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及现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探究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措施,提出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地方产业、企业需求的人才为出发点,以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赢为切入点,以共建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为着力点,以共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关键点,以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为落脚点。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  企业需求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77-0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各自有利的资源条件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对接,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上共建共享,企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对接,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加企业生产,使教学与生产对接,从而实现校企“双元”协同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目的。本文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探索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一、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主要理论有“合作教育”和“工学结合”两种。“校企合作”最早出现在欧洲,被称之为“产学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后经多国吸收应用后,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而逐渐演变为其他多种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说明,职业教育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更要行业、企业的参与和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然之路。2019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業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这就说明了职业教育有着与普通教育不一样的特性,职业教育既有教育的共性,亦有职业的特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只能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通过生产活动的锻炼才能得到真正培养和提高。真正的技术是在工作中磨炼出来的。职业学校只有遵循职业教育自身的理论、规律及特点,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从普通教育转向类型教育。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则是职业教育的必然之路。
  1.是职业教育特点与规律使然。与普通教育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不同,约翰·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其认为“学校即社会”,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其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黄炎培提倡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学做合一”。
  2.是地方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必然。职业教育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兴起,校企合作源于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是“世界工厂”,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 2025》指出,我国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 2035 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随着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企业必然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没有哪一家企业或学校能单独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地方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必然。
  3.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当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可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缓解学校资金短缺,促进学校教研改革,破解学生就业困境,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有助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其走向就业岗位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职业学校要向社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然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技术人才、厂房等有利条件为学校培养人才。
  二、我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
  国内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尚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国家只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做出了方向性的规划与指导,对校企双方在权、责、利方面尚没有相关政策或文件做出明确规定。在东部地区,校企合作已有一定成效。一方面,由于经济、政治、文化较为发达,与国外交流比较多,思想较开放,地方政府财力雄厚,因此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密集,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每年都需要大批量高技能型人才,企业用工荒问题突出,更难以招聘到高技能人才,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比较高;再者,东部地区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多,学校设施、设备及师资力量都较为充足,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比较容易开展。在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大多还在苦苦地探索尝试中。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县、市、区,由于地方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小、场地窄、技术落后,学校师资和教学设备跟不上,学生及家长对校企合作也不是很理解,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吃、住、行问题不好解决,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很难推进,大多是处于简单、粗浅、表面的层次,且难以长效。
  国内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主要有“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订单生产”“校中企”“企中校”等模式,具体到各地各校的做法仍有较大差别。但共同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校热企冷、学校的理论与企业的实践衔接度不高,校企合作难以持续长效,校、企、生三方虽有共同目标却在利益方面难以磨合,缺少政策支持学校与企业都难以出台保障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强有力措施,校、企、生三方都游离在一种自愿状态。   三、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地处广西玉林市。广西玉林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地处桂东南,毗邻粤港澳,前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华南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接合部。玉林是广西的农业大市,2017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75.93 亿元,以果蔬、家禽、生猪较为闻名;玉林也是广西的主要工业城市,2017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901.38 亿元,有以玉柴为龙头的众多机械加工、汽车生产销售、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另外,玉林的旅游、服务、餐饮业在全区也比较发达。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升级的机会,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上紧贴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主动地和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以培养地方产业、企业需求的人才为出发点。校企合作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企业的积极参与,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培养当地产业、企业需求的人才为出发点。首先,通过走访当地政府部门,上网搜索查阅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资料、文件等,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规划等。其次,通过调研,了解掌握本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包括人才数量需求、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企业人员学历结构、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职业素质素养要求等,同时也要了解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企业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员工发展规划与培训需求等。学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只有立足于发展地方经济,扎根于地方企业,及时地为地方政府与企业排忧解难,校企合作才有意义,才有牢固的根基与强大的生命力。
  比如,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的农类专业,在全国所有的农业中职学校纷纷改名、丢农弃农的时候,学校并没有跟风转向,反而是坚守玉林农业大市的阵地,主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校企合作地协同育人的路子,企业在急需人才的时候看到了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的学子,地方政府在为“三农”忧心如焚的时候,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还能迎难而上为玉林农业农村顶起了一小片人才的蓝天。
  (二)以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赢为切入点。国内职业学校在实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中,大多是关心学校的利益,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就一定有利于地方政府、企业和学生,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不少困难。
  1.政府不滿意。首先,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不对接,学校在专业设置时仅从招生方面考虑,哪个专业热门开设那个专业,哪个专业好招生就想着扩大、办好哪个专业,完全不考虑地方经济建设与企业发展的需要,结果是学生毕业时在本地难以就业,本地企业找不到需要的技能人才。其次,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基本上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使本地经济建设更加雪上加霜。再者学校人才培养的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对企业员工、返乡农民工、本地民工的技术培养与帮扶。
  2.企业不乐意。首先,由于学校的课程与企业标准不对接、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不对接,学校的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课程教学对实践重视不够,没有关注到地方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应用情况,造成学生到企业不适应工作岗位,长时间上不了岗或工作速度太慢影响生产效率。其次,部分学生职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团队意识,没有正确的劳动观,随意迟到、旷工。再者,学生缺乏对企业最起码的诚信,即使签了“三方合作协议”,学生学了技术就辞职的现象不是少数。
  3.学生不愿意。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中,造成学生不愿意的原因最多也最复杂,归根结底就是学校没有很好照顾到学生的利益。比如,所选择的合作企业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不对口,长时间安排在流水线或同一个工作岗位,学生每天加班的时间过长、工作过于劳累,企业所给的待遇太低,部分企业工作、生活环境太差等,使学生感受不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学校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必须关注并照顾到各方的需求与利益,以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赢为切入点,考虑并解决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比如,为照顾地方政府利益,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还挂牌成立全区第一所农民工培训职业学院。为照顾企业与学生利益,学校在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选择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在有条件的专业实行“1+1.5+0.5”办学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第三、四、五学期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校企交替”式学习,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有的专业在校内有生产实训基地的,第三学期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内理实一体实训室交替学习)。学生通过“校企交替”式学习能及时地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中并在生产中得到锻炼提高。
  (三)以共建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为着力点。要做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工作,就要以共建共享相关教学资源为着力点。首先,校企双方在调研的基地上根据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共同定位好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制定出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和企业生产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的对接。其次,把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生产案例和技术标准、生产流程融入专业课程,校企共同建设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课件、教案、学习工作页、微课等教学资源,使企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再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按企业的生产环境与要求共同设置、打造校内实训室,用企业的文化与管理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引企入校”“订单生产”方式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一般的生产项目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生产实践,这样学生到企业顶岗时的就能很快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通过“引企入校”“订单生产”方式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县、市、区的职业学校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办法。   (四)以共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关键点。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经过长时间的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后,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取得成功,最为關键的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区别,职业教育的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也有较大的区别。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的教学就容易与企业脱节,企业的实践教学就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就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自然不好。教师既能说又能做,既懂学校教学又懂企业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校企协同育人的工作任务,才受学生的欢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历来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因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十年中职生源数量不断攀升,学校为了完成教育部门下达的招生指标,都重在规模发展上,学校教师人数扩充较快,由于编制原因,新进来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没有编制、没有教学与企业生产经验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大多还不能安心工作,有的还去考公务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决定实行“两条腿走路”办法:一是对校内教师加强下企业、外出学习培训;二是从合作企业招聘大批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先安排他们到学校、高校进行教学培训,然后再安排他们承担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指导任务,为了让企业兼职教师加强对学校教学的了解,学校每年应安排他们到学校承担一至两门的专业课程教学。同时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按“技能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相互对应的方式组建“教师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形式一起参与学校技能项目比赛指导或企业技术革新,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一方面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另一方面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再者,学校通过评优、评先、增加课时费等办法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明显壮大,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2019 年在全区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仅有 20 个教师(企业兼职 5 人)的电子教学团队取得 2 个一等奖、4 个二等奖、3 个三等奖,参赛的 16 位学生全部获奖,两个项目代表广西参加国赛并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五)以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为落脚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一项涉及地方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多个部门及多方利益,牵涉到人、财、物、料多种资源,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学校到企业)的系统工程。学校要真正做好这项系统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作为保证,以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为落脚点。首先,学校牵头成立由地方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每年开会一次,设有常务工作小组和校企合作办公室。常务工作小组每月定期开会讨论校企合作工作问题,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执行委员会与常务工作小组的决议和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重大问题,以及制定相关制度,同时还指导学校各专业科制定校企合作方案、工作计划等。各专业科负责本专业科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务,指导各教师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其次,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一批激励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制度,以鼓励、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工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并认真地去实践探索,就一定越走越宽,越走越直,一定会走出职业教育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何 熠.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孙婧芳.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3]姜大源,石伟平,邬宪伟,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专家笔谈(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
  [4]吕景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永远在路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XZZJG2016A049)。
  【作者简介】甘成君(1976—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玉林农业学校高级实验师,高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与改革、校企合作、数控加工等。
  (责编 刘 影)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论述在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专业知识与岗位标准相结合;岗位技能培养阶段,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校外顶岗實习阶段,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并从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校企对接 三段三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为例论述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四种不同版本地理教材的编写特点,认为四种不同版本地理教材虽然内容的安排各有特点,但都是统一课程标准下的产物,有其相通之处;它们都采用知识点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在新知识点的后面都会给出一个相关问题,以巩固新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又各具特点。从新课导入的技巧、问题探究的设置、首尾呼应的安排、学科特性的凸显等方面提出新的高中地理教材编写
期刊
【摘 要】本文概述基于微课教学的数学创课策略,以“利用导数求含参数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教学片断为例,阐述运用微课进行数学探究的创课设计,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创课 微课教学 含参数函数 闭区间的最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94-04  微课正在改变我国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微课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分析会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效,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打破传统单间实训室布局,创新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打造以“会计文化长廊+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实训室文化;打开“教、培、考、赛”为一体人才培养的局面;打和带动专业群的建设;打通社会服务新路子。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中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陈旧、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不足及缺乏政府参与等问题,结合地方产业的发展提出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思路:依托碳酸钙产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企业人才需求,重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校政企合作,畅通教师、学生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市场营销专业 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论述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基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找准专业定位、确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评价机构、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课程改革 产业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宁市内的 5 所高中采取有梯度的实地调查,根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南宁市高中乡土地理案例的课堂开发与使用情况,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师生乡土观念意识淡薄、乡土信息来源单一、开发体系亟须完善、乡土应用基于表面等问题,提出乡土地理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对策:开设单独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加强校内外合作,共同开发乡土地理;开展多样应用形式,完善乡土评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教学诊改背景对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诊断,提出制定药剂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药剂专业建设、整合学校实训资源平台服务于教学、开发校本教材、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等促进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的路径,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分析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成效。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建设 教学诊改 校企合作 质量保证体系 就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的语篇研读案例,从主题意义、语篇的含义、语篇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论述如何进行语篇研读,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语篇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6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篇,把语言学习与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三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论述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以提升作文的思想境界的策略,使学生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说理,写出理想的议论文。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思维训练 有序得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131-02  说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恰当地巧妙地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