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探讨

来源 :审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审计对象数据的异构性问题和创新审计技术的需求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过标准化手段加以解决。但目前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仍不能完全满足实践需要,缺乏对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基于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涵分析,指出其理论依据应将审计实践作为其起点和终点,并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为此,借鉴设计科学推动产品与实践需求相融合的理念,提出了以审计信息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以主体和业务为细分维度的开放的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理论框架。该框架较好地解释了国内外审计信息化的标准化实践以及未来国际化、协同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最后,从标准的协调性、技术先进性、实用性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未来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措施。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优秀网播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内容创作上愈发专业成熟,传播渠道上更加丰富多元,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良、品质优秀的作品,收获了较好的播放成绩和观众口碑。
曹雪芹比王国维更卓越地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升华,与章太炎一样具有独立不倚的主体精神;鲁迅和胡适的红学观表明,鲁迅更能触及《红楼梦》的精神本质,这在“语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上得到了生动的证明;《红楼梦》比新儒学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红学的百年论争是反映学院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文化复杂纠缠的一个显例,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酝酿与兴起、高潮与沉寂,以及90年代的扩展与深化之后,在21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实现了从实践唯物主义到生存论的转变。回顾和反思这一转变的形成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对于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形态具有重大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确立其舆论主阵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策划大型媒体行动是一条有效途径。而与新媒体的融合呈现,更能够实现新闻事件的二次、三次传播,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绪军主持的“报业经济学”,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97年立项,2002年2月完成,2003年4月结项。最终成果为专著《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学科,涉及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城镇失业和非正规再就业,健康与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关系
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浙江省儒学学会和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协办的“中国文化问题与儒学当代创新”高层论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这次论坛的宗旨是,跳出中国与西方、激进与保守、传统与现代、学术与现实等日趋僵化的二元对立,在“文化创新如何可能”的问题引导之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严控片酬,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行为。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翁呜副研究员主持的所重点课题“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研究”,1999年立项,2003年3月结项,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梁本凡主持的院B类重点课题“增进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环境税制研究”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报告根据调研、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