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姿势怪怪的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已经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秋天的各种不适。为什么有的宝宝在秋天容易生病,有的宝宝却健健康康的?有经验的妈妈会告诉你怎么做。
  宝刚会走路时,什么姿势都不奇怪,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走路的技巧,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但也有些异常隐藏其中,所以要时时留心。
  走路跌跌撞撞
  宝宝学步期都会有一点跌跌撞撞的,因为年龄小,控制平衡的能力较差,所以走不稳。宝宝从学步开始到能够很好地控制脚步,需要3~6个月的时间。没错,宝宝就是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走路的。所以,1岁半左右的宝宝有这样的步态都可能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宝宝到了2岁以后,在平地上行走仍然经常摔跤,要带他去看医生。医生会检查宝宝的下肢,可能会拍X片,排除骨骼或神经的问题。
  内八字
  学步期的宝宝行走时足尖朝内也是常见的现象,俗称内八字。这主要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为了适应子宫的形状,会呈现一种双腿屈曲内旋的状态,以至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看上去小腿有些弯曲内旋。正因如此,宝宝学步时仍然会有小腿弯曲内旋的表现,导致足尖朝内。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发育,小腿内旋和足尖朝内表现都会有改善。
  此外,家族里有内八字遗传史的宝宝也有可能出现遗传性的内八字步态。这样的宝宝平时喜欢跪着坐,从前面看过去,像英文的字母“W”一样。此时,妈妈要注意纠正宝宝的“W”坐姿。
  如果宝宝超过3岁内八字还是很明显,建议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穿矫形器治疗。
  走路并不拢腿
  有的宝宝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腿并不拢,这是典型的O形腿(膝关节内翻)。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双腿蜷曲,出生后会有O形腿表现,但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2岁左右就会自然变直。
  如果宝宝2岁以后O形腿仍很明显,要考虑病理因素,比如: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等。其中儿童的佝偻病是引起O形腿最常见的原因,它是由于宝宝体内维生素D、磷、钙的异常,导致骨骼的骨化异常、软骨堆积、骨骼变形的一种儿童常见病。
  导致儿童佝偻病的原因有多种,需要明确病因后才能在医师指导下先进行针对引起佝偻病的病因治疗,然后再进行骨骼畸形的支具矫形或者手术矫形治疗。
  此外,先天性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也是引起O形腿的病因之一,这是一种家族遗传的骨关节疾病,是因为骨骼的生长核发育缓慢和形态异常才导致的肢体短小,多为对称性。这种骨关节疾病治疗困难且复杂,往往需要多次矫形手术才能使肢体的外观和功能得到改善。
  夹着腿走路
  有的宝宝走路时表现为夹着大腿,双足之间隔得很远行走。双腿呈
其他文献
赵伯礼,1915年生,江苏武进人;刘世琮,1917年生,成都新繁人,成都新都府历史上第一个女大学生。1938年,他们考入西南联大,在五百里滇池侧畔相识,之后携手,养儿育女,相伴一生,为人之师,桃李天下。  这次的家风故事,则是由他们的一对儿女——姐姐赵石屏教授、弟弟赵进东院士讲述的。赵石屏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赵进东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姐弟俩对往事的回忆有共通
一看宝宝嘴里长了小疱,家长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手足口,其实,还有的疾病也有同手足口类似的症状,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妞妞今年1岁半了,这些天她嘴里长了像溃疡又像疱疹的东西,妈妈看了吓一跳,天哪,这不就是手足口病嘛!急忙带着她看急诊,结果还好,是口腔溃疡,不是手足口。  像妞妞妈妈这样虚惊一场的家长还真不少因为一些其他疾病也有手足口的类似症状。但实际上,手足口和貌似手足口的疾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正牌
新年穿新裝
苗苗1岁半,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痴迷扔东西,玩具、遥控器、杯子,见什么扔什么。经常是妈妈把东西拿开了,他又拿到手再次扔到地板上。抡起巴掌装作打他吧,他还笑嘻嘻的,甚至还要妈妈拾起来再给他扔。  宝宝为何痴迷扔东西?  兴趣是宝宝行为的内在动力!当宝宝表现出超喜欢扔东西,那无疑扔东西能带给他极大的乐趣,并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我在改变世界”  1岁多的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和即将迅猛发展的阶段,宝宝
母乳喂养,是爱最为直接的表达,能够惠及宝宝一生的成长;通过母乳哺育,妈妈将最好的“口粮”传递给宝宝,与宝宝紧密连结在一起。然而母乳哺育这条路并不是一路平坦,会遇到各种误区困扰着妈妈们。  80后妈妈们经常在微博或者微信圈中讨论她们所面临的困惑:如母乳喂养多久为宜?母乳清淡是不是没有营养?如何选择配方奶? 等等。尤其是母乳喂养半年左右的妈妈,常常会被外界的不同声音所左右,动摇信心。《父母必读》携手儿
宝贝到底需不需要早教?有人说早教只是父母太过焦虑和好胜的产物,也有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支持哪一派的观点?究竟什么样的早教观念才适合你和孩子?  2018年末,我参加了一场关于早教问题的峰会。在会议中,我以一个专业儿童心理和行为治疗师的身份和视角,发表了对幼儿早教问题的看法。那天的论坛主题是,幼儿需不需要早教?早教是不是个噱头,还是爸妈们太过焦虑和好胜的产物?  如果从大脑的发育来看,1岁
有一所这样的幼儿园,老师们智慧地利用触屏体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智能化的学习和游戏环境,成为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在这里,平板电脑发挥出了它前所未有的潜力,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新工具、表达自我和进行社交的新渠道、记录和分享成长的新媒介。这些智慧特别值得父母借鉴。  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面对目前孩子们被触屏体验包围的生活,幼儿园教育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如果幼儿园只是简单地利用触屏来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孩
天真无邪的小可爱突然冒出了几句粗话,还特别喜欢反复说,无论你怎么讲道理和吓唬都不管用,每次说完看见你生气还哈哈大笑。这孩子是不是学坏了?  1~3岁是孩子易叛逆的阶段,同时也是语言大爆发的时期,很多孩子喜欢学着说粗话,但其实他还不能完全理解话语中的意思。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宜完全放任。如何把握管控的度,有赖于我们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和正向引导。  揭秘:孩子为何喜欢说粗话?  宝宝常说的粗话会有,“你这
早教很重要,在这点上,专家和父母的看法一致。早教也是个大话题,围绕它可以展开的内容太多太多。  本次策划,我们只想追根溯源,提出疑问,得到答案。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早教到底要多早?喂养行为也是早教的一部分?最好的早教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和各位跨界专家一起探讨出的早教真相。  只有当父母了解了和早教相关的这些“根”上的问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给孩子最好的早教。
梁雅珠老师1978年开始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如今已有40年光阴。长期在一线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让她发现,真正能够左右孩子成长的不是学校,不是教育机构,而是家庭。家庭中,父母的自身行为以及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会形成深远影响孩子成长的家风。家风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说,家风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已从重要教育岗位退休5年的她,依然关注着教育,尤其是看到身边许多孩子的家庭现状,对家庭教育,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