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用“赤术”佚文考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赤术同猪蹄甲烧烟”.此条文在如今通行的张仲景著作中却未能得见.为寻其源流并探讨赤术(今用为苍术)烧烟的现代应用,文章运用文献学的方法,从条文内容、条文功效及药物名称方面进行考证,认为此条文极有可能为张仲景佚文,且“术”明确分为赤白两种虽始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但“赤术”之名很有可能在汉代仲景所处时期已然出现.根据条文所记辟恶气的功效,建议提高对苍术烟熏辟恶除秽的关注,进一步探究苍术烟熏的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文章从长桑君脉法脉息术的概念、脉诊范畴、脉息比值辨析、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评述,目的是推动脉诊的客观化、标准化发展.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源自《黄帝内经》,是指脉搏与呼吸频率的比值.脉息比值<4为少气,建议用小建中类方;脉息比值>5为脉躁,建议用大柴胡类方;脉息比值4~5为平人,建议用小建中汤与大柴胡汤合方.长桑君脉法脉息术测量方法简单,标准明确,可重复性强,可以作为一项脉诊定量定性指标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目的:在对桂枝汤解热作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探索其解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桂枝汤组、模型组、空白组,注射10%酵母悬液诱导发热,桂枝汤组分2次给药,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分别于造模4、5、6、7、8h后测定体温并记录;同时采集大鼠血液,经处理后获得血清,进行GC-MS代谢组学分析,PCA、PLS-DA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模式识别,并依据VIP值>1和手动积分计算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中的MetScape插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腰痛显效和有效患者,治疗前后脉图参数与舌象图像特征的客观化指标变化规律,为针灸治疗慢性腰痛提供疗效评价的客观方法.方法:56例慢性腰痛显效和有效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针灸治疗前后脉图指标变化、舌象指标变化和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作为观察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5%;与针灸治疗前比较,针灸治疗后脉图指标h4/h1、w1/t值显著降低(P<0.05);舌质和舌苔指标R、G、B、I、L、Y值显著降低(P<0.05),舌苔指标S、a值显著升高(P<0.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特点及其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治疗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1988年1月至2021年8月,从ADSCs的来源及特点、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3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 ADSCs源于脂肪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等,同时可修复软骨损伤,抑制软骨退变,调节免疫功能和分泌外泌体,是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新途径.结论 ADSCs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但其分离培养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论题.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观念是该论题的具体化.中国古典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皆由气所构成,气在升降出入上的一致性使双方具有可类比的空间结构.脉象既是人身脉气之象,为浓缩的脉人,又是自然之气升降的缩影,通过三部九候法、寸口脉法的会意直观,能够展现上中下的天地人纵向结构与四面八方的横向结构.脉学的天人同构,不仅为医疗树立方法论指引,还为具体诠释中国古典空间结构提供了路径.
调气导引针法是医者针刺得气后,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以治病的方法.该法发源于《黄帝内经》时期,由九针和导引结合发展而来.目前学界虽对其命名有异,但临证应用时均需把握针刺和运动两大要素,注意准确定穴是基础、合理运动是关键、即时疗效断正误.基于中医学调气思想,文章首次提出调气导引针法中运动的作用在于调气,一是作为针刺手法,催气行气,实现“气至有效”;二是平衡阴阳,注重整体性、双向性.
“天癸”一词首见《素问·上古天真论》,缘于该篇中天癸无明确所指,导致了后世天癸理论的芜杂.天癸本质的含混不清,势必影响到天癸之相关理论,进而波及以天癸为核心的其他学说.通过查阅古今对于天癸的论述,可见医家注解大致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依据文献分析,笔者认为《针灸甲乙经》将“天癸”视作“天水”或更接近《素问》本义.有鉴于此,文章基于隐喻认知的立场,分析论证天癸为“天水”的可能性.《针灸甲乙经》是以自然之水来隐喻人体之“天水”,依据是二者有相似的功能与节律,有充盛和衰竭的动态过程,分别是万物与人体的本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患病率高,是中医药诊治的优势病种之一.IBS病位在肠,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肝郁脾虚是其核心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但近年来心功能失调对IBS发生发展的影响备受关注,文章论述了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可引起IBS肠道症状、心神失调是IBS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的关键、心神失调与IBS内脏高敏感性联系密切、小肠功能异常可引起心功能失调而致IBS症状和从心论治IBS疗效确切等内容,希望丰富IBS病机,助益IBS辨证论治.
《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述“甲子岁到丁卯岁”的“水下刻度数据”,背后隐藏的是4张螺旋时空图,当延续“戊辰岁”“己巳岁”“庚午岁”“辛未岁”的推演时,“水下刻度”又回到起始点的位置,呈现8张首尾相连的螺旋时空图,简称“五运六气生化宇器模型图”.在表达“水下刻度”记录时间的同时,又展示了膨胀与收缩的空间.它支撑起了《黄帝内经》“太极图”的存在与形成,使整部“运气学九卷”研究,能否使用“道理语言解读与道具推演”并行,有了肯定性答案.
脉象反映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学者多以不浮不沉,从容和缓为“平脉”,并以此作为参照以判断病脉,诊疗疾病.但是通过对张仲景“体脉合辨”思路的研究,知张仲景及古代医家认为常脉受体质及身体状态的影响,体质不同,则常脉有异.若拘泥于“平脉”为常,则恐有“以妄为常”之误.“体脉合辨”即体质或身体状况与脉象相互参合.相合则为顺,治疗较易,不合则须深究其内在原因,此往往是病机之所在或疾病已发生重大变化.“体脉合辨”的意义在于给医者诊疗疾病起到提示作用,是诊疗全过程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