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着玩着就长大(七)

来源 :cookie worl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90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从事儿童心理治疗的专家都会有这个发现——孩子不会去评价其他孩子,但他们之间会互相影响,然后尽可能地接纳对方。让我们从此刻开始,向孩子们学习,在游戏的世界里感受纯净和真实,真实地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
  第七讲 与孩子一起玩的艺术之:依恋
  依恋不是依赖,儿时的“依恋”满足了,长大了才会独立。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内心产生安全感的决定因素。正所谓“不论你去哪里,我的爱都在这里,只要你需要,你随时可以得到。”试想,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坚信有这样的爱存在,那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勇敢”,“独立”就会成为这他(她)的人生主色调。
  从婴儿起,父母就和孩子建立持续不断的稳固的依恋关系。我在一个娱乐节目里,曾看到嘉宾们互相调侃,其中一个男嘉宾贬损了另一个女嘉宾的身材,引起了全场的哄笑,那个女嘉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反驳,她停顿了一下后,突然双手叉腰,掷地有声地说:“哼,不管你们怎么说,我都不在乎,我知道我妈最喜欢我就行了!”这就是安全感的最佳表现。
  妈妈的爱在我心里,于是我便有了足够的力量抵御外界的侵蚀与损害,勇敢地前行。
  自体心理学认为,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从婴儿期开始建立的。很多刚初为父母的家长们都认为,刚刚出生的孩子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只要不要让孩子饿着、冻着,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就行了。
  其实不然,有过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母亲在给刚刚出生的婴儿喂完奶后,让她对着婴儿的脸和颜悦色的说话,声音高低起伏,表情也是丰富多样,孩子看着母亲,眼睛泛着光,一会儿就乐了。等过了一段时间,到下次喂完奶之后,科学家让这位母亲把孩子一个人放到床上,她坐在床边,不看孩子。科学家发现,小婴儿本能的把头转向母亲这边,母亲还是不看孩子,这时,小婴儿的腿开始乱蹬起来,嘴里发出一些叽叽呀呀的急切的声音,母亲还是没有看孩子,不一会,孩子就哭了起来。
  这个实验充分的证明,寻找依恋是人的本能。而且哪怕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也是极其敏感的。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给以足够的关注,孩子会以哭闹,或者呆滞,或者生病等各种方式向父母提出“意见”。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关注,在他(她)的心里就会留下一个印象:没有人会爱我,会保护我。
  因此,父母要重视与自己的小婴儿建立关系,方法就是前面科学家做实验时使用过的方法:即经常地把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的脸对着父母的脸,和孩子说话时,语气可以夸张一些,语调阴阳顿挫,声音里充满了温情,而且内容都要是正向的,比如可以说:“嗯……,吃饱了吗?叭、叭的,看你吃的多香呀!让我摸摸你的小肚子,嗯 鼓鼓的,让妈妈亲亲小脸,嗯 香香的。”边说着就边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柔软的抚摸,这是正向的身体记忆,它不仅会开发孩子的右脑,而且孩子通过右脑会把这种记忆留存在身体里,并伴随他(她)一生。眼神的对视、语言的熏染、肢体的抚摸,这就是与婴儿建立依恋关系的几个重要步骤。
  孩子长到了幼年,可以坐起来看母亲,而且可以有简单的语言时,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方法就更丰富了,可以在延续上面的几个重要步骤的基础上,玩下面的游戏:
  擦擦油
  把孩子放到我们身边,可以现在孩子的手上挤上一点润肤油,边轻轻的擦,边说:“让我们看看你的小手手滑不滑?哦,看你的小手上有手指头,有几个呀?”这时,边给孩子的每个小指头上抹油,边数数,边可以和孩子唱念下面的童谣:
  一个宝贝、两个宝贝,三个宝贝哈哈笑!
  四个宝贝、五个宝贝、六个宝贝哈哈笑!
  七个宝贝、八个宝贝、九个宝贝哈哈笑!
  一共十个好宝贝,嘿!我有十个好宝贝!
  如果手擦完了,可以以同样的方法给孩子擦其他的身体部位。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觉得父母接纳他(她)们的身体,喜欢他(她)们的身体,进而,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也就会接纳和喜欢自己的身体,这是自信的源泉。如果孩子大一些了,等父母给孩子擦完油之后,可以让孩子给父母擦,也让他(她)边擦边把父母的身体部位说出来,例如:这是手,这是胳膊……等。
  这样有肌肤接触的亲子互动是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最佳方法。家长们可以根据此原理创造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游戏,只要孩子在其中与父母有眼神和语言的交流,而且情绪是轻松和愉快的,就说明达到了目的。
  贴心话
  每天在晚饭后,或是临睡前,和孩子有一段悄悄话时间,可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或把他搂在怀里,然后在孩子的耳边轻声细语:“小怡,妈妈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这时,孩子可能充满好奇,或是咯咯笑个不停。妈妈继续轻声细语地说:“是关于小怡的秘密喔!小怡是个乖宝宝。”妈妈挨着小怡的另一边耳朵,然后说:“妈妈还有另一个秘密,那就是(暂停一会儿)妈妈爱小怡。”这时可紧抱一下孩子,或亲亲她的脸颊。
  妈妈可通过上述方式,对孩子当天良好的表现(比如把玩具收拾妥当),予以称赞。也可以让孩子说说心中的悄悄话,也许您会有意外发现和特殊感受喔!
其他文献
张女士的女儿刚上一年级,最近和同学在一起时常常会说一些“脏话”,比如“屁”“吃屎”等,说这些脏话时,显得特别开心。张女士曾制止女儿说这些不雅的话语,但效果不大。她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说这些话呢?    小家伙在试探这些语言的作用  心理专家认为,在大约4~8岁这个阶段,小朋友们都喜欢用这样的“脏”词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或者玩笑,并乐此不疲,丝毫没有“不雅”的感觉,因为这一过程是他们学习语言、交流的过程
期刊
很多宝宝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随着音乐扭动起来,跳着逗人开心宝宝特有的舞步,让人会忍不住开心得为宝宝鼓掌叫好。宝宝稍微再长大一点,有了语言的能力,就开始跟着哼唱了,甚至又唱又跳的,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有趣的影片中看到这样的宝宝。甚至再大一点的宝宝,还会模仿电视上的歌星叔叔、阿姨们,假装拿着麦克风,有模有样的唱歌表演呢!  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与众不同,特别爱哼哼唱唱呢?多半是因为他们
期刊
很多家长都知道,和宝宝进行亲子游戏需要爱心和耐心,却可能不清楚在进行亲子游戏时具体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往往容易用成人观念和心态来对待游戏本身,让游戏失去了其初衷和本来的意义,变成了一场由大人主导的教育战。  :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
期刊
不同的父母,留给孩子不同的礼物,不同的礼物,又带给孩子不同的人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生活得很好,于是拼命地为孩子做各种准备,积累各种资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为他的现在、将来积攒足够的金钱,甚至会为他偶尔的坏情绪大伤脑筋,父母用爱心、耐心、恒心等待孩子们长大,却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大的需要——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爱才是他们一生幸福的心理储备,是他们成人后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样板
期刊
生日吹蜡烛,是每个娃娃一生中不会缺少的经典瞬间,家长可以把“烛光娃娃”作为照片主题,记录娃娃的成长,年年都可以拍摄。  看到这张照片,很多朋友会问,这是怎么拍出来的?大量后期了没?怎么背景那么黑、那么纯,是不是在棚拍的?开闪光了没?  是的,没有开灯,就只有蛋糕上的蜡烛光源。那为什么照片中背景不会“记录”下来,而是全黑的片呢?是因为娃娃的身体正好挡在了蜡烛和背景之间,导致背景非常的黑暗,相对于近距
期刊
自从宝宝学会自己迈着小脚撒欢,这个名副其实的捣蛋鬼就时不时地给我们制造出各种头疼的状况。面对他“不懈努力”给我们制造出的麻烦,你会怎样?是要暴跳如雷地惩罚以儆效尤?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想,他的捣蛋很可能包含着许多潜能,这样也许你就会对他的“捣蛋”宽容了许多。  潜能之一绘画  “捣蛋”表现:  才入住没多久的新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客厅的墙上多了几条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蜡笔线。爸爸发现后,怒火中烧抡起巴掌
期刊
李沁雅,3岁  老师不是大人  妈妈:球球,要不咱们换工作吧,你去替妈妈打电脑,妈妈替你去幼儿园?球球:妈妈,幼儿园里没有大人的,只有小朋友才能在幼儿园。  妈妈:那老师呢?  球球:老师是老师,大人是大人,不一样的……  徐若芊,3岁半  大猪牵小猪  一天,妈妈取笑父女俩:“爸爸是大猪,多多是小猪,大猪牵小猪。”多多若有所悟,马上回答:“那妈妈是中猪,我们一家猪。”妈妈无语……  徐卿皓,4岁
期刊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爱迪生  读故事:像品尝美味的蛋糕  Text / 罗汉妈妈  自从怀上我家的小罗汉,我便一咬牙,一狠心,
期刊
当孩子们喊我“老师”的时候,当家长们询问我孩子情况的时候,当园长交待我组织每一场活动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很重要。就是这样的“重要”的感觉让我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喜欢和孩子们在操场上晒太阳,喜欢和他们一起比赛转呼啦圈,喜欢和他们一起设计“甩葱歌”的动作。这就是我,我就是一个“孩子王”。  就说说呼啦圈的故事吧。  我的班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是早产儿,运动细胞不是很发达。中班要求呼啦圈达标,这
期刊
人小鬼大  茉丽问妈妈,英国以前把香港从中国夺走了,是不是想把迪斯尼乐园给他们国小朋友玩?妈妈正开着车,已经笑喷了。茉丽又问,中国和英国以前为什么要打仗?难道他们不能好好说一说吗?  晚上,茉丽把自己的饺子给爸爸吃,而后问我:“妈妈,我慷慨吗?”妈妈马上明白这是在学校刚学到的“大词”。看到我赞赏的表情,茉丽又问:“我能把我的菜慷慨给你吗?”原来不喜欢吃菜的她在这儿等着我呢!  爸爸给茉丽的小朋友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