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相关及回归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2个水稻大粒种质和2个常规品种进行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质粒数、一次枝梗数以及二次枝梗粒数极显著低于常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10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株产量仅与穗部6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枝梗实粒数对水稻单株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大粒种质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为二次枝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正向影响,二次枝梗粒数为负向影响;常规品种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仅为二次枝梗实粒数正向影响。
  关键词 水稻;大粒种质;单株产量;穗部性状;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23-02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4个因素决定的[1-4],当前3个因素协调增长时,适当提高千粒重,可以获得高产。在育种上选用大粒种质(千粒重大于30 g)资源进行穗部改良将是水稻增产的可行途径之一[5-8]。我国具有丰富的水稻大粒种质资源,这些大粒遗传资源为作物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广阔的研究基础[9-10]。因此,本试验采用大粒种质和常规品种(千粒重小于30 g)进行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对比研究,旨在为选育大粒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9年在延边大学农学院水稻试验田内进行。选取延边大学农学院水稻实验室收藏的4个品种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其中31C122和31C125均为大粒型种质,延大302和吉玉粳为当地常规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设计,每小区30行,每行单本插,小区行长2.0 m,行距30 cm,株距20 cm。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育苗方式采用大棚旱育苗,4月18日播种,5月22日移栽,本田期管理同常规大田。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成熟后根据田间的长势长相,在各小区内选取有代表性连续5穴植株,重复3次,风干后室内考种。考察单株的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实粒重、一次枝梗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以及二次枝梗所对应各性状。统计、方差分析及相关、回归分析应用SPSS10.0数据处理系统。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株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
  大粒种质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品种(表1),常规品种穗总粒数极显著高于大粒种质。常规品种一次枝梗数显著高于大粒种质;常规品种二次枝梗粒数极显著高于大粒种质。
  2.2 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分析
  大粒种质穗部性状间相关性较常规品种大(表2、表3),供试材料一次枝梗粒数与一次枝梗数显著正相关,一次枝梗实粒数与一次枝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大粒种质一次枝梗结实率与一次枝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相关不显著;大粒种质一次枝梗千粒重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以及一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相关不显著;大粒种质二次枝梗数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以及一次枝梗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以及一次枝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大粒种质二次枝梗实粒数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千粒重、二次枝梗数以及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常规品种二次枝梗实粒数仅与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粒种质二次枝梗结实率与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千粒重、二次枝梗粒数以及二次枝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二次枝梗结实率仅与一次枝梗千粒重和二次枝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大粒种质二次枝梗千粒重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千粒重、二次枝梗实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二次枝梗千粒重仅与一次枝梗千粒重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10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株产量仅与穗部6个性状(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实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
  2.3 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紧密,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特设一次枝梗数(x1)、一次枝梗粒数(x2)、一次枝梗实粒数(x3)、一次枝梗结实率(x4)、一次枝梗千粒重(x5)、二次枝梗数(x6)、二次枝梗粒数(x7)、二次枝梗实粒数(x8)、二次枝梗结实率(x9)、二次枝梗千粒重(x10)与产量建立回归方程。
  大粒种质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回归分析定为模型3(表4)。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997,调整判定系数R=0.992,标准估计误差0.188 32,方差有效性F测验P值<0.1。说明引入二次枝梗实粒数(x8)、一次枝梗数(x1)、二次枝梗粒数(x7)与单株产量具有很好的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0.204 0.977x8 0.223x1-0.159x7。由方程式可见,二次枝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对单株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且偏相关系数二次枝梗实粒数大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常规品种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回归分析为模型1,回归方程为y=6.963 0.924x8,穗部性状对常规品种单株产量的影响因素较单一,仅为二次枝梗实粒数,且偏相关系数小于大粒种质,但常数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大粒种质和常规品种进行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质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品种,粒数、一次枝梗数以及二次枝梗粒数极显著低于常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10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株产量仅与穗部6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粒种质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更紧密。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枝梗实粒数对水稻单株产量具有正向作用,常规品种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仅为二次枝梗实粒数正向影响。大粒种质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为二次枝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是正向影响,二次枝梗粒数为负向影响。因此,提高大粒种质二次枝梗实粒数势必提高二次枝梗粒数,表面上看来矛盾,实则二次枝梗实粒数偏相关系数大于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实粒数起决定作用,育种时应努力提高二次枝梗结实率,才能达到增产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张文忠,徐正进,陈温福.直立穗型水稻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6):471-475.
  [2] 邱福林,邵国军,张季茹.水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1(3):17-18.
  [3] 徐正进,陈温福,张文忠,等.水稻的产量潜力与株型演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6):534-536.
  [4] 靳德明,王维金,蓝盛银,等.培矮64s/E32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6):516-521.
  [5] 郭龙彪,张丽华,魏兴华,等.优异稻种大粒种质的综合评价[J].中国水稻研究所年报,1995(1):27-28.
  [6] 林荔辉,吴为人.水稻粒型和粒重的QTL定位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3(1):337-342.
  [7] 熊振民,孔繁林.大粒型水稻品种的遗传动态及其选育[J].浙江农业科学,1976(2):26-29.
  [8] 熊振民,孔繁林.水稻大穗大粒型育种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81(4):25-30.
  [9] 武田和义,斋藤健一.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主效基因[J].育种学杂志,1980(30):280-282.
  [10] 马丽莲,郭龙彪,钱前.水稻大粒种质资源和遗传分析[J].植物学通报,2006,23(4):395-401.
其他文献
摘要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国小龙虾之乡、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等产业化模式,2011—2013年在潜江市开展了稻-鸭-虾高效种养模式的试验研究,总结了该试验的概况,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 稻-鸭-虾模式;效益分析;应用前景;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181;S966.12 文献标识
摘要 利用1998—2007年本溪市的雷暴日资料,分析本溪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地区雷暴日数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市年平均雷暴日为28.4 d,属于多雷区,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期,其中6月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在4月25日左右;年平均雷暴终日在10月24日左右。  关键词 雷暴日;特征;分析;辽宁本溪  中图分类号 P446 文
摘要 秦巴山区油菜嫁接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茶良种苗嫁接的关键技术是同一芽苗砧采用同一品种接穗劈接、嫁接应在晴朗天气进行、接穗要随采随用,采用该技术措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油茶;嫁接;成活率;主要影响因素;秦巴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23-02  油茶(Camellia Oleife
摘要 胡萝卜新品种助农大根于2007年引进厦门市翔安区种植,表现出商品性好、产量高、晚熟耐抽薹、抗病性较强等特点,适合在全区推广种植,目前已成为翔安区胡萝卜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该文详细介绍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  关键词 胡萝卜;助农大根;引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04-01  翔安胡萝卜生产立足翔安
摘要 介绍了西瓜—花生—菜花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种植规格设计、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花生;菜花;间套作;地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S565.2;S63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80-01‘’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3个省交界处[1],地理位置在
摘要 简要介绍了林木种子调制的基本概念及原则,并对其调制技术进行了分类探讨,包括脱粒、净重和干燥、种粒分级等,对指导和促进当前林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林木种子;脱粒;净重;干燥;种粒分级;调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2-01  种子调制(seed processing)是林木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
摘要 以绿行生态观光苗圃为例,从主题定位与规划构思、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附属设施规划等方面对生态观光苗圃规划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态观光苗圃规划定位、思路、原则和“三大功能十三区”的划分方法,对同类生态观光苗圃的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生态观光苗圃;规划;定位;构思;原则;绿行生态观光苗圃  中图分类号 TU986;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9
摘要 介绍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江西省安福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供领导决策层参考。  关键词 县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江西安福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54-01  1 安福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安福县地处江西中部偏西,吉安市西北部,
摘要 应用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温度均匀、工作效率高,适合大批量土壤样品的测定,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有机质含量;土壤  中图分类号 S151.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16-02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ith Gr
摘要 微型农机的推广对解放南方农村沉重的劳动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南方大部分农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阐述了推广微型农机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微型农机;农机推广;南方农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83-0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