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醉驾入刑”的数理依据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348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醉驾”是否应该入刑?这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数理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了弹性理论、博弈均衡理论以及微分博弈理论等,对《刑法修正案(八)》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醉驾是否应一律入刑”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再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犯罪特征、刑法原则以及现行刑法体系的严谨性、适用性等原则,研究结果表明,“醉驾应一律入刑”。
  【关键词】醉驾入刑;弹性理论;纳什均衡;微分博弈
  2011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至此,我国正式将“醉驾”作为危险驾驶罪之一列入刑法。然而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却指出,各地法院不应仅从文意上理解刑法修正案的规定,还要考虑到刑法总则第13条的规定,醉驾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不受刑罚。这一解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在刑法适用的过程中,到底是“一律醉驾入刑”还是要考虑情节的严重程度再定罪,即“醉驾不一定入刑”。对此问题,立法者、司法者、学者各持己见,争论不断,迄今一年多时间了,尚无定论。鉴于此,本文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尝试以弹性理论、博弈均衡理论以及微分博弈理论等数理理论为研究基础,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能对这一问题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同时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刑法的适用提供参考。
  一、醉驾入刑的弹性理论分析
  在何任一次交通事故抽查中,所查到的驾驶者是否醉驾、行为情节是否严重等因素是随机的,且为有限的离散型随机变量。为了研究这些变量背后蕴藏的基本属性与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弹性理论作为针对此问题的基础计量研究方法。利用概率和数学模型,比较分析“醉驾一律入刑”和“醉驾不一定入刑”的实际运行效果。为此,我们首先进行符号说明:
  X=1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并且情节严重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驾不一定入刑)
  由此看出,处罚概率大的社会效果比处罚概率小的更好。综合上述两项推算,针对此 次交通事故抽查,计算出斜率:
  通过上述弹性理论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花费同样大小的成本时(即执行同样的司法数),执行法规2时存在的醉驾现象比执行法规1的少。所以,法规2的社会效果更好。由此观之,“醉驾一律入刑”应贯彻执行。
  二、醉驾入刑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酒密切相关,这种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小到亲朋好友的聚会大到某些商业活动乃至官方活动)都要与“酒”打交道。“酒”显然在社会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然而从法律的角度上看,这种行为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法律后果。因此,立法者试图通过特定的法律规范来调整人们在酒文化下的行为,以保障大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试图改变酒文化中的某些糟粕成分,使之朝著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根据经济学理性假设和风险厌恶假设的相关理论,我们利用博弈论分析驾驶者在酒席上于法规1、2语境下所进行的行为,从而判断哪种规定更为有效。
  在法规1、2下,已知在酒席上驾驶者醉酒的收益η是和醉驾被罚的概率P呈负相关,即被处罚的概率增加,则醉酒的收益就相应减少,反之亦然。则:η=(P) ,假设这是个线性函数,那么 :
  事实上,当驾驶者在酒席上选择是否喝醉时,他就是在和国家的法律做博弈。在这一博弈中,他们甚至可以结成联盟来降低自己的损失,最后在博弈矩阵中选择使他们收益最大的占优战略均衡。[2]下面是法规1、2下的博弈标准式:
  法规1下的博弈标准式:
  跟据上述结论,在博弈标准式1中,驾驶者会追求使他们各自收益最大的纳什均衡组合(η1,η2) 即:(喝醉,喝醉),驾驶者会在酒席上选择喝醉。而在博弈标准式2中,驾驶者只能追求此时使他们各自收益最大的纳什均衡组合(0,0) 即:(不喝醉,不喝醉),驾驶者远离了醉酒行为。因此,简单博弈分析认为,法规2才能有效地调整驾驶者在酒席上的行为,使他们不喝醉酒。而法规1无法正确的调整驾驶者的行为,并会导致恶性循环。故,法规“醉驾一律入刑”为最佳选择,应坚持刑法(八)中的规定。
  在简单博弈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而分析在国家提高查处力度,提高驾驶者醉驾被罚概率的动态过程中,法规1、2对驾驶者醉驾收益的影响效果,并据此引入期望E及期望弹性θ理论,通过微分博弈理论,比较分析法规1、2的效用。
  三、醉驾入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从定性的角度上看,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危害社会行为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只是一种违法行为。那么醉驾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特征是判定它到底是不是犯罪行为的最重要要素?据公安部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有近10万人被车祸夺去生命,而其中有近25%的车祸都是由醉驾引起的。此外,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有46.1%的人有过醉酒驾车的经历。我们可以求出醉酒后引起车祸的概率以此来科学地判定醉酒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据此我们引入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理论:[3]
  记车祸为b1 ,醉驾为b2 ,则醉驾引起车祸的概率为:
  由此可见,醉驾引起车祸的概率超过了一半,说明醉酒驾车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醉酒驾驶者本身的人身危害性是比较大的。[4]驾驶者在醉酒后仍选择驾车这一主客观情节已属情节严重,醉驾行为已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依据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及刑罚适用人人平等的刑法基本原则,醉酒驾车应一律受到刑法的制裁。
  此外,我国现行《刑法修正案(八)》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将饮酒后的驾驶行为做了如下划分:
  1.违法行为:酒后驾车、酒后驾驶营运车辆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
  2.犯罪行为:醉酒驾车、醉酒驾驶营运车辆、醉酒驾车肇事等适用刑法。
  因此,如果还要在“醉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情节是否严重等问题,司法者和执法者将难于做出抉择,上述法律的适用性将会大大降低,地区间可能会存在执法公正差异,从而引起社会的不满。此外,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也明文指出,对经检验驾驶者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如果采用“醉驾不一定入刑”的观点,则会导致相关法规之间的冲突,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难以依归执法,从而造成混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醉驾应一律入刑,并承担刑事责任,受到相应的刑罚。
  “醉驾入刑”能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呢?仅以2010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酒驾保持严查严管力度以后的实际情况来看,便能看出端倪。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两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犯罪行为45556起,较上年同期下降39%。其中,醉驾8756起,较上一年度同期下降33.6%。全国因酒驾造成交通事故死亡134人,同比下降30.2%,其中,因醉驾造成交通事故死亡105人,相比前一年同期下降33.1%。由此可见,“醉驾入刑”带来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因酒驾导致的犯罪率明显下降,社会反响良好。此外,醉驾一律入刑避开了实际执法过程中醉驾入刑要视情节是否严重等模糊性问题可能造成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维护且体现了刑法适用人人平等的原则。
  四、结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市政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对于每一个体系来说都很重要,市政工程也是一样。所以市政工程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个稳定的地位,那么就需要对成本管理有一定的重视,这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还促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市政施工工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对适合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为更好地推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中。在新
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体现了基本特征、宪法惯例和修宪模式,据此可以预见,党的十八大以后现行宪法将继续修改.新一次修宪应注意在修宪目的、修宪程序、修党内容、修宪实施等四
同志们:大家盼望已久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终于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来中国地层工作的成果或进展;讨论修订《中国地层指南及其说明书》和《中国年代地层表》以
随着国家对能源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以外还在不断的开发研究新型能源,风能作为新兴的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风机叶片作为
摘 要: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通信设备得到了普及,通信设备的功能越发完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做好通信设备的集中控制意义重大。本文对通信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通信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前言:通信设备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一旦通信设备出现问题,会给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通信设备管理和控制。考虑到通信设备数量众多,位置分
中学美术教学的不断改革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教学评价作为中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浅
本文以大学校园危机现象为研究对象,深入到浙江省永康市的朱明村、四路村,桥下村三个村落,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校园危机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出校园危机隐蔽性、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对于早期或无特征的病例有时难以及时确诊。在与妊娠相关的死亡中,由异位妊娠引起
无论采取何种高效课堂模式,都不能违背一定的认知和教学规律。本文主要探讨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遵循的几个规律:认知规律(有意注意、深加工规律、遗忘规律),教育规律(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