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民族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活跃在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古老民族,诸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巴以及其他杂胡,大体上都在这个时期走完了他们的历史行程,融合到汉族中了.这就提供了许多有始有末的民族历史材料可供研究总结.一个民族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必然要与其他民族发生关系.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先后建立各
其他文献
田昌五同志在《解并田制之谜》一文中,为了解开井田制这个千古之谜,脱出前人的窠臼,另寻蹊径,提出了从"提封田"人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办法.他认为:"提封田行之于战国到西汉时期,它是维井田制之后出现的一种田亩制度."为了证实这个论断,他提出了三个论据.可是,这些论据,我以为都证明不了他的论断,试一一辨析于下.第一个论据是《汉书·地理志》中以下的一段话: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
全面记载唐代特定年代各州户口数字的史籍,除《旧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旧志》)、《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新志》)以外,只有《通典·州郡门》(以下简称《州郡门》).后者成书最早,因此,所载户口数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是,《通典》的作者杜佑没有说明这些数字是唐代何年的,因此,长期未被利用,近来,有论者使用了这些数字,说法也比较笼统.为使这些户口数字的史料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有必要进一步判断它们的年限.《州郡门》所载州县建置与户口数字有联系,可以借助州县建置的年代来判断户口数字的年限.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跟随宋徽宗北迁的閤门宣赞舍人曹勋自金朝燕山南归,至宋朝南京(今河南商丘),传达徽宗给其子高宗的寄语说:"艺祖(太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详.’相袭未尝辄易."这个藏于太庙的宋太祖誓约是否真有其事,当可作进一步的研究.然宋代实行重大抑武的政策,
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正在起步,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文化"一词的近代含义,近代文化的结构、发展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一"文化"、"文明",都是中国古老的词汇."文明"一词,在《尚书·舜典》中就已出现,所谓"睿哲文明,温恭永塞"."文化"作为一个词组使用,则较"文明"为晚.《易.贲卦》的《彖》虽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但已是秦汉时儒生对《贲卦》的附会,且还没有构成一个整词.倒是西汉的刘向在
要使封建社会历史比较研究取得真正科学的成果,必须在历史规律的统一性及其表现形态的多样性的关系上,以及在各国封建社会的共同规律及其与不同类型、不同国家的封建社会的特殊规律的关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本文仅就此做些初步探讨.
让·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年)是十六世纪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宗教改革家和教会政治家.他的以"预定论"为核心的宗教学说和政治思想,对西欧、北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诸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西方史学界对加尔文的研究颇为重视,"加尔文学"(Calvin study)的著述历四百余年而不衰,本世纪又出现了两次加尔文研究的热潮.在讨论中,西方学者均认为加尔文是一位肯定性的历史人物,但对其作用与影响的评价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加尔文的学说与近代资本主义的
如何估价西欧封建城市的性质和地位,涉及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根本认识,也涉及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史学比较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对社会经济史感兴趣的同志,欢迎批评指正.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作为乡村的对立物出现于历史上的,它产生于由野蛮向文明过渡之时.城市产生的前提,是生产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
一爱因斯坦在某处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我们提出历史研究的对象为何物,并不需要什么"创造性的想象力".但要科学地认识历史,
有关经济史的计量研究日渐引人关注.但是,怎样对待和处理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数量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涉及学风问题.为了便于了解和讨论,我想就历史上的中国经济数量资料的实际状况,讲一讲它的可靠程度和可供使用的程度,以及运用经济数量资料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井田制是一个颇不易解之谜.古籍的记载互有出入,后来的解释也不尽一致.近人有承认其存在者,有否认其存在者,各有其根据和道理.建国以来,说它是农村公社的人多起来了,然此说于许多史实仍难通解.本文不想对这些解说作什么评论,只试图找一种新的办法,看能不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