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审美 审美教育 开发智力
  一、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二、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三、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
  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与液氮冷冻法治疗对比观察,评价火针烙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证)的作用,对治疗前后的病情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客观评价平头火针烙法的临床疗效。  方
【摘要】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是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集团管理的思想。集团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又在财务,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便成为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集团企业来说,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必须高度重视集团企业的管理以及公司治理问题,从而真正使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大起来,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存在意义即在于此。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管理模
期刊
辅导点拨作者采用书信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结合自己从阅读和生活中了解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真挚地表达了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以及学习英雄的壮志豪情。字字真情
【摘要】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总的预期与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十八大对中国教育的期望和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点的深层次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育要求 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  在2012年11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我们做了深刻而透彻的十八大报告。报告中即作了对中国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实验教材内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对高校开设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教改  如何提高大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动手能力满足食品检验行业的人才需要,是当前教育界及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载体。然而,有些高校所开设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并不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教
期刊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古人眼里,太多的是思乡的痛苦,离别的愁绪.在我看来,秋天却别有一番动人的神韵.rn在夏日的尾声中,秋天款款而至,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凉爽,让人心旷神
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中要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具备以上能力,对我们专业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
期刊
期刊
十月的假期,轻松愉悦。唐山人都喜欢去一个休闲胜地——美丽的南湖。我和妈妈带着激动和几分新奇,走进了南湖。这里真称得上是人山人海,我紧握着妈妈的手,怕被这巨大的人流冲
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是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所在。从近几年各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公共选修课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但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组织和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公共选修课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方面  首先,文理科课程开设数量差异大。学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文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