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发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解决问题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都是我们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我是如何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
  一、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
  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足够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可以相互启发,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等,这样更能加深对所解决问题的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容易产生多种解法导致多种结果的例子,或是选用一些开放题,非常规思路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过程有正确的分析;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他人的解题思路进行体验。通过此类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不断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内化为解题策略,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
  三、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一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體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巧用方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发展
  1.“策略”在有目的的指导中生成
  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而学生策略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来自于教师精心的设计与指导。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得各种分析策略的指导,二是运用策略解决各种问题的指导。首先,策略的指导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进行解决问题分析策略的渗透,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策略的经验。到了中高年级,要进一步加大“策略”指导的力度,使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能经常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不要只传授策略的名称或简单地讲解策略,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对同一策略要反复进行指导,直至学生能灵活选用。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解决问题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自觉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
  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得到巩固。就当前的新课程教学而言,解决问题首先体现在获取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如很多计算教学都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解决问题还体现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学生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迁移到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都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学生的策略性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就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在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性知识的发展。
  3.“策略”在反思概括中提升
  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问题后的回顾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的策略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概括,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可以在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反思:“我提取的解决问题的信息是有效的吗”“我选用的分析问题策略的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简捷”“我选用的分析问题的策略是否是唯一的,还有更好的吗”“其他同学用了什么策略分析问题,对我有什么启发”等等,通过比较、反思,引导学生把握每一种策略和特点及适用范围,并能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 策略,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选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决定的,所运用的策略受具体情境的制约,只有对它们进行提炼、概括,才能使策略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疏忽,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体现,即一个思维活动的结束包含着另一个思维活动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策略的运用过程,对具体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加工、提炼、整合,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作文几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的众多不如意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汗颜。作为其中一员,笔者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法,探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式。经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随笔文是作文的一种很好形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随笔文为学生倾吐真情搭建了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
期刊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意义  物质环境是教学环境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建设幼儿园之初,就要注意为幼儿的活动建造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确保孩子能够自由地享受活动的乐趣。物质环境的构建必须符合安全、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注重幼儿教育价值的实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发现的过程,这些活动都要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下开展,所以完善的物质环境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期刊
一、产生近似数的主要原因  一是“计算”产生近似数。如除不尽,有圓周率π参加计算的结果等;  二是用测量工具测出的量一般都是近似数,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三是不容易得到,或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时,只能得到近似数,如人口普查的结果,就只能是一个近似数;  四是由于不必要知道准确数而产生近似数。  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  近似数: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 (比实际数字略多或略少)的数
期刊
如何将新课程的思想根据农村中学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素养贯彻到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并达到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目标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结合新课程课程标准,以及通过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在农村中学开展教学时出现的一些实际状况。  (一)学生的水平  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附近村的小
期刊
植物角是幼儿的一片种植田地,也是现代孩子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一个智慧角。在创设教室植物角起初,孩子们都十分关注那些有趣的绿色植物。但慢慢的慢慢的班级的植物角变得不怎么受孩子们关注了,常常无人问津。  我们班级在创设植物角初期,孩子们都很有兴趣,带来一盆盆绿意盎然的植物,孩子们都充满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但是,一个月后,主动去植物角前观望的孩子越来越少,渐渐的,一盆盆植物开始慢慢变黄。一天,王思远
期刊
所谓游戏教学法,我认为就是要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枯燥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出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游戏教学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游戏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就是凭着它的这些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开展故事“
期刊
一、让诗词从白话文中拓展  现代文虽然给诗词没有直接联系,但我们可以采取导入的方法,从作者简介,思想内容,甚至一个成语入手,就像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光,抛一颗石子而荡起层层涟漪。在学习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时,我让学生背书它的经典诗词《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然后小小评析——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 、深远的意境、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  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广泛开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德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同的高校形式作为不同类型的高校体系中等值的要素而相互存在。”荷兰1986年《高等职业教育法案》确立了应用技术大学与大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1995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1995年瑞士联邦议会颁发了《瑞
期刊
一、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目标与教育目标不统一  (一)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1.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分解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