏严重等问题。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农村社区根本没有文化馆和体育馆等场所,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失去了载体。可见,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
4.教育经费无保障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政府投入。在发达国家,政府的投入一般占农村社区教育经费的60%以上,而我国政府的这种投入目前多的只占20%左右,明显偏低。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这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经费来源。三是农村社区教育的自身积累。由于社区教育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自身积累能力相当弱小。
5.教育队伍不理想
在我国内陆省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教育人才。此外,由于乡镇经济发展有限,地方财政实力不雄厚,对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也远远不够。因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6.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时,并未从农村实际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知识体系设计等方面,脱离了农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导致他们参与兴趣不强。很多时候,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班,需要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才能使居民“被参与”进来。
三、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措施
综观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充分、配置得不合理。因此,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来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
1.利用高校教育理念革新农村社区教育思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高校教育理念已形成了全球性观念、市场化观念、人本位观念和信息化观念。这些观念能够促使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运作机制,创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推动网络教育改革进程。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政府加强对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视,构建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合理设置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质量。
2.利用高校师资队伍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力量
随着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也在逐步提升,且专业丰富,知识面广,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能够满足农村社区教育知识体系的要求。一些高校还有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可根据农村社区教育的不同需求,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师。
3.利用高校教育网络完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电子图书、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因此,政府可通过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现高校教育网络资源共享,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网络化与信息化。
4.利用高校帮扶结对补充农村社区教育经费
当前,我国各省、区、直辖市都要求高校与地方进行结对帮扶,这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帮助政府实施农村社区教育市场化运作,为农村社区建立电子阅览室,提供义务咨询与培训,提供物资与资金等,有效补充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不足。
5.利用高校研究成果充实农村社区教育内容
高校中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關联的。尤其是农业院校的成果,直接关系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在农村社区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相关研究成果,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发展技能,学习先进的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游灵通
一、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区建设的兴起,农村社区教育也开始发展。然而,我国的农村社区教育总体水平依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表面文章做得多,缺乏实质性内容。
纵观全国,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偏低,西部不发达省份水平就更低了。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总体上的不平衡性。
二、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想不先进
当前,地方政府虽能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但教育思想明显不先进,没有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从农村社区居民来看,一方面自身文化较低,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另一方面对知识与技术需求不强烈,更多依赖于经验。再一方面,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民对社区教育不知晓、不了解,认识自然就不高。
2.教育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在教育层面上制定了一些法律制度,但有关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却比较缺乏。即使有些地方制定了有关社区教育的制度,但鲜有涉及农村社区教育的。总体来说,由于我国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上极度缺乏,农村社区教育在发展中呈现出无序化、临时化和表面化。
3.教育设施不完善
从我国现有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存量看,由于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普遍存在功能老化、更新缓慢和损坏严重等问题。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农村社区根本没有文化馆和体育馆等场所,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失去了载体。可见,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
4.教育经费无保障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政府投入。在发达国家,政府的投入一般占农村社区教育经费的60%以上,而我国政府的这种投入目前多的只占20%左右,明显偏低。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这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经费来源。三是农村社区教育的自身积累。由于社区教育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自身积累能力相当弱小。
5.教育队伍不理想
在我国内陆省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教育人才。此外,由于乡镇经济发展有限,地方财政实力不雄厚,对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也远远不够。因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6.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时,并未从农村实际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知识体系设计等方面,脱离了农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导致他们参与兴趣不强。很多时候,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班,需要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才能使居民“被参与”进来。
三、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措施
综观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充分、配置得不合理。因此,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来为农村社区教育服务,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
1.利用高校教育理念革新农村社区教育思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高校教育理念已形成了全球性观念、市场化观念、人本位观念和信息化观念。这些观念能够促使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运作机制,创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推动网络教育改革进程。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政府加强对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视,构建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合理设置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质量。
2.利用高校师资队伍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力量
随着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也在逐步提升,且专业丰富,知识面广,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能够满足农村社区教育知识体系的要求。一些高校还有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可根据农村社区教育的不同需求,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师。
3.利用高校教育网络完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电子图书、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因此,政府可通过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现高校教育网络资源共享,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网络化与信息化。
4.利用高校帮扶结对补充农村社区教育经费
当前,我国各省、区、直辖市都要求高校与地方进行结对帮扶,这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帮助政府实施农村社区教育市场化运作,为农村社区建立电子阅览室,提供义务咨询与培训,提供物资与资金等,有效补充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不足。
5.利用高校研究成果充实农村社区教育内容
高校中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關联的。尤其是农业院校的成果,直接关系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在农村社区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相关研究成果,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发展技能,学习先进的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游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