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同体互助研修模式,探索校长专业化成长路径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ku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哈尔滨市教育局、市教育研究院根据国家教育發展方向,结合201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的校长发展共同体研修项目,努力探索专家校长和名校引领、区域校长和学校全面互助、整体带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培模式。项目开展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
  2018年,共同体项目探索实施路径,完善了理论体系和管理策略。2019年,共同体项目创新实践构建了互助研修模式:“四个率先”实现领衔专家再发展;“两个打造”实现成员校长再发展;“四个实践”实现成员学校再发展;“五个保障”,实现共同体再发展。
  “四个率先”,实现领衔专家再发展
  哈尔滨市召开2019年校长发展共同体领衔专家见面会,让领衔专家做到四个“率先”:率先学习《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和《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管理办法》,掌握项目研究的方向和领衔专家的工作职责;率先了解2018年共同体项目开展情况,汲取实践经验;率先谋划项目研修方案、计划、章程,构建理论基础;率先思考构建共同体团队的方法和策略,营造适合成员校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生态环境。
  “两个打造”,实现成员校长再发展
  哈尔滨市相继召开11场共同体成员见面会,领衔专家带领成员研讨研修方案、工作计划、章程,通过定向调研、定向研讨,确定研究课题,108位成员校长通过“两个打造”,融入新团队,在团队中不断成长。
  交流互动,打造共同体新团队。见面会上,领衔专家石瑾娜校长说:“我的前方有榜样,我的肩上有责任,责任和担当让我们永不懈怠。”成员校长介绍成长经历,对共同体充满期待。谭彩英校长发展共同体走进成员学校,了解课程建设情况,明确带队伍、抓课题、作展示、建网站、出成果五项目标。康长君校长发展共同体分享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幸福教育”实践成果,研讨如何有效发挥进修学校职能作用,做区域教育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解艳荣校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自主发展的教育体系,成员校长带领老师走进“欧宝宝亲子趣味运动会”,校际互动,共同成长。杨波校长发展共同体制定共同体守则,明晰责任。领衔专家了解成员学校情况,设计“家文化”标识,彰显共同体团队互助精神。
  走进名校,打造成长新路径。尚勇校长发展共同体观看哈49中合唱团表演,感受素质教育成果,走进毕业班研讨课、广播操比赛,成员校长深受启发。刘艳伟校长发展共同体参加“阳光教育”特色评价课程“我的成长看百天”活动,参观校史馆,感受哈十七中厚重历史和育人情怀。郭冬艳校长发展共同体感受崇俭幼儿园特色化的游戏课程、礼仪阅读和艺术教育活动,向成员校长赠送《师幼快乐读古诗》教材。何伟校长发展共同体参观花园式校园,观摩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体验哈六中递进式教学。曹永鸣校长梳理六条发展路径,规划共同体工作方向,努力把共同体打造为“共修体”,以花园小学的“种子教育”为牵动,共促成员学校内涵发展。丁丽辉校长发展共同体成员涵盖全市19所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细致的规划、完善的管理体制、新颖的团队标识,引领特殊教育发展。
  “四个实践”,实现成员学校再发展
  2019年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举办现场会14场,开展研讨交流170余次,深入120余所成员学校,15000余人次参与了活动。
  主题研修,助力成员学校多元发展。王明伟校长发展共同体深入开展学科督导活动,大力推动成员学校学科建设。康长君校长发展共同体针对进修学校队伍建设开展主题研讨。张海燕校长发展共同体为成员校提供教学观摩、课题研究、艺术展演等观摩机会。
  课题研究,带动成员学校纵深发展。王媛校长发展共同体以课题为引领,推动区域教育发展。李军校长发展共同体围绕课题开展课程展示和研讨,形成强大科研力量。张曙滨校长发展共同体以课题为牵动,通过多种研修方式,助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谭彩英校长发展共同体聚焦课题,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刘国权校长发展共同体开展主题活动,共享萧红中学优质资源。
  考察诊断,引领成员学校特色发展。何伟校长发展共同体走进阿城继电高中交流参观,谋划特色发展之路。丁丽辉校长发展共同体深入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调研指导。周瑛校长发展共同体走进成员学校,交流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成果。孙欣校长发展共同体为成员学校提供开放课堂,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多元培训,促进成员学校专业发展。那冬岩校长发展共同体邀请专家,面向成员学校开展项目式和思维导图的线上线下学习。石瑾娜校长发展共同体邀请特级教师与成员学校教师分享研究成果,领衔专家带领成员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分别赴北大、清华、浙大、厦大开展访学实践。
  “五个保障”,实现共同体再发展
  落实团队互助制,形成联盟牵动、高端引领、专业培训、舆论宣传、高效组织的五支团队,汇聚共同体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联盟牵动,资源保障。哈尔滨市成立由首批共同体领衔专家和100名成员校长组成的第一届培育卓越校长联盟,联盟主席由第三中学校长王明伟担任。在共同体工作会议上,联盟主席做了《明确责任 开拓路径 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新发展》的主题发言,表达了领衔专家的使命与担当;张曙滨校长、那冬岩校长做发展共同体工作交流,为研修活动提供借鉴。联盟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校长间、学校间的资源融通和优势互补,带动了共同体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行政关注,方向保障。哈尔滨市教育局王长文局长认为,要持续关注共同体项目,保障资金投入、行政管理和环境营造,助力共同体快速成长。市教研院闫生书记指出,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唤醒校长学习的热情,搭建学习的平台,让校长在共同体中得到浸润感染、学习成长。市教育局赵文祥副局长希望共同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志向,从小课题入手解决问题,开展多层面的交流。   专业培训,技术保障。哈尔滨市聘请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于维涛、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學院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高峻峡作为理论指导专家,参与指导共同体工作,为共同体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冯克清处长要求共同体踏实、真实、共享、创新地开展工作,发挥孵化器、加速器、助推器作用,助力基础教育发展。姜凤英副处长建议大家要真学习,真研究,真参与,真吸纳,真正成长。
  宣传造势,舆论保障。项目开展以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新华社驻黑龙江站、《黑龙江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浪网、《哈尔滨日报》、哈尔滨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多次对共同体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于维涛副主任以《办中国特色世界知名校长培训的哈尔滨话语》为题,从回学、导学、趋学三方面对共同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姜同河认为,哈尔滨市校长培训工作抓得准、做的实、效果佳,调动了校长的内生动力。
  精心组织,后勤保障。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干训部史咏梅主任带领干训部,梳理2018年共同体做法,组织部署2019年共同体工作,广泛征求基层校长意见,组建由哈尔滨市教研院干训部专、兼职视导员构成的专项工作组,谋划共同体研修、见面会,形成了一支市、区、县联动的研究、组织、指导和保障团队,为高效、有序开展研修工作保驾护航。
  共同体项目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共同体项目实施的初衷决定了共同体的实际诉求,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落于实处。共同体的核心,是非任务、非功利、非行政的促进校长和学校发展的研修模式,必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培育专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是智慧推动。校长的时间毕竟有限,教育行政部门应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涉,应智慧推动,即着力于校长学习制度的设计、学习平台的打造和学习活动形式的创新等。
  三是专业支持。共同体的生命力离不开有力的专业支持,“学习有用”和“改进实践”是激发校长参与共同体的原动力,需要有针对性的、兼具理论解释和实践式样的专业保障。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做出三方面思考:
  实现共同体发展信息化,进入发展快车道。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将与中国知网、新华社驻黑龙江记者站深度合作,在共同体项目的指导、管理、评价、成果积累、宣传推广等方面,助力校长发展共同体再发展。
  实现共同体发展网格化,构建多维共同体。打造教育发展大生态系统,借鉴市级共同体经验,依托区、县优秀校长资源,建立区、县级共同体,带领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良性发展的校级共同体。
  实现校长培训系统化,打造大格局共同体。实施卓越校长领航项目、优秀校长牵动项目、助力农村校长项目、分层分类常规培训等项目,使校长培训系列化;建立内外循环兼具的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优秀的校长专业联盟、区域、名校建立联系,形成大格局校长发展共同体。
  生活在今天,“全球化”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影响他人、影响世界。我们将借助校长发展共同体研修项目的实施,帮助更多校长成为优秀校长,帮助更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帮助更多农村学校、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学校,构建哈尔滨市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新境界、新生态。
  (作者史咏梅、王艳秀单位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矫东英单位为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段,是学生处于青春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人才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思的問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公办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以“全面发展、国际视野、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精神的未来公民,确立了“校园有品位、队伍有活力、管理很精致、学生很阳光、教学成风格、质量高稳定、特色很鲜明”
期刊
“4月6日:今天早上我去观察豆芽,碗里竟然长出一条条白色的‘小虫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绿豆长出的白色小芽!”  “4月7日:小芽把豆子一分为二,从中间钻出,下粗上细,像娇羞的小姑娘,努力向上弯曲成一个小逗号,看上去非常可爱……”  這是我校五年级贝秋嫦同学发布在个人成长空间的实践专题“小豆芽成长记”。这些图文并茂的记录,获得了不少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点赞,还被少先队辅导员“香香老师”推荐为“精品记录
期刊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育成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现实之举。疫情一度让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而教育,却被按下了“快进键”。有人说,我们应把时下这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变成未来教育的现实;有人说,渴望教育变革,呼唤未来学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最强音;还有人说,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已经搭上了未来教育、未来学校这趟列车,这不是疫情下的选择,这是时代的选择。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将如何
期刊
兰溪三中坚持立德树人和“八个统一”导向,开展了以“三爱三立”思政教育为引领的“生态+思政教育”实践,丰富了“生态育人、和谐发展”的特色内涵。  “生态+思政教育”的提出  生态教育是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教育,承载了塑造正确“三观”和规范行为的内容,是思政教育的有机载体。“生态+思政教育”的模式是践行“三爱三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学校具有“生态+思政教育”丰富的校本资源。  首先是形态丰富的场馆资源。
期刊
一朝疫情起,全员线上学。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在疫情期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深入研究线上学习特质,发挥学校“科艺融合的创想学习”办学特色,创新使用平台,引领学生用科技手段、艺术化方式创意学习。  多平台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第一,实现多个平台的整合利用。将市、区在线教育平台整合至学生平时使用的超星学习平台,一键开展各项学习。通过QQ、微信平台实现老师和同学的“面对面”交流、练习反馈等。  第二,
期刊
郭永福  196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教委、教育部工作。1983年任教育部机关党委宣传处处长,1984年8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1985年8月任国家机关赴河北省讲师团团长、党委书记,1986年9月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2000年5月至2012年5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2012年1月至今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编审,著有《教育学会工作研究》《靠科学才有希
期刊
刻着“奴隶”字样的女孩、“明码标价”的受害者、26万围观者窥视的目光……近日,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散播未成年性剥削视频的韩国“N号房”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针对未成年人的“线上性侵”露出冰山一角。  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有了更多接触、诱骗未成年人的机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在网络深处滋生蔓延。继韩国“N号房”事件之后,中国版“N号房”也浮出水面,非法色情网站之多、以
期刊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发掘潜能,实现扬长避短、要素裂变?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浮山县北王乡东北边的一个角落,一座古朴庄重的校园——浮山汉德三维实验学校矗立于此,不禁让人眼前一亮,顿时驱散了记者的恹恹睡意。  校园特别安静,一位姓安的宿管老师在宿舍前来回踱步。安老师告诉记者,正值午休时间,学生正在休息,严禁随意走动。下午2点,号角声响
期刊
闫生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现任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致力于基础教育研究工作20余年,长期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是哈尔滨市未来教育家、千名骨干校长培训等重点项目指导专家,在师德研究、教育均衡发展、校长依法治校等多方面有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开中小学校长抱团成长之先河,建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新平台,哈尔滨创新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模式实施校长发共同体项目,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受到各
期刊
2020年年初,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当上亿的学生涌到在线课堂,无论是教育部门、培训机构,还是老师、家长、学生们,都迎来了一场“教育大考”。  疫情视域下,学校教育教学形态如何重构?教育信息化给教学设计、学习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