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效之问 启动思维之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价值的问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点,在学生的认知和课堂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可见,适时、恰当、有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巧妙设问,激活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制造悬念,精心设疑。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可这样设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的设问处于“最近发展区”, 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让预设生机盎然,使生成资源闪现智慧与灵动的火花。
  二、睿智追问,深化思维
  歌德说得好:“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变动,随机应变,适时追问,为预设锦上添花。在课堂上追问常常表现为张弛有度,适时、有创意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不仅可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与缜密度,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追问作为对前次问题的补充和深化,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要求知其一,又能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追问时,要把握好时机。
  1.在思考缺乏处追问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停留在较浅层面上,而缺乏自己认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追问,帮助他们找到突破口,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体会思考带来的愉悦。如教学“认识角”一课,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一把折扇,动态地逐渐打开。然后,选取刚打开时和完全打开时的两个扇面图,问学生哪个角大,学生回答完全打开时的角大。我追问:“为什么?”“叠起来没展开的扇面大。”从这里不难看出:该生是利用扇面面积的大小对角的大小进行判断,属思维错误结果正确的情况。我继续追问:“角是由什么组成的?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扇面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充满数学味的追问,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向问题的纵深处探索,有效避免了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发生,同时把课堂上生成的信息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以此提升思维层次,有效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在深度欠缺处追问
  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思维的深度。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有时由于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显得粗浅,缺乏深度。倘若教师不能很好的引领,便会让课堂交流局限在浅层次上,整堂课犹如是在冰面上滑行,无法领悟内在的思想和方法。此时,教师便要进行巧妙、有效的追问,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学生反馈课前了解到的有关百分数的信息:庆元旦促销活动,某商场组织摸奖活动,二等奖的中奖率为15.5%。我顺势追问:“这个15.5%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15.5%表示100个人摸奖,15.5人获二等奖。”这时,有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怎么会有0.5个人,应该表示15人获奖。”“用四舍五入法,大约有16人获二等奖……”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我又追问:“这一次活动中一定是100个人参加摸奖吗?”有几个学生像悟到了什么:15.5%表示有1000个顾客参加摸奖,有155个人中二等奖。学生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5个人的问题。我再次追问:“大家想一想,一定是100个人或1000个人参加摸奖吗?”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肯定不是!”“那么,中奖率15.5%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片刻的思考后,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充满自信地说:“中奖率15.5%这个数是中二等奖的人数除以参加摸奖的总人数得到的,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中二等奖的有15.5个人……”这样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不断的追问,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使数学课既具有深度又有厚度,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恰当反问,拓展思维
  当代最负盛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说:“逆向思维是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反问就是把问题倒过来提出,让学生利用相反的矛盾关系,以反推正。反问是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师生间的一种智力游戏。高明而有效的反问,能起到揭示矛盾的作用,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心理状态出现一种满足感的时候,教师可以反问:“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吗?”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腰鼓上下两个面一样大,但它不是圆柱体”,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对圆柱体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同时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有时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反问自己“一定是这样吗”,使学生产生顿悟,在辨析、思考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适时、有效的反问,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冲突,能将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呈现出来,引以注意,达到认知的共鸣效果,使得其认识事物更为辩证、全面。
  总之,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用巧妙的设问、适时的追问、恰到好处的反问,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设问中飞扬,在追问中深刻,在反问中达到全面理解,让学生的智慧在教师智慧的激发中延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走向有效、走向深刻,呈现出更多的内涵和生机!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关于比较优势和政府作用的片面理解,将对产业竞争力的塑造和国家政策的制定形成危险的错误导向。针对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产业竞争力的源泉上依然具有的巨大效力和科学性,中国
Objective.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we examined biobehavioral responses to acute procedural pain at 2 months of age in infants with prenatal and postnatal sele
Objectives. The 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has grown substantially in North America and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conventional-medicine
以德国为代表的德语国家经济发达、工业技术先进。随着中德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众多德资企业纷纷来华投资设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德语课程。然而传统的外
简要回顾了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十年来走过的历程,从中归纳出办好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一是坚持“正德厚生”校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以“双师”为骨干
21世纪已经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地勘单位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实现新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意义重大,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搞活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通过专题团队展示活动
Lamé modulus(λ) and shear modulus(μ)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intrinsic,elastic constants of rocks.Using λ and μ could be much more advantageous than u
AIM: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umor removal on the serum level of IgG antibodies to tumor-associated Thomsen-Friedenreich (TF), Tn carbohydrate epitopes and x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ltrasound (US) mediate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gene delivery in subcutaneous transplanted tu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