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想”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会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超越了书本。
  2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的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能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的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
  4 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5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书中的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在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6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不仅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7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进行整理、处理,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要改变以前的传统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
期刊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
期刊
1 以实践活动为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48~49页。  教材简析:认识厘米、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是本单元在教学认识线段以后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又与下一课认识米密切相关。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引起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介绍尺,指出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
期刊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学习。  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心得,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1 转变传统的、单一的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幼儿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幼儿
期刊
新疆北部尤其是阿尔泰山地区近年来冬季多出现暴雪灾害,使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阿尔泰山区冬季多发暴雪呢?这要从全球变暖说起。全球变暖会让三圈环流增强,特别是在冬季。  研究三圈环流的变化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气压带、风带,否则会陷入迷途。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整体上把握,而且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分析,才能理出清晰的脉络。三圈环流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之间的气温差,以
期刊
在小学阶段全面开设英语课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课堂教学用语从开始的课程性、任务性(主要是为了体现英语课的特点,能说英文就不说中文),发展到现在的探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鼓动性、鼓励性(学生能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成功,增强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一线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挫折中寻找灵感,在一遍又一遍的成功、创新中享受幸福。从此,也把自己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用英语和孩子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一门课,它超越封闭的课堂,超越课本,面向现实生活,面向大自然,面向社会,使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中,我不断总结反思,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学生感兴趣的
期刊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课对家庭、学校、社会及科学文化等内容的整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进而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讨论、思考,激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有利于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最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样,以学科知识整合为起点,以思维能力培养为过程,以语文读写听说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顺利进行。  1 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课以课堂为主阵地,起于课堂,也可以跨出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