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死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xua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秋到死身世仍是个谜。他无家无业,无老婆和子女,没有人见过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来自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年龄。街上男的女的、老的幼的都喊他中秋,于是他就是中秋,至于他是怎么活到这把年纪,平日里靠什么维生,甚至于他住在哪,“中秋”两字怎么写,这些都不重要。
  中秋说一口地道的省城话,他自己说自己是从省城下放的知识青年,对省城的角角落落熟得很。但更多人说中秋是农场的新人,即劳改释放人员;有的说,中秋是流氓强奸犯,判了重刑,家人蒙羞不认他;有的说,中秋是反革命罪犯,家人怕受到牵连,与他脱离了关系。
  河街居委会老史是较早认识中秋的人,他说,中秋猴年马月前在畜牧场待过,当过挤奶工。畜牧场垮了之后,中秋在码头和车站卖过一阵子油印小报之类的非法出版物,被查收几回后就没了踪影,过了两年他又猫了回来。老史并不认可中秋是省城人,原因有二:一回中秋说是回省城家中等一段时间,要见许多亲人和朋友,可第二天下午就有人在街上见到了他。还有一回,居委会配合街道计生办找一个躲在省城超生的孕妇,老史试探中秋,要中秋带个路,中秋欣喜答应,并夸口一定把人找到带回,可真去的时候死活找不到中秋的人。从那以后,中秋再也不把“省城”挂在嘴边,别人在谈到省城的话题时,他也是借机离开。
  二
  我是在派出所上班的第二个年头认得中秋的,因为中秋有事没事就到派出所转悠,派出所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认得他。他逢人便喊“干部”,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他中等偏瘦身材,背略有些驼,眼珠昏黄,菜色的脸尽是褶子,干柴般的头发往后背着,上嘴唇留着两撇黄胡子。他常年穿一套米色的旧西服,内穿一件不知是黄是白的衬衣,脖子上挂一条红色拉链领带。天气冷时,中秋便外套一件旧雪花呢大衣。西服和大衣是中秋从街上一家卖洋垃圾的店里买的,中秋觉得面料和版型不错,穿起来抬人。
  中秋是派出所管河街那片的周干部的治安耳目,也是分局政保科的耳目,他来派出所就显得正当必然。我和周干部一个办公室,周干部不在的时候,中秋便会向我反映一些情况,譬如说,哪个油子哥和哪个油子哥经常混在一起吃喝,哪个油子哥最近起了水,抽好烟,带女娃下馆子,哪个男的和哪个女的搞在了一起,等等。我因为来派出所时间不长,起初还把他的话当真,全部记在本子上。但其他的干部全然不把他的话当回事,尽与他开些不着边的玩笑。中秋在派出所最不愿见到的是刘干部,刘干部是老资格,认为中秋是个不明不白之人,满嘴谎言,瞎凑热闹,常常讽刺挖苦他,使他菜色的脸胀得通红。碰到派出所的干部搞审讯,中秋便会凑过来劝被审讯人:“兄弟,说了算了,干部都晓得了,免得受罪。”干部心情好时,倒不在意他,心情不好时便赶他:“一边去,哪儿凉快哪儿去。”中秋自讨没趣,悻悻地走了。
  只要天道正常,中秋一般会在中午饭后在街上溜达。中秋首先去的地方是几个商场,和售货的娘们搭个讪,夸她们衣服漂亮、妆化得好,问她们下班之后去哪里玩。把娘们撩高兴之后,中秋带着几分得意往热闹的地方凑。街上摆残棋的、耍小把戏的、卖狗皮膏药的、掷圈套烟的,都是他必到之地。他偶尔会将小把戏戳穿,将残棋下赢,套上包把烟,每当如此,摊主会偷偷给他塞上两块钱打发他走,中秋喃喃地说:“晓得,晓得。”碰到街上斗嘴打架,中秋会凑过来劝架,结果越劝越凶,闹到派出所,中秋也跟着去,怪不得刘干部很烦他:“吃饭没得事,哪儿都有你个老狗日的。”
  街上的小油子们找不着好欺负的人,便会勾起两根手指,对中秋喝道:“中秋,过来。”中秋屁颠屁颠过去:“什么事,哥哥。”“给老子买盒烟。”“冇得钱。”说完便将几个口袋逐一翻过来。“滚。”中秋回头不忘回一句“下回”。其实中秋不是没带钱,而是在裤裆里缝了口袋,将钱藏在那里。
  街上的老油子们可并不这样,像祸害、球毛、王胖子、戈麻子他们对中秋还不赖。有一回,王胖子见小油子们又在欺负中秋,便对着小油子的屁股踢上一脚:“小狗日的,敢宰中秋。”中秋见有人帮忙,来了精神:“老子生得下你们,敢动老子。”小油子们见王胖子便鸟兽散了,中秋恶狠狠地瞪着他们,装举拳欲打的样子。王胖子拉住中秋:“算了,算了,跟我喝酒去。”中秋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说:“还是哥哥对我好。”
  王胖子可不是真心请中秋喝酒,而是另有所图。一路上,他搭着中秋的肩问:“最近又过上了哪个女娃?介绍给爷们玩玩。”“冇得,哥哥。”“敢跟老子日白?”“真的冇,有哪个女娃看得上我。”“你都玩飞了,还敢骗老子。”说着,朝中秋后脑勺狠拍一下。“有几个,舞场认得的,哥哥未必看得上。”“你狗日的又在装,老子见过的,和你跳舞的一个比一个骚。”中秋嘿嘿一笑说:“哥哥这都看得出来。”“你当老子是瞎子,你摸她屁股,她还冲你笑,你给老子交代,是不是动过?”“没有的事,跳舞时碰一下是常有的,不是你想的那样。”“你狗日的是好东西?”“我不是好东西。”“怎么样,是不是叫来陪爷爷喝酒?”“我真的喊不出来。”王胖子朝中秋肚子击了一拳说:“个狗日的,要你喊个人都不愿意。”中秋有些紧张地说:“要不,要不……”“要不什么?”“要不晚上哥哥到舞场去,哥哥看上哪个,我就喊她来陪哥哥跳舞,散场之后,要她陪哥哥吃个宵夜,之后的事就看哥哥的了。”王胖子眼睛眯成一条缝,说:“这还差不多。”
  三
  中秋的舞的确跳得不错,也是有女人缘。他几乎天天跳,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有时一晚赶几个场子,从街上到农场,连十公里外的仪表厂也去。
  和中秋跳舞的舞伴并不固定,有闲着没事的老嫂子,有耐不住寂寞的小寡妇,也有涉世未深的大姑娘。若碰到哪个男的要中秋带,他也乐意帮忙,跳得照样带劲。
  舞场门票是男士五元,女士免票,但所有舞场对中秋都是免费。一般人到舞场点的是三元一杯的菊花茶或绿茶,但中秋点的是十元一杯的咖啡。一曲舞跳下来,中秋便会呷上一口,然后从怀里掏出摩尔烟给舞伴递上一支并亲自点火,有不抽烟的,中秋便递上一片口香糖。散场后,中秋还会邀当晚同他跳得最欢的一位去吃碗水饺,然后约好第二天在哪个舞场见面。   中秋什么曲子都会,三步、四步、水宾、伦巴,还有时兴的追四、十二步、二十四步,他一曲都不漏,有时还会秀上一曲探戈。中秋最擅长快三,他将舞伴紧紧搂在怀里,满场打转,仿佛整个舞场都属于他,直转得舞伴发出一声声惊叫。
  舞场里经常发生因争舞伴、互相撞人引发的打架斗殴,照例也少不了中秋。闹到派出所,是其他干部值班倒好,若是碰到刘干部,中秋自然少不了一顿臭骂。刘干部坚持认为跳舞的都不是好东西,男的都是好色之徒,女的都不正经。尤其像中秋这把岁数的,他说得更难听。中秋见了刘干部,恨不得挖个地洞躲起来。
  文化馆举办交谊舞比赛,要求各单位、各街道居委会组织参加,中秋踊跃报名,居委会还给中秋买了一件衬衣、一双皮鞋,但中秋最终没取得名次,评委的评价是:拍子合得可以,步伐也不错,但形象不佳。自打这次比赛之后,中秋在舞场的活跃程度大大减少,请中秋跳舞的大姑娘、小寡妇少了好多,但中秋还是坚持去,每次都是和几个妖里妖气的老女人跳,中秋也懒得在她们面前装绅士。
  有一回,我的一位在省直单位开小车的朋友小邬喊我到他宿舍去喝酒,中秋也在,喝着喝着,中秋便拉小邬跳了起来。我觉得很不自在,中秋要拉着我跳,被我拒绝了。我借口所里有事要走,小邬追到门外,向我问缘由,我说:“你怎么跟这样的人一起玩。”小邬没说什么,但我们关系从此疏远了。小邬学会跳舞后,很快也成了舞场的活跃分子,没多久便交上一位漂亮的女朋友。后来,小邬跟着领导到省厅举办的舞会上跳舞,被厅长看中,借调到厅里给厅长开车,女朋友也跟着去了省城。
  四
  中秋除了舞跳得是那么回事外,几个字也耍得不错,无论是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相当周正。
  派出所集中办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搞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少不了要抽居委会的人,老史每次都是派他。一抽就是一两个月,没有工资,仅居委会发少许补助,但中秋认为这是替政府办事,心中十分乐意,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办居民身份证和人口普查时,我还没到派出所上班。听户籍员小李说,中秋填的身份证底卡十分漂亮,除了河街居委会外,别的居委会也请他帮忙。身份证办完后,所里又留中秋一个月,将户口底卡抄了个遍。
  搞户口整顿时,街道将各居委会和大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到街道小礼堂的舞台上办公,由街道统计干事负责管理,派出所户籍员和管片民警每天进行业务指导。抽调人员除中秋之外都是女性,中秋每天和她们混在一起,像浇了蜜似的。每天一早,中秋便将舞台打扫干净,将每张桌子擦一遍,然后把开水烧好,等待各位到来,户籍员和管片民警把头天的工作检查一遍并布置当天的事后,就返回各自岗位,统计干事也回到办公室喝茶看报去了。于是,礼堂内就叽叽喳喳开来,所有的人都会拿中秋取乐开涮,有些年纪大的女性,不时与中秋开些荤玩笑,羞得在场没结婚的姑娘脸直通红,中秋忙说:“我们这里还有冇结婚的女娃,不要这样流氓好不好?”“你结婚了,你的婆娘和伢子在哪?”中秋无言以对,稍有些红润的脸一下恢复了菜色。
  中秋对多项表格的填写轻车熟路,一小时不到就将任务完成,接下来的时间就给其他人帮忙,有些女的见有中秋帮忙,干脆停下来,跑到街上买些瓜子、花生之类慰劳中秋,又惹来几个老女人的不爽。“中秋,你什么意思?只帮年轻漂亮的,还好意思要女的买东西吃。”中秋连忙申辩:“都帮,大家都吃。”“真的都帮?”“真的。”“你中午就把我手头的表填好,我下午给你带饭吃。”几个老女人不约而同把表交给了中秋,然后到菜场买菜去了。两个月的户口整顿之后,派出所近一半的户口底卡和户口清理表格都出自中秋之手。
  中秋除了给派出所帮忙这件正经事之外,就是过年之前到街上摆个摊子写春联卖,这是中秋一年中最忙的几天。因为派出所加强了街面的巡逻和对烟花爆竹的检查力度,很少有小油子们去干扰中秋,中秋因此也懒得和其他人打哈哈,只顾忙着自己的事。因为舞场已关门歇业,到了晚上,中秋会独自到派出所和门房聊上一阵。碰到派出所有人外出巡逻时,中秋会主动请缨参加,并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保密。”
  春节前,派出所照例要去福利院慰问,不知道送什么,有人提出送祝福的春联,可全所上下没有一个毛笔字拿得出手的,这时候又想到中秋。所长派人将中秋叫到所里,中秋拿出数十幅写好的春联交给所长,所长说:“可不想占你的便宜,我们已准备好纸和笔墨,你只需去一下写上几幅,剩下的纸和笔墨都归你。”中秋高兴地上了警车。一路上,中秋向所长提出要进点鞭炮和气球、年画之类的东西卖,所长说:“卖鞭炮不行,卖其他东西可以,我给工商所说先不办执照。”但中秋终究没卖其他东西。
  五
  中秋是我调离派出所的前一年冬天死的,离过年仅有三天。那几日,出奇地冷,多年未冻的平湖结了好厚的冰,还有人在冰面行走。
  最早发现中秋死的人是老史。一大早,老史气喘吁吁跑到所里,正好所长值班。老史说:“居委会准备今天放假,我想把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中秋,要中秋过年时盯着点,顺便要他给居委会贴副对子,因为历年都是这样的,谁知……”“慢点,中秋住在哪?”所长打断老史的话问。“他一直住在居委会,有好多年了,是我的前任老尹让他住的,他能帮居委会做些事,没收他房租。”所长“嗯”了一声,示意老史往下说。“他一般睡到上午十点才起床,这几日要出摊卖对子,起得稍微早些,我是七点钟到居委会,将办公室收拾了一下,看到中秋门外未上锁,知道他还在屋里,就喊他,怎么也喊不应,觉得很蹊跷,就跑到后窗,透过窗户缝隙,看中秋穿个裤衩、赤着上身直挺挺躺在床上,被窝被掀在地上,我想这么冷的天一定是死了。”“你没进去吧?”所长问。“没有,看到这个情况,我什么也没动,谁都没讲,就过来了。”“好,我马上通知刑警队过来,我们这就去。”
  因为河街的周干部不在所里,所长便要我跟着去。到了居委会,所长领着我把居委会四周察看了一番,又检查中秋住的那间屋的门和窗,没见什么异常。过了一会儿,刑警队长老徐带着法医赶到了,周干部也来了。所长向老徐介绍完情况后问:“需不需要我找个开锁的?”老徐摆了摆手,一脚将门踹开了。所长随老徐和 法医进入室内,我和周干部站在门口防止无关人员围观。   过了半个多小时,他们三人从屋内出来,将门掩上。老徐轻描淡写地说;“是自然死亡,排除自杀和他杀。”法医补充道:“死者有心脏病,午夜遭到饥寒,心肌梗塞而死,死亡时间大约是凌晨三点……”没等法医讲完,老徐说:“还要赶下个现场,尸体由你们处置。”
  老徐走后,所长要老史把街道民政干事老古找来,所长问老古:“你看人怎么处理?”老古说:“是不是已经确定死因了?”“怎么,你还有怀疑?”所长瞪起眼来。见所长有些动怒,老古瓶底厚的眼镜差点滑落,连忙说:“没有,没有,公安肯定是对的。”见老古神色紧张的样子,所长恢复了平静,对老古说:“老古,中秋很可怜,快过年了,人放在这里不是个事。”“那要通知他家属。”“家属个球,有家属还要喊你。”所长又朝老古横了一眼,老古迟疑一会儿说:“我这就叫火葬场把人弄过去再说。”
  趁等火葬场的人的间隙,所长向大家分了一下工。老史找老尹和最早认识中秋的人打听他的家人情况;周干部回所里查找中秋的人口资料;老古向街道领导和民政局汇报落实丧葬费用;我则陪所长再次对中秋的房间搜查,看能否发现中秋的身份信息和与家人联系的线索。
  推开虚掩的门,屋内的陈设再简单不过,但还算整洁。对着门是一张木板床,中秋躺在床上,嘴角似乎挂着一丝微笑,很安详的样子,被子已被捡起盖在身上;紧靠着床有一张三屉桌,桌子上摆放一台有些锈迹的录音机,还有几盒磁带;床对面墙上钉上一根长铁丝,挂着中秋仅有的几件衣服,中秋常穿的米色西服和雪花呢大衣一目了然;床的对角有一张矮矮的方桌,上面堆有红纸和笔墨;方桌旁边有个煤炉,炉膛里干干净净,一口饭锅和一口炒菜锅随意放在地上,上面堆放几口碗,墙角有两颗白菜和已经见底的米袋子。
  见我有些发呆,所长催促说:“抓紧时间,翻仔细点。”我们把床上床下、抽屉、衣服的每个口袋,甚至被窝絮都抖了遍,除了裤裆里搜出三十元块钱外,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和家人联系的线索。搬开桌子,我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塞满了纸,竟然是一些未发出的信。信是写给一个叫“英子”的女的,有十几封,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所长和我分别读了这些信,竟也没有发现中秋和这个“英子”有联系的踪迹,尽是些念你、想你和祝福的话。所长对着我哑然失笑。
  火葬场运尸的双排车来了,下来两个人,准备把赤着上身的中秋装进铁箱子里。所长说:“慢着,给他把衣服穿上。”抬尸工说:“穿衣服要钱。”所长火了:“要什么钱,要钱找火葬场要去。”抬尸工胡乱给中秋穿上那套米色西服,将铁箱子抬上车。所长对我说:“我跟他们一起去,你去找把锁把门锁上,等会儿要老古、老史一起去火葬场。”
  老史找老主任和原来在畜牧场和中秋一起共过事的人问了个遍,没发现什么线索;周干部在所里也没翻到中秋的人口资料。可怜的中秋填了那么多身份证和户口底卡,竟然是个“黑人”。临近中午,老史、老古、周干部和我一起赶到了火葬场,所长听完各自的介绍后问老古:“怎么样?街道领导和民政局怎么说?”老古战战兢兢地说:“只有孤寡老人和乞讨流浪人员才由民政部门负责安葬。”“那你看,中秋是孤寡老人还是流浪人员?”“孤寡老人有证,流浪人员都是先送到医院,由医院出火化费用。”所长长叹了一口气:“算了,还是按流浪人员处理吧,人既然送到这里来了,就不再送到医院去了,快过年了,火化算了,毕竟是个熟人,就不用卖器官火葬自己。”老古说:“我做不了主。”所长说:“都过了吃午饭的时间,我做个主,和你共同签个字,有什么事我负责。”接着所长又把搜出的钱交给老史,说:“这是中秋的,给他买个骨灰盒,不够居委会给他凑上,就存在这里,万一哪天有家人找来也有个交代。快过年了所里还有好多事,你留下来等烧完后再走。”老古和老史无奈回答:“好。”
  在回所里的路上,所长对周干部说:“这么熟的人,你和老史连个身份都弄不清楚,过年之后,你和老史再到农场查一下。”
  过年之后,所长没再过问此事,周干部和老史是否去查也无从知晓,倒是街上的人都知道中秋死了。有人说,中秋是搞了别人的老婆,人家老公逼他要钱,喝老鼠药死了;有人说,中秋是搞了别人的老婆,被人家老公活活地掐死;还有人说,中秋是纵欲过度猝死。传了几天之后,街上仍然依旧,油子哥照常出没,棋摊子、狗皮膏药摊子、耍把戏摊子又出现了,舞厅也恢复了营业。
  在我调到新单位一年之后,小邬开着省城牌照新款子弹头轿车找到我。我聊起了中秋,小邬半天无语,吐出了几个字:“没人了解中秋。”
  责任编辑 石华鹏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句“Can I help you?”总是让人心感温暖;而在异国他乡的一句“我能帮你吗?”更是让人倍感亲切。  在67周岁的年轮上,我与62岁的老伴到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瑞士作了一次为期24天的自由行,饱览了欧洲城镇多姿多彩童话般的迷人风采。首次自由行的成功虽然离不开事前充足的功课,可一旦踏上了异国他乡这个陌生的国度,也离不开热心人的真诚相助,真可谓“在家做功课,出门靠朋友”。所幸的是,这一路上
为了适应总反攻需要,我军事委员会调整一些后勤部队。我所在的军政部陆军独立第一旅,改编为第六战区补充兵训练总队,我团编为第四大队,于1945年4月被派赴湖北恩施六战区机场,
截止去年底,为期4年的英国刑事司法改革宣告结束。虽然人们对改革方案自始至终褒贬不一,但这些年英国还是坚定不移地以“最终实现全国法院机构的一体化”为标志,全面落实了包括宪政改革、制度完善和机构理顺等项重大措施。笔者有幸赴英国对其刑事司法改革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同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进行了比较。
快到春节,老吴的头皮又是紧得难受,这已经是落了许多年的习惯。前几年是熬过来了,今年,老吴得理个发,把头皮松松,也算是求个心安。老吴在小区上转了几个圈子,才在这间发屋外停下来。  发屋在转角处,两面的门面是玻璃墙的,就是门也是玻璃的,门面上伸出来一排的毛巾,如幌子。还有一个发套挂着,显得不自在。阳光从玻璃窗上透进去,屋里的情况倒看得明白。屋里躺着三把椅子。一把是老式的木质躺椅,老吴喜欢那样的椅子。一
十年前我写过诗;后来不写诗了,写散文;入中年以后,散文也不大写得出了———现在是,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许多人苦于有话说不出,另有许多人苦于有话无处说;他们的苦还在话中,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在别处说过,我的“忆的路”是“平如砥”“直如矢”的;我永远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我的职业是三个教
老屋比我们家最为年长者还要年长,在1912年清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前就已经存在了。我毫不怀疑,这座年逾期颐的存在已然通晓人性,甚至能体会、传递人类的种种情愫:或恬适、或焦躁、或欢愉、或悲戚……  夏日,老人们喜欢在老屋的厅堂纳凉、唠嗑、搓麻将,我也喜欢搬到那去睡。老屋不似新房那般闷热,天然的“空调”在炎热的日子里微微翕动,凉爽而不干燥,晚上倒得添些衣被。我把这功劳归于那老屋顶上的瓦。我亲眼看见,在灼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大地如我一样静默  这些脚步快捷的树  最得意于把我从山中  带到平原。我脚下纵横的河汊  涌动逝者的歌  两岸的绿,无声地青黄  一刻不停地追赶着我的影子  每条河都在我的身体里流  大地如我一样静默  鲜花的义务  请你相信  我从几千公里远的远方  带来闪电的沉默  我试图用雕刻的刀法  在花瓣上刻下两行细雨  让时间埋葬的枯萎  重回幸福  枯 枝  又一次,这些落光了叶子的树  向我表示
<正>作为一项实践中由来已久,并逐渐固化为法院办案惯例的案件请示制度,是指下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案件的程序问题或实体处理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上级法院请示,上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