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从事儿童心理治疗的专家都会有这个发现——孩子不会去评价其他孩子,但他们之间会互相影响,然后尽可能地接纳对方。让我们从此刻开始,向孩子们学习,在游戏的世界里感受纯净和真实,真实地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
第七讲 与孩子一起玩的艺术之:依恋
依恋不是依赖,儿时的“依恋”满足了,长大了才会独立。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内心产生安全感的决定因素。正所谓“不论你去哪里,我的爱都在这里,只要你需要,你随时可以得到。”试想,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坚信有这样的爱存在,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勇敢”,“独立”就会成为这他(她)的人生主色调。
从婴儿起,父母就和孩子建立持续不断的稳固的依恋关系。我在一个娱乐节目里,曾看到嘉宾们互相调侃,其中一个男嘉宾贬损了另一个女嘉宾的身材,引起了全场的哄笑,那个女嘉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反驳,她停顿了一下后,突然双手叉腰,掷地有声地说:“哼,不管你们怎么说,我都不在乎,我知道我妈最喜欢我就行了!”这就是安全感的最佳表现。
妈妈的爱在我心里,于是我便有了足够的力量抵御外界的侵蚀与损害,勇敢地前行。
自体心理学认为,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从婴儿期开始建立的。很多刚初为父母的家长们都认为,刚刚出生的孩子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只要不要让孩子饿着、冻着,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就行了。
其实不然,有过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母亲在给刚刚出生的婴儿喂完奶后,让她对着婴儿的脸和颜悦色的说话,声音高低起伏,表情也是丰富多样,孩子看着母亲,眼睛泛着光,一会儿就乐了。等过了一段时间,到下次喂完奶之后,科学家让这位母亲把孩子一个人放到床上,她坐在床边,不看孩子。科学家发现,小婴儿本能的把头转向母亲这边,母亲还是不看孩子,这时,小婴儿的腿开始乱蹬起来,嘴里发出一些叽叽呀呀的急切的声音,母亲还是没有看孩子,不一会,孩子就哭了起来。
这个实验充分的证明,寻找依恋是人的本能。而且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也是极其敏感的。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给以足够的关注,孩子会以哭闹,或者呆滞,或者生病等各种方式向父母提出“意见”。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关注,在他(她)的心里就会留下一个印象:没有人会爱我,会保护我。
因此,父母要重视与自己的小婴儿建立关系,方法就是前面科学家做实验时使用过的方法:即经常地把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的脸对着父母的脸,和孩子说话时,语气可以夸张一些,语调阴阳顿挫,声音里充满了温情,而且内容都要是正向的,比如可以说:“嗯……,吃饱了吗?叭、叭的,看你吃的多香呀!让我摸摸你的小肚子,嗯 鼓鼓的,让妈妈亲亲小脸,嗯 香香的。”边说着就边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柔软的抚摸,这是正向的身体记忆,它不仅会开发孩子的右脑,而且孩子通过右脑会把这种记忆留存在身体里,并伴随他(她)一生。眼神的对视、语言的熏染、肢体的抚摸,这就是与婴儿建立依恋关系的几个重要步骤。
孩子长到了幼年,可以坐起来看母亲,而且可以有简单的语言时,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方法就更丰富了,可以在延续上面的几个重要步骤的基础上,玩下面的游戏:
擦擦油
把孩子放到我们身边,可以现在孩子的手上挤上一点润肤油,边轻轻的擦,边说:“让我们看看你的小手手滑不滑?哦,看你的小手上有手指头,有几个呀?”这时,边给孩子的每个小指头上抹油,边数数,边可以和孩子唱念下面的童谣:
一个宝贝、两个宝贝,三个宝贝哈哈笑!
四个宝贝、五个宝贝、六个宝贝哈哈笑!
七个宝贝、八个宝贝、九个宝贝哈哈笑!
一共十个好宝贝,嘿!我有十个好宝贝!
如果手擦完了,可以以同样的方法给孩子擦其他的身体部位。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觉得父母接纳他(她)们的身体,喜欢他(她)们的身体,进而,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也就会接纳和喜欢自己的身体,这是自信的源泉。如果孩子大一些了,等父母给孩子擦完油之后,可以让孩子给父母擦,也让他(她)边擦边把父母的身体部位说出来,例如:这是手,这是胳膊……等。
这样有肌肤接触的亲子互动是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最佳方法。家长们可以根据此原理创造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游戏,只要孩子在其中与父母有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而且情绪是轻松和愉快的,就说明达到了目的。
贴心话
每天在晚饭后,或是临睡前,和孩子有一段悄悄话时间,可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或把他搂在怀里,然后在孩子的耳边轻声细语:“小怡,妈妈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时,孩子可能充满好奇,或是咯咯笑个不停。妈妈继续轻声细语地说:“是关于小怡的秘密喔!小怡是个乖宝宝。”妈妈挨着小怡的另一边耳朵,然后说:“妈妈还有另一个秘密,那就是(暂停一会儿)妈妈爱小怡。”这时可紧抱一下孩子,或亲亲她的脸颊。
妈妈可通过上述方式,对孩子当天良好的表现(比如把玩具收拾妥当),予以称赞。也可以让孩子说说心中的悄悄话,也许您会有意外发现和特殊感受喔!
第七讲 与孩子一起玩的艺术之:依恋
依恋不是依赖,儿时的“依恋”满足了,长大了才会独立。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内心产生安全感的决定因素。正所谓“不论你去哪里,我的爱都在这里,只要你需要,你随时可以得到。”试想,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坚信有这样的爱存在,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勇敢”,“独立”就会成为这他(她)的人生主色调。
从婴儿起,父母就和孩子建立持续不断的稳固的依恋关系。我在一个娱乐节目里,曾看到嘉宾们互相调侃,其中一个男嘉宾贬损了另一个女嘉宾的身材,引起了全场的哄笑,那个女嘉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反驳,她停顿了一下后,突然双手叉腰,掷地有声地说:“哼,不管你们怎么说,我都不在乎,我知道我妈最喜欢我就行了!”这就是安全感的最佳表现。
妈妈的爱在我心里,于是我便有了足够的力量抵御外界的侵蚀与损害,勇敢地前行。
自体心理学认为,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从婴儿期开始建立的。很多刚初为父母的家长们都认为,刚刚出生的孩子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只要不要让孩子饿着、冻着,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就行了。
其实不然,有过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母亲在给刚刚出生的婴儿喂完奶后,让她对着婴儿的脸和颜悦色的说话,声音高低起伏,表情也是丰富多样,孩子看着母亲,眼睛泛着光,一会儿就乐了。等过了一段时间,到下次喂完奶之后,科学家让这位母亲把孩子一个人放到床上,她坐在床边,不看孩子。科学家发现,小婴儿本能的把头转向母亲这边,母亲还是不看孩子,这时,小婴儿的腿开始乱蹬起来,嘴里发出一些叽叽呀呀的急切的声音,母亲还是没有看孩子,不一会,孩子就哭了起来。
这个实验充分的证明,寻找依恋是人的本能。而且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也是极其敏感的。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给以足够的关注,孩子会以哭闹,或者呆滞,或者生病等各种方式向父母提出“意见”。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关注,在他(她)的心里就会留下一个印象:没有人会爱我,会保护我。
因此,父母要重视与自己的小婴儿建立关系,方法就是前面科学家做实验时使用过的方法:即经常地把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的脸对着父母的脸,和孩子说话时,语气可以夸张一些,语调阴阳顿挫,声音里充满了温情,而且内容都要是正向的,比如可以说:“嗯……,吃饱了吗?叭、叭的,看你吃的多香呀!让我摸摸你的小肚子,嗯 鼓鼓的,让妈妈亲亲小脸,嗯 香香的。”边说着就边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柔软的抚摸,这是正向的身体记忆,它不仅会开发孩子的右脑,而且孩子通过右脑会把这种记忆留存在身体里,并伴随他(她)一生。眼神的对视、语言的熏染、肢体的抚摸,这就是与婴儿建立依恋关系的几个重要步骤。
孩子长到了幼年,可以坐起来看母亲,而且可以有简单的语言时,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方法就更丰富了,可以在延续上面的几个重要步骤的基础上,玩下面的游戏:
擦擦油
把孩子放到我们身边,可以现在孩子的手上挤上一点润肤油,边轻轻的擦,边说:“让我们看看你的小手手滑不滑?哦,看你的小手上有手指头,有几个呀?”这时,边给孩子的每个小指头上抹油,边数数,边可以和孩子唱念下面的童谣:
一个宝贝、两个宝贝,三个宝贝哈哈笑!
四个宝贝、五个宝贝、六个宝贝哈哈笑!
七个宝贝、八个宝贝、九个宝贝哈哈笑!
一共十个好宝贝,嘿!我有十个好宝贝!
如果手擦完了,可以以同样的方法给孩子擦其他的身体部位。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觉得父母接纳他(她)们的身体,喜欢他(她)们的身体,进而,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也就会接纳和喜欢自己的身体,这是自信的源泉。如果孩子大一些了,等父母给孩子擦完油之后,可以让孩子给父母擦,也让他(她)边擦边把父母的身体部位说出来,例如:这是手,这是胳膊……等。
这样有肌肤接触的亲子互动是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最佳方法。家长们可以根据此原理创造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游戏,只要孩子在其中与父母有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而且情绪是轻松和愉快的,就说明达到了目的。
贴心话
每天在晚饭后,或是临睡前,和孩子有一段悄悄话时间,可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或把他搂在怀里,然后在孩子的耳边轻声细语:“小怡,妈妈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时,孩子可能充满好奇,或是咯咯笑个不停。妈妈继续轻声细语地说:“是关于小怡的秘密喔!小怡是个乖宝宝。”妈妈挨着小怡的另一边耳朵,然后说:“妈妈还有另一个秘密,那就是(暂停一会儿)妈妈爱小怡。”这时可紧抱一下孩子,或亲亲她的脸颊。
妈妈可通过上述方式,对孩子当天良好的表现(比如把玩具收拾妥当),予以称赞。也可以让孩子说说心中的悄悄话,也许您会有意外发现和特殊感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