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学会对“性剥削”说“不”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着“奴隶”字样的女孩、“明码标价”的受害者、26万围观者窥视的目光……近日,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散播未成年性剥削视频的韩国“N号房”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针对未成年人的“线上性侵”露出冰山一角。
  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有了更多接触、诱骗未成年人的机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在网络深处滋生蔓延。继韩国“N号房”事件之后,中国版“N号房”也浮出水面,非法色情网站之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色情制品之繁,令人触目惊心。这不仅会给未成年人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更令人担忧的是,被伤害的阴影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
  愤怒之余,我们理应静下心去反思: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怎样避免社交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面对线上引诱和性侵,未成年人自身、父母、学校、网络平台等,分别应该做些什么?
  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要学会对“性剥削”说“不”。本期“特别报道”聚焦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性威胁,从青少年如何应对线上性威胁、家庭和学校如何避免孩子掉入网络性陷阱、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等角度切入,全面展现应对线上性侵、保護少年儿童之策。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美丽绽放。
其他文献
山西省孝义市金晖小学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钉钉+学乐云”方式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特殊时期学生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开发了“全景看疫,‘疫’起成长”主题校本课程和网络主题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线上、线下共同成长。  “全景看疫,‘疫’起成长”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艺术、生命与健康六个维度
期刊
今年3月,歌手华晨宇在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中向观众科普“中国风音阶”时,关于雅乐音阶中“降so”和“升fa”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争议。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畅发微博直指华晨宇“乐理不精通”。事后,华晨宇在微博回应乐理争议,虚心接受指正。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人员日益增多,科普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在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由国家科技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近几年,全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数据显示,早在1988年,美国该比例就已达到10%,2008年达到28%。可见,中美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之间的差距。  很多西方国家将科普工作融入青少年生活
期刊
提起刘秀祥,很多人想到的是多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子。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望谟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曾经在低谷中获得无数援手的刘秀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奉献给了无数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在贫寒与无助中迷茫、挣扎的寒门学子。  如今,刘秀祥32岁,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要将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用教育唤醒人们。“教育的关键在于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段,是学生处于青春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人才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思的問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公办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以“全面发展、国际视野、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精神的未来公民,确立了“校园有品位、队伍有活力、管理很精致、学生很阳光、教学成风格、质量高稳定、特色很鲜明”
期刊
“4月6日:今天早上我去观察豆芽,碗里竟然长出一条条白色的‘小虫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绿豆长出的白色小芽!”  “4月7日:小芽把豆子一分为二,从中间钻出,下粗上细,像娇羞的小姑娘,努力向上弯曲成一个小逗号,看上去非常可爱……”  這是我校五年级贝秋嫦同学发布在个人成长空间的实践专题“小豆芽成长记”。这些图文并茂的记录,获得了不少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点赞,还被少先队辅导员“香香老师”推荐为“精品记录
期刊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育成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现实之举。疫情一度让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而教育,却被按下了“快进键”。有人说,我们应把时下这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变成未来教育的现实;有人说,渴望教育变革,呼唤未来学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最强音;还有人说,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已经搭上了未来教育、未来学校这趟列车,这不是疫情下的选择,这是时代的选择。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将如何
期刊
兰溪三中坚持立德树人和“八个统一”导向,开展了以“三爱三立”思政教育为引领的“生态+思政教育”实践,丰富了“生态育人、和谐发展”的特色内涵。  “生态+思政教育”的提出  生态教育是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教育,承载了塑造正确“三观”和规范行为的内容,是思政教育的有机载体。“生态+思政教育”的模式是践行“三爱三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学校具有“生态+思政教育”丰富的校本资源。  首先是形态丰富的场馆资源。
期刊
一朝疫情起,全员线上学。江苏省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在疫情期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深入研究线上学习特质,发挥学校“科艺融合的创想学习”办学特色,创新使用平台,引领学生用科技手段、艺术化方式创意学习。  多平台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第一,实现多个平台的整合利用。将市、区在线教育平台整合至学生平时使用的超星学习平台,一键开展各项学习。通过QQ、微信平台实现老师和同学的“面对面”交流、练习反馈等。  第二,
期刊
郭永福  196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教委、教育部工作。1983年任教育部机关党委宣传处处长,1984年8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1985年8月任国家机关赴河北省讲师团团长、党委书记,1986年9月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2000年5月至2012年5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2012年1月至今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编审,著有《教育学会工作研究》《靠科学才有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