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越灵活、越有创造性,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越有发展。所以我更注重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在自主积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点燃创造的火花。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几点成功尝试。
  一、转变角色,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遵循上课的规律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应从“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教师应扮演各种角色,这些角色随课堂教学需要而转变。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享教学乐趣,在双向交流中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气氛
  数学教学课堂中每一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而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的答案。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既发展了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这样就使学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得以形成,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教学长方体的概念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准备一个有各种物体的纸箱,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猜一猜,再谈一谈,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有时学生会说得很离谱,连一点边都沾不上,这时我总是说:“你再想想好吗?”而从不说“你说的不对”之类的话。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我就给予一定的表扬。
  三、更新形式,探索新教学方法
  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束缚,寻找新型的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当务之急。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册每单元的统计时,我让学生自己调查家庭人口数,并制出统计表。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调查,认真制表,气氛相当活跃,不到十五分钟,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统计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很投入,各有各的统计办法、各有各的调查方法,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不拘一格,创造性地控制课堂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兴趣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便会逐渐消失。根据年龄和个性特征,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这就为我们顺利地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设置了一些障碍。创造性地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能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于是我随机应变说:“比如一个鸡妈妈有许多孩子,鸡妈妈的两个孩子加上鸡妈妈的三个孩子等于几个孩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等于鸡妈妈的五个孩子。”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答道:“因为鸡妈妈的三个孩子加上两个孩子一共是五个孩子,鸡妈妈没变。”然后我因势利导说:“鸡妈妈像分母,孩子像分子。所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样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这个道理,解决了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创新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训练。我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研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到人人敢创新,人人有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会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的这种独创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善待学生的创见,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创新,凸显个性潜能。  这几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文形式的技巧方面进行一些个性化
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可以把老师讲过的
地理主观题要求考生进行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中,地理主观题已成为文综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研究地理答题方法,提高地理答题水平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理主观题类型多样,其中成因分析类主观题思路灵活,结构严谨,答题的方法多样。下面以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为例,分析答题方法,提高地理答题水平。  一、重视地理要素过程的推导  认真分析很多成因分析类主观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关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初步探索。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
最近听了一节本组的前辈的数学课,听完之后我感触颇深,为他的层层设问所吸引。他是高中数学老师,我在高中时代就特别喜欢听他的课。现在仔细想想,我觉得应该是课堂上的一个个恰到好处的、充满挑战的问题吸引了我。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上进[1]向进.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数学教学通讯,2011.3.
随着山东省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赋予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新的思维视角.如果我们能够变换解决问题的视角,探寻新的视点,进而在某一视点上做一些“科学性”的处理,则在教学中这些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斜率是直线固有的性质,解题中恰当构建斜率模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举几例说明.  一、用斜率确定参数的范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新课标积极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以《黄金分割》为例,浅谈适合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