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话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必要组成元素,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在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内容。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会自如地运用第二语言会话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会话教学做些改革探索。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会话;教师;学生
一、会话教学中的因素
从直观上看,在会话教学中有这样六种因素:会话主体(学生双方、学生和任课教師)、会话引导者(任课教师)、教材、会话引导(任课教师的课堂安排、组织及其用语)、会话练习、会话环境。这六种因素无疑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一)会话的主体
1.会话者的参与态势。 这里说的参与态势是指积极还是消极,主动还是被动。积极的、主动的态势将必然获得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使课堂更加有效;反之则冷冷清清,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参与者的态势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参与者的性格和心理,二是参与者的学习目的。近年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上升,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一代受到西方行为文化的影响有关,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并影响到个人的性格和心理,这是进行会话教学的有利方面。
2.会话者的话语能力。这是指理解和表达不同话语类型的能力,包括说和听,因为会话的基础之一是“听懂”,然后才是适当的反应——“说出”,并形成“交谈”。一个掌握了母语的人已经具备了某一语言的话语能力,这种能力是养成第二语言话语能力的基础,不同程度和不同性格的英语学习者有不同的话语能力。
3.会话者的心理状态。我们的学生通常比较内向害羞,不习惯于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尤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害怕在众人面前说错话,这是会话课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要把课堂营造成塑造学生新的心理和性格的“温室”。教师要提倡并要求学生能听、会想、能讲,而且以此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这必将回报于会话教学。
(二)会话引导者
1.教师的态度。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会话的参与者。因此,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意识。根据调查:学生喜欢热情、随和、一同积极参与、与学生距离较小的教师,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会有一种“放心”的感觉,这无疑是教学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2.教师的引导能力。教师的引导能力是会话课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教师就像一个导演、指挥,他应该善于引导。所谓引导能力大致包括: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材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会话做出适宜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会话的能力,在课文之外随机应变寻找话题的引导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个引导者,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引导,而不是满足于课文的解释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三)会话教材
1.教材正文。教材是脚本,教材的正文是学生获得新话语能力的主要依托,其中包括各种新的词汇、惯用语、句型、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现在我国这方面的教材很多、也很杂,但是真正高质量而又实用的并不多。因此,选择教材,在课堂上修正教材,就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2.教材练习。目前,流行的英语口语教材练习的特点是:侧重于语法训练,忽视口语表达的练习;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口语的实用性、交际性。这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为满足会话教学的需要,教师一要选择修改教材的练习部分,二要自己重新设计练习。
(四)会话引导
1.引导的话语。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话语有两种,一是会话话语,二是引导话语。后者是对教材的解释,回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某个话题的话语。这类话语对学生来说虽然不是直接会话,但却具有丰富学生词汇、语法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作用,当然也可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这毕竟是教师的“一面之辞”,不能占据主要地位。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一般不喜欢满堂解释的课,希望在引导的同时仍然有学生参与会话的机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课文解释化整为零,穿插与解释有关的会话。
2.引导的内容。引导话语的内容要有价值,即比较直接地同会话相联系,有新信息,有趣味。有联系是为了会话更有效;有新信息是为了学生对英语、对外国文化更了解;有趣味是为了防止课堂乏味沉闷、参与意向下降。
(五)会话练习
会话练习可以多种多样,在此仅提供三类以供选择:自述、问答、讨论。
1.自述即学生单独说话。该形式不是会话的主体,却是会话的基础之一。可分为:(1)背诵。背诵课文可以督促学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具体句子,以及关联词的用法,许多英语教师都认为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2)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需要消化课文,重新组织语句,对于活用课文语句具有促进作用。复述可以简略,也可以详细,越详细就越能促进掌握课文的语句。(3)讲述。讲述是确定题目或中心的单独会话,一般应采取有准备的讲述,也可以偶尔临时确定,当堂讲述。
2.问答。这是会话课的基础会话形式。一般是师生问答,也可以偶尔采用学生间的问答形式。具体有三种:(1)复习问答。只是就课文的内容或语句进行问答,以便检查掌握课文的情况,其中又可根据学生程度和学习进度分成单课复习问答和多课综合问答。(2)自由问答。这是近乎闲谈式的问答,话题是漫淡式的,其难度是中等的,因为这种问答所涉及的问题是不限的。(3)探寻问答。这种问答需要学生寻找答案,其难度较大,需要对以前所学内容有较好地消化,吸收,而且要求学生有创造性地发挥。
3.讨论。一般要在两人以上,教师可以是讨论的参与者,以便控制方向,但也可以完全让学生讨论,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和评论者。有两种常用形式:(1)定向讨论。规定话题或论题进行讨论,这适合高年级使用。(2)随意讨论。不规定话题或论题,在闲谈中自己选择中意的题目进行讨论,而且可以随时改变论题,这无疑是更高级的会话。
以上三类八种会话形式的难度是不等的。会话教学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根据实践,我们觉得初级阶段宜用背诵与复习问答作为基本形式,适当加入自由问答。中级阶段宜用复习问答、自由问答与探寻问答作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复述与讲述两种形式。高级阶段则可使用自由问答、探寻问答与定向讨论作为基本形式,并适当配合使用讲述与随意讨论两种形式。
(六)会话环境
1.课堂环境。这是主要教学场所,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在人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如果能改变座位的安排形式,将使学生暂时忘却课堂的拘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较为容易进入随课文出现的假设情景,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2.模拟环境。教材上常常有表演的项目,这就要设置模拟环境。运用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根据实践调查,学生在这种形式下,一般比较拘谨,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慎用、少用。
3.真实环境。真实环境下的对话是最理想的,但是同时也是很难做到的,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倡学生自己在课外主动寻找这样的机会。
二、会话中的抽象因素
以上6类参与因素都比较具体,又比较琐细,而且还有一些因素没有列举。因此为了搞好会话教学,应结合课堂上未直接出现的因素,并撇开过于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从更细的角度提取影响会话教学诸因素的共同成分和关键成分,并将主要的、变动可能较大的成分重新组合概括,这样就可以简化为以下三对六种因素。
1.话语能力和学生心理。这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一对要素,学生是会话课的主体,话语能力是会话的语言基础,学生心理是会话的心理基础。它们是基础,同时也是期待的目的,是会话教学的相对起点和相对终点。能力与心理又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对要素,会话教学必须紧紧抓住这两个互动要素,认识到困难和不足之处,尽力在提高话语能力的同时也改变不利于会话的心理。
2.引导能力和引导话语。这是从主导者教师的角度提出的一对要素,前者涉及教师的素质,后者包括教材,也包括引导能力的具体表现;前者是深层,后者是表层;前者只是后者的影响因素之一,不能完全替代后者的作用,影响后者的还有许多参与客体。引导能力并不仅仅限于教师控制教学的技巧,它应包括教师的语言修养水平,英语知识水平,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驾驭各种班级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个教师只有在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实践、社会文化修养等多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在临场有高质量的引导,有适宜的引导话语。
3.参与人数与课程时次。这是从管理或课程安排的角度提出的一对要素,是教师个人很难甚至无法改变的条件。这两项好比是舞台演出的硬件和软件,教师只能在这样的舞台条件下导演排练。会话课的理想条件是人数在15人以内的小班,每周有2—3次会话课,并有其他的课程相配合。比如: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话,可以通过预习和复习,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以提高课堂时间内的参与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各要素间的关系
上面所谈的三对会话课的主要因素不是等价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但仍然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着主导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中的主导者。由此来观察以上要素,教师的引导能力无疑是诸要素中的主导者。
会话教学中三对六种抽象要素在引导能力的主导下将形成下述互动关系:引导能力对于学生人数、课程时次是一般影响,对于引导话语有着特强影响,并通过引导话语对学生心理和话语能力有着强影响。因此,从整体上看,引导能力处于主导地位,是会话教学的关键要素。此外,另外五个要素也都对引导能力发生反影响,这就是说,引导能力同其他要素之间发生着控制与反控制、影响与反影响的关系,这一点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如果教师的引导能力不强,不能妥善地降低或排除其他要素的反影响,甚至被反影响所控制,教学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失败。
依据上述关系,在会话教学中应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培養和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二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引导话语的质量,因为多项要素的控制是通过它实现的。三是下气力搞好教材建设,因为它是进行会话教学的依托。四是教师应尽力减少学生人数与课程时次给引导能力和引导话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关方面也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韩光.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探索,2003,(1).
[2] 李哲.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0,(6).
[3] 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
[4] 徐尔清,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课堂会话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2,(3).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会话;教师;学生
一、会话教学中的因素
从直观上看,在会话教学中有这样六种因素:会话主体(学生双方、学生和任课教師)、会话引导者(任课教师)、教材、会话引导(任课教师的课堂安排、组织及其用语)、会话练习、会话环境。这六种因素无疑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一)会话的主体
1.会话者的参与态势。 这里说的参与态势是指积极还是消极,主动还是被动。积极的、主动的态势将必然获得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使课堂更加有效;反之则冷冷清清,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参与者的态势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参与者的性格和心理,二是参与者的学习目的。近年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上升,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一代受到西方行为文化的影响有关,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并影响到个人的性格和心理,这是进行会话教学的有利方面。
2.会话者的话语能力。这是指理解和表达不同话语类型的能力,包括说和听,因为会话的基础之一是“听懂”,然后才是适当的反应——“说出”,并形成“交谈”。一个掌握了母语的人已经具备了某一语言的话语能力,这种能力是养成第二语言话语能力的基础,不同程度和不同性格的英语学习者有不同的话语能力。
3.会话者的心理状态。我们的学生通常比较内向害羞,不习惯于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尤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害怕在众人面前说错话,这是会话课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要把课堂营造成塑造学生新的心理和性格的“温室”。教师要提倡并要求学生能听、会想、能讲,而且以此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这必将回报于会话教学。
(二)会话引导者
1.教师的态度。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会话的参与者。因此,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意识。根据调查:学生喜欢热情、随和、一同积极参与、与学生距离较小的教师,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会有一种“放心”的感觉,这无疑是教学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2.教师的引导能力。教师的引导能力是会话课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教师就像一个导演、指挥,他应该善于引导。所谓引导能力大致包括: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材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会话做出适宜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会话的能力,在课文之外随机应变寻找话题的引导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个引导者,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引导,而不是满足于课文的解释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三)会话教材
1.教材正文。教材是脚本,教材的正文是学生获得新话语能力的主要依托,其中包括各种新的词汇、惯用语、句型、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现在我国这方面的教材很多、也很杂,但是真正高质量而又实用的并不多。因此,选择教材,在课堂上修正教材,就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2.教材练习。目前,流行的英语口语教材练习的特点是:侧重于语法训练,忽视口语表达的练习;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口语的实用性、交际性。这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为满足会话教学的需要,教师一要选择修改教材的练习部分,二要自己重新设计练习。
(四)会话引导
1.引导的话语。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话语有两种,一是会话话语,二是引导话语。后者是对教材的解释,回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某个话题的话语。这类话语对学生来说虽然不是直接会话,但却具有丰富学生词汇、语法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作用,当然也可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这毕竟是教师的“一面之辞”,不能占据主要地位。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一般不喜欢满堂解释的课,希望在引导的同时仍然有学生参与会话的机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课文解释化整为零,穿插与解释有关的会话。
2.引导的内容。引导话语的内容要有价值,即比较直接地同会话相联系,有新信息,有趣味。有联系是为了会话更有效;有新信息是为了学生对英语、对外国文化更了解;有趣味是为了防止课堂乏味沉闷、参与意向下降。
(五)会话练习
会话练习可以多种多样,在此仅提供三类以供选择:自述、问答、讨论。
1.自述即学生单独说话。该形式不是会话的主体,却是会话的基础之一。可分为:(1)背诵。背诵课文可以督促学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具体句子,以及关联词的用法,许多英语教师都认为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2)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需要消化课文,重新组织语句,对于活用课文语句具有促进作用。复述可以简略,也可以详细,越详细就越能促进掌握课文的语句。(3)讲述。讲述是确定题目或中心的单独会话,一般应采取有准备的讲述,也可以偶尔临时确定,当堂讲述。
2.问答。这是会话课的基础会话形式。一般是师生问答,也可以偶尔采用学生间的问答形式。具体有三种:(1)复习问答。只是就课文的内容或语句进行问答,以便检查掌握课文的情况,其中又可根据学生程度和学习进度分成单课复习问答和多课综合问答。(2)自由问答。这是近乎闲谈式的问答,话题是漫淡式的,其难度是中等的,因为这种问答所涉及的问题是不限的。(3)探寻问答。这种问答需要学生寻找答案,其难度较大,需要对以前所学内容有较好地消化,吸收,而且要求学生有创造性地发挥。
3.讨论。一般要在两人以上,教师可以是讨论的参与者,以便控制方向,但也可以完全让学生讨论,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和评论者。有两种常用形式:(1)定向讨论。规定话题或论题进行讨论,这适合高年级使用。(2)随意讨论。不规定话题或论题,在闲谈中自己选择中意的题目进行讨论,而且可以随时改变论题,这无疑是更高级的会话。
以上三类八种会话形式的难度是不等的。会话教学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根据实践,我们觉得初级阶段宜用背诵与复习问答作为基本形式,适当加入自由问答。中级阶段宜用复习问答、自由问答与探寻问答作为基本形式,适当采用复述与讲述两种形式。高级阶段则可使用自由问答、探寻问答与定向讨论作为基本形式,并适当配合使用讲述与随意讨论两种形式。
(六)会话环境
1.课堂环境。这是主要教学场所,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在人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如果能改变座位的安排形式,将使学生暂时忘却课堂的拘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较为容易进入随课文出现的假设情景,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2.模拟环境。教材上常常有表演的项目,这就要设置模拟环境。运用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根据实践调查,学生在这种形式下,一般比较拘谨,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慎用、少用。
3.真实环境。真实环境下的对话是最理想的,但是同时也是很难做到的,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倡学生自己在课外主动寻找这样的机会。
二、会话中的抽象因素
以上6类参与因素都比较具体,又比较琐细,而且还有一些因素没有列举。因此为了搞好会话教学,应结合课堂上未直接出现的因素,并撇开过于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从更细的角度提取影响会话教学诸因素的共同成分和关键成分,并将主要的、变动可能较大的成分重新组合概括,这样就可以简化为以下三对六种因素。
1.话语能力和学生心理。这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一对要素,学生是会话课的主体,话语能力是会话的语言基础,学生心理是会话的心理基础。它们是基础,同时也是期待的目的,是会话教学的相对起点和相对终点。能力与心理又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对要素,会话教学必须紧紧抓住这两个互动要素,认识到困难和不足之处,尽力在提高话语能力的同时也改变不利于会话的心理。
2.引导能力和引导话语。这是从主导者教师的角度提出的一对要素,前者涉及教师的素质,后者包括教材,也包括引导能力的具体表现;前者是深层,后者是表层;前者只是后者的影响因素之一,不能完全替代后者的作用,影响后者的还有许多参与客体。引导能力并不仅仅限于教师控制教学的技巧,它应包括教师的语言修养水平,英语知识水平,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驾驭各种班级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个教师只有在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实践、社会文化修养等多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在临场有高质量的引导,有适宜的引导话语。
3.参与人数与课程时次。这是从管理或课程安排的角度提出的一对要素,是教师个人很难甚至无法改变的条件。这两项好比是舞台演出的硬件和软件,教师只能在这样的舞台条件下导演排练。会话课的理想条件是人数在15人以内的小班,每周有2—3次会话课,并有其他的课程相配合。比如: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话,可以通过预习和复习,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以提高课堂时间内的参与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各要素间的关系
上面所谈的三对会话课的主要因素不是等价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但仍然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着主导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中的主导者。由此来观察以上要素,教师的引导能力无疑是诸要素中的主导者。
会话教学中三对六种抽象要素在引导能力的主导下将形成下述互动关系:引导能力对于学生人数、课程时次是一般影响,对于引导话语有着特强影响,并通过引导话语对学生心理和话语能力有着强影响。因此,从整体上看,引导能力处于主导地位,是会话教学的关键要素。此外,另外五个要素也都对引导能力发生反影响,这就是说,引导能力同其他要素之间发生着控制与反控制、影响与反影响的关系,这一点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如果教师的引导能力不强,不能妥善地降低或排除其他要素的反影响,甚至被反影响所控制,教学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失败。
依据上述关系,在会话教学中应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培養和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二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引导话语的质量,因为多项要素的控制是通过它实现的。三是下气力搞好教材建设,因为它是进行会话教学的依托。四是教师应尽力减少学生人数与课程时次给引导能力和引导话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关方面也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韩光.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探索,2003,(1).
[2] 李哲.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0,(6).
[3] 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
[4] 徐尔清,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课堂会话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