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悦读”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活动往往片面追求“考试效果”,阅读体验常被老师粗暴统一,阅读方式单调呆板,使得阅读教学变得华而不实、枯燥无味。在阅读学习中学生难以真正获得自主表达的权利和审美阅读的愉悦,甚至有学生已经轻视语文,厌恶阅读,远离经典。鉴于此,重庆市合川中学以语文课程改革为方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提出“悦读”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倡导“悦读”理念,激发师生阅读兴趣
  “悦读”,着意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语文“悦读”教学是一种以培育情感为基础、以发展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开展“悦读”活动过程中,学校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而且还激发教师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人都有趋乐避苦的动机取向,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只有当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愉悦式的教学时,语文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
  1.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习惯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其间虽有老师力图改变这一状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整体而言,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既少独特理解,更无阅读快感。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了不让“个性化阅读”成为空话,合川中学的语文教师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的陋习,允许学生误读,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在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里,智慧与智慧碰撞、体验与体验交织,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习惯便日渐形成。
  2.多方位展示阅读成果,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渴望享受阅读的成功体验,渴望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与认同。为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阅读成功体验,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多方位展示其阅读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如每月一次的互动式读书交流会。互动式读书交流会是把学生的读书心得和成果推向前台,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向同学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的质疑,完成答辩。这种思想的碰撞必将极大地激发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质量,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3.“破一卷”与“破万卷”并举,保证阅读的质与量
  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无论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2011年版课标》都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总量要求。针对这一“破万卷”的要求,学校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适时补充阅读材料。但“破万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既要遵循“悦读”原则,又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对此,学校一方面抓好课内“破一卷”的训练,特别是“四遍发散读书法”训练,即跳读、熟读、细读、精读四遍。跳读,要求学生在读得快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梗概,记住文中主要的人、事或者观点;熟读,也要求快速阅读,此次阅读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并能简要复述文章;细读,以每分钟200字左右的速度完成理解字词句、理解主要内容、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三项任务;精读,速度不限,完成文章写作特色、创作风格等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卷”,展开研究性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破一卷”与“破万卷”并举,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愉悦了学生的精神,又推进了学生的阅读深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教师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
  《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个性化阅读体验,特别是主动积极钻研文本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享受到的审美乐趣,是教师指导、引领、点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是教师联通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只有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才可能有丰富的阅读体验;只有乐于“悦读”的语文教师,才会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甘心与学生分享阅读的独特感受。基于此,学校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激发教师的“悦读”兴趣。
  1.举办读书报告会。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组织教师读书并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论文。读书范围广泛,可为文学作品,也可为专业书籍;文章形式多样,自由诙谐的感悟式小品文、严谨科学的学术论文皆可。学校还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畅谈读书心得,并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和评委指点提升教师的读书论文。在教师交流和专家打磨下,很多教师既享受了阅读的愉悦,也让自己的读书心得见诸报刊,“悦读”兴趣高涨。
  2.举办语文教师沙龙。语文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语文教师沙龙”,以自由、轻松的方式替代呆板、严肃的教研会议。沙龙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读书交流。读书交流采取年级组轮流承办的方式,让年级组各显其能。这样既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使教师了解到不同学段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变化。如,初中三年级组承办了文言文教学探讨与实践,全面介绍了他们和学生一起读文言文的过程,学生对文言文教学的期待,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尝试与经验等,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给其他教师很大启发。
  3.建立教师博客。学校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或手机微博,为“悦读”提供一个师生研究交流的空间。在学校官网上,学校准备为教师们开辟博客专区,畅谈读书心得。利用手机微博,教师可以把每天读书的收获记录下来并发布。依托这些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教师与学生拥有了真正平等、自由、可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激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体现了“悦读”的真正价值。
  二、注重语文知识教学,夯实“悦读”基础   语文课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如果阅读过程障碍重重,文本理解不能深入,肯定无法体验“悦读”的美妙。
  教师注重知识教学,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成为合川中学师生长期坚持的原则。什么是知识?教育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一些语文教学的事实、概念;程序性知识主要指向语文基本技能;策略性知识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状态保持的策略。从三者的关系看,陈述性知识是基础,主要靠识记获得,程序性知识是技能,是识记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表现,策略性知识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方法选择。
  基于知识的类型考虑,我们充分认识到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基础作用,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全面的语文知识系统,有知识积累,有阅读能力,会选择阅读策略,并注意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局限于陈述性知识积累,更要学会愉快阅读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加强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语文知识教学还应在教学陈述性知识之余,对学生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做到“陈述知识”和“程序知识”的有机结合,达到“学语文”和“用语文”的统一。只有具备相对丰富的语文知识,减少阅读障碍和理解误区,才能感受阅读的愉悦和成功体验。
  三、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回归“悦读”教学中心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近十年来,这个中心常被指向“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态度,这导致运用语言往往被忽视。我们提出的“悦读”教学,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由“人文唱主角”向“语言为中心”转变,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放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凸显语言学习中心呢?
  首先,教师必须吃准阅读教学学段目标,以此为依据确定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并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严重错位。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文本)特点,从教材中找准语言训练点,设计教程。如《陈情表》,这篇课文有三个特点,一是文体特点:“表”;二是人文特点:孝道之情;三是语言特点:表达孝道之情的语言运用。“表”已非常用文体,只做了解,抒写孝道之情作品颇多,该文之所以流传千古,不在情之深、之切,而在表情之深、之切。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陈”的语言运用上。最后,注重读写结合,促进语言文字运用。学校常将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教学整合,即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整合,揉看、听、思于一体,融读、说、写于一炉。所以,我们的语文课不宜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这会大大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快感。
  总之,在语文“悦读”教学实践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师生阅读兴趣,注重语文知识教学,夯实语文阅读基础,并坚持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中心,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带动全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校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读书氛围。
其他文献
古文史类典籍中只有“疆埸(yì)”或者意义相类的“沙场”,绝没有用“疆场”的。谓余不信,不妨去翻查一下汉语工具书(指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到清代为止,较大型语词类的词书,莫过于康熙时代的《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算“钦定”的。晚近的如《辞通》《联绵字典》《辞海》及商务版《辞源》,均足证余言之不虚。这些词书都没有“疆场”而只收录了“疆埸(yì)”(或“沙场”),因为古文献中本没有“疆场”这一说。 
我第二次教《勾践灭吴》,用的是人教社2003年6月版的教材,这篇课文文面并不艰深,我用一课时指导学生梳理文字,解决了阅读障碍之后,就布置学生准备讨论勾践这个人物形象。我把《国语》中未经删节的《勾践灭吴》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研读;另外,要求他们课外收集有关“吴越之争”的其他史料,如《史记》《越绝书》《东周列国志》《绍兴县志》等,比较全面地了解勾践其人;同时,引导他们上网搜索一些评价勾践的文章,阅读
一、背景介绍    《陈奂生上城》是人教版大纲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前的两篇是《药》和《项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药》要通过明暗相互交织的线索,深刻领会作品的主题;学习《项链》要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学习《陈奂生上城》则要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设计思路    《陈奂生上城》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把握小
《人民教育》今年第12期发表的徐江等的《改造语文教学研究——以“确定教学内容”的思考为例》(以下简称“徐文”)的一个重要观点和主张就是“超越文本体式的约束,走向哲学思维”。我们通过反复研读发现:徐文是》中着“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而来的,在他们看来,“依据文本体式”只是“一个次要的备课思维元素”,“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确定文本内容讲什么,人们并不考虑文本的‘体式’是什么”。徐文以,慌、传记、报告
程翔,1963年生,祖籍山东长清。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国培计划”首批专家。现任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文章发表于《教育研究》《文学遗产》《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报》《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主要著作有《语文教改探索集》(山东教育出版社)、《语文课堂教
传统,并不总是意味着落后。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教学、课文谋篇布局的教学、文本阅读欣赏的教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界几代人多少年来慢慢摸索、渐渐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在课程改革中把这些优秀的传统做法都丢了,那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下面笔者以小学五年级《莫高窟》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关于坚守语文教学本真的几点看法。    一、要关注信息的获
【设计说明】  许多读者都认为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描绘了他眼中的月下荷塘,笔者以为言其眼中的莫若道其耳中的。《荷塘月色》全篇一共1407字,涉及声音的近400字。而且对声音的描写多与体现情思的句子共生,可以说是文章的主线。  《荷塘月色》若无声音,其境界全无。乐音隐喻着和谐,噪音隐喻着自由。和谐与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园,荷塘夜游可以说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还乡之旅。  中国文人常常喜欢静观万
一、求学之路(1947—1958年)  我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家庭条件一般。我的爷爷在旧社会是私塾先生,差不多清末民初的时候,爷爷在隔壁下洼村教书,一次教三五个学生。那时候教书,基本上都是背《百家姓》《三字经》等内容,小孩儿背书跟唱戏一样,摇头晃脑的。爷爷虽然是私塾先生,但父亲没读多少书,只有叔叔读过几年。  1.五年小学与三年初中  我家有兄弟姐妹五个,一个姐姐、三个弟弟和我,在男孩子中我是老大
王宁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训诂学专家,语文课标研制修订专家组成员,《规范汉字表》后期研制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她提倡语感和语理并重的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应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观察和运用语言的敏锐性。此外,因为古汉语、训诂学的学养深厚,她对文言与白话的关系、学习文言的目的等问题也有深刻的理解。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王宁教授。 
现代人喜欢把“教育”看成“教知识”。我们把道德知识交给政治,把数理逻辑知识交给数学——现代知识由现代学科传授,天经地义。作为学科的语文却不然。古代中国自有一套理性化程度很高的教化传统。语文教育活动薪火相传,不绝如缕。关于传统教育与现代语文,叶圣陶先生认为:“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以现代语言学和文章学的“阅读”来理解,旧式教育至多剩下文字、音韵和训诂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