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时长、字数与文章质量关系之调查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文本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英语写作时长、字数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时长与字数对英语写作质最有重大影响。在限时作文条件下,40分钟是比较理想的写作时长,140字是比较合理的文本长度。时长与字数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语言的准确度、复杂度以及文章内容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时长;字数;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6-0034-6
  
  1、前言
  
  英语写作研究历来是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写作之重要对英语师生来说不言自明。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各自的领域对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进行了多向度的探讨。英语写作(尤其是测试条件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托福考试等)往往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和字数要求,因而时长(写作用的时间)与字数(文本长度)对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也日益引起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Brown认为外语学习者应该写篇幅较短的作文,这样可以避免犯同样的语言错误,教师也可以认真批阅作文中的每一个句子(转引自吴红云,2006:37)。Zamel(1983:174)指出,时间是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要有时间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时间不应该是写作中的限制因素。Hartman(2001:13)认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构思并体会写作过程是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转引自吴红云,2006:41)。Weigle(2002:52,101,173—174)的观点是:“30分钟的限时考试作文很难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写作水平;限时考试作文与课程论文写作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课后写作过程是个学习过程,而课堂限时作文只能看作一项测试活动”。国内学者王育祥(1996)、陈慧嫒、吴旭东(1998)、邵继荣(2003)、吴红云(2006)等也曾通过限时作文、非限时作文、有声思维实验作文,周记调查、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过与“写作时间”相关的探索性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有关字数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研究较之时长对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要少得多。张在新(1995:43)认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最突出的问题是写作内容的贫乏、细节的发现与挖掘不够,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大学英语写作较低的字数要求造成的。无独有偶,蔡基刚(2002:50)根据对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英语教师的信函调查结果,认为学生作文缺乏思想、语言干瘪、空话、套话连篇与文章字数要求较短有着密切的关联。最值得一提的是王初明的“写长法”。王初明等人(2000:69—72)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写长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优势是:


  “以量促质”、“以篇章带动段落的组织和词句的运用”、
  “释放学生的思想创造潜力”、“磨练外语基本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写长法”在某种程度上渗透着文章字数对英语写作影响的重要思想。这些研究开辟了英语写作研究的新领域,然而遗憾的是它们没能在写作时长与字数对英语写作影响方面达成一致,某些观点甚至相左。例如:王育祥认为时间并不是影响英语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限时作文与不限时作文的差异不显著;张在新、禁基刚、王初明也没有能够就考试条件下的英语作文长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研究尝试从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限时作文入手,调查限时作文条件下,写作时长、字数与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写作时长与字数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以扩大对影响外语写作水平发挥的外在因素的研究范围。本研究的实施情况如下: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被试是南通大学1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他们来自研究者任教的4个平行班级,已完成了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每组30人,分别从每个班级的高、中、低英语三个水平的学生中随机选取各10名学生组成。四组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相当。
  
  2.2研究步骤:
  研究对象被分成20、30、40和50分钟限时作文组,分别就“The Two-day Weekend”、“GIobaI She rtage 0f F res h Water”、“Reading Selectively or Extensively”、“Th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City”四个题目,以100、120、140、160字进行限时写作。这四个题目来自历年四级考试题目,难度系数差异很小。
  
  2.3研究标准
  选择检验英语表达水平质量的标准时,研究方法也会因研究任务与研究人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测量口语任务时,Crookes(1989)、Skehan(1992)以及Foster和Skehan(1996)等采用复杂度(complexity)、准确度(accuracy)和流利度(fluency)这几个标准(转引自陈慧媛等,1998:28)。ToweII等人采用语言形式如:表达的语速、句子结构、搭配、词汇短语等(转引自邵继荣,2003:297)。在分析二语学习者写作行为表现时,Sllva所采用的是流利度、准确度、质量和文章结构等(转引自陈慧嫒等,1998:29)。本研究测量标准是语言的准确度、复杂度、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逻辑性。
  准确度:正确无误的T单位的总数与整个文章中T单位总数的比率(邵继荣,2004:299)。
  复杂度:指T单位(T-unit)与从句的比率。在二语学习研究中,T单位经常被用来分析书面语篇,它指的是一个主句及任何依附于这个主句的从属性句子(ibid:300)。
  内容的丰富性与表达的逻辑性:指作文的切题程度、表达的连贯性以及作文的字数是否达到要求。
  
  2.4数据收集
  研究对象都是研究者的学生,在获悉实验目的和可能的收获后,他们都积极配合。作文收集后,由四位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批改。评分标准是:内容的丰富性与表达的逻辑性占10分,作文的复杂程度占5分,作文的正确性占5分。每篇作文都由这四位资深老师根据评分标准从这三个方面单独进行打分,各项的最终得分是四个成绩的平均分。
  
  2.5分析手段
  数据经收集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统计结果
  本研究要求每个学生在两周内共完成英语作文16篇,实收作文总计1920篇,故本研究的样本容量n=1920。为考察时长、字数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笔者根据学生作文所用时间、规定的字数和各项得分进行了分类与统计(见表 1)。
  
  3.2结果分析
  3.2.1时长、字数与二语写作质量的关系
  表1的统计数据不难体现出写作时长对学生写作水平发挥的影响。作文字数既定,时间越充裕,写作成绩越理想。例如在100宇的作文中,20分钟条件下的作文成绩最低(12.22);30,40分钟的作文成绩处于中间位置,分别是12.85和13.38;50分钟条件下作文的平均成绩是13.44。写作时长的增加与写作成绩的提高之间似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100、120、140字的作文中,写作时长从20增加到30或从30增加到40分钟时,写作成绩的提高呈现出显著性;写作时长从40增加到50分钟时,成绩虽有所增长,但不显著,只有一个例外出现在160字作文中(见表2)。
  字数也会对英语写作质量产生影响。在写作时长既定的情况下,写作成绩随字数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不像时长对成绩的影响那样具有同向性。20分钟的限时写作中,字数从100增加到120或从120增加到140时,成绩随字数的增多呈提高的态势;然而,当字数从140增加到160时,成绩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30、40、50分钟的限时作文中,成绩与字数的关系不像20分钟那样有规律性,但它们都与20分钟限时写作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140字作文成绩总是最高,160字作文威绩最低,且具有显著性。(见表3)。
  3.2.2时长、字数与二语写作准确度的关系
  时长、字数作为影响二语写作的外在条件,在外语写作研究中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写作时间越充分,作文的准确度越高;文章越长,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本研究的结果与人们的想象似乎有一定的出入。研究发现,100、120、140字的限时作文中,当时长由20增加到30或由30增加到40分钟时,文章的准确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虽不具备显著性。然而,当写作时长由40增加到50分钟时,100和120字作文的准确度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140字作文的准确度增长幅度为0.160字。作文准确度与时长的关系则较为复杂,有时表现为同向,有时又表现为反向,但都具有显著性。(见表4)。
  一谈到字数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字数越少,文章越短,作者犯错误的可能性越低,即文本的准确度越高。本实验结果部分验证了这种假设。20、30、40分钟的限时作文中,100字的作文的准确度最高,160字的作文错误出现率最高。然而,本研究结果中还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就文章的准确度而言,140字的作文总是优于120、160字的作文。有关文本字数与准确度的关系见表5
  3.2.3时长、字数与二语写作复杂度的关系
  二语作文的复杂度比起准确度来说,更能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目的语的运用能力。在追求复杂度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超越自己现有的水平的情况下运用语言,从而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机会(陈慧媛等,1998)。理论上讲,写作时间越充裕,学生越有可能用复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100、120、140、160字的限时作文中,复杂度随着写作时长的增加而有相应的提高,且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显著性。例如:100、140字的限时作文中,当写作时长从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时或在140、160的限时作文中,当写作时长从30分钟增加到40分钟时,复杂度的提高具有显著性(见表6)。
  研究表明,文本长度对二语学习者作文文本的复杂度也或多或少地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的规律性似乎并不是很强。在数据整理与分析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这种现象表现出普遍性特征,即:20、30、40、50分钟的限时作文中,140钻空子的作文复杂度最高,有时具有显著性(见表7)。
  3.2.4时长、字数与二语写作内容的关系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即:
  “表达思想的初步能力或一般能力”。然而,历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要求考生在30分钟的时间内写出120左右字的作文。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不作更高的要求。其直接后果是学生作文篇幅过短、文章主题得不到充分地展开、表明观点时很难顾及细节,更不可能做到内容丰富、有血有肉。可以说,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历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较低的字数要求难脱干系。张在新在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问题时,曾指出“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写作内容贫乏、对主要思想和细节的发现与挖掘远远不够,其原因是有限的字数无法要求学生去挖掘文章的深度”(转引自蔡基刚,2002:51)。本研究表明,字数对文章内容的构思、篇幅的布局方面有着重大影响(见表8)。
  关于时长对作文内容的影响,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写作的时间越充足,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构思文章的内容,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文章的连贯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边写边修改的机会,从而从内容方面提高写作的质量。另一种观点认为,写作只是获取某个学生的语言样本来判断他们的水平,就像验血一样,抽几毫升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很多的时间来进行写作。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其直接后果是学生作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思想缺乏。本研究发现,写作时长对文章内容有影响。字数不变的情况下,写作时间越充分,文章内容越丰富,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越强,写作质量越高。在100、120、140、160限时作文中,当写作时长从30分钟增加到40分钟时,文章内容得分的提高都达到了显著性。就时长对内容的影响来说,40分钟是最佳的写作时长(见表9)。
  
  4、讨论
  
  4.1时长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研究表明,时长对写作文本的准确度、复杂度和内容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文本长度确定的情况下,写作时间越长,作者就越有可能用更加复杂的句子结构、更加准确的语言、更加丰富的内容来完成写作任务。50分钟限时作文的复杂度优于20、30、40分钟的限时作文,其原因可能是写作时间越充分,作者就会有越多的机会进行思考,而思考会加重作者的认知负担,认知负担的加重会有利于语言形式复杂度的提高(Skehan,1996)。研究中,50分钟作文的复杂度最高,这是很合乎情理的。但综观其增长幅度,却发现它不像40分钟那样具有显著性。这似乎表明,40分钟的时间长度最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复杂度的写作时长。时长对作文准确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增加避免句法、语法错误的机会来实现的,因为在文章深度方面难以加大的情况下,写作时间越长,学生会花越多的时间来考虑作文的语法功能、句法结构。但研究中,当写作时长由40分钟增加到50分钟时,准确度反而呈降低的趋势。第一种可能是限时作文中,较长对作文质量影响不是没有止境的,它有自身的变化范 畴,超过这个范畴,作者会产生焦虑、紧张、期待过高等对文章准确度产生零影响或负影响的消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种可能与注意的转移有关。从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学生对文章准确度的注意超过一定的时间,注意力就转移到文章的内容和复杂度上去了。为追求文章内容的丰富性、逻辑性和语言复杂性,学生可能会以牺牲文章的准确度为代价。研究中,40分钟作文的准确度最高,这似乎又表明时长对语言准确度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第三种可能是写作时间越充裕,学生越有可能从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表达的逻辑性上下工夫,从而在文章内容方面提高文章的质量。100、120、140、160字限时作文中,文章内容的得分随着写作时长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写作时长从30增加到40分钟时,文章内容得分的提高呈显著性。这也表明写作时长对文章内容的影响具有选择性,当写作时长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长对学生,尤其是那些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来追求内容的丰富性、逻辑性或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作文内容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结论是:时长对文章的准确度、复杂度和内容都有影响;限时作文条件下,40分钟为最佳的写作时长。这一结论与吴红云(2006)的问卷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4.2字数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人们通常认为,作文字数越多,作者就越有机会来追求文章内容的丰富、结构的完美和表达的逻辑。然而,本研究结果发现宇数对作文的准确度、内容、复杂度的影响不是完全相同的,字数的增加并非意味着文章的质量的提高。
  研究中,文章质量随字数从100增加到120、140呈正增高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字数越多,篇幅越长,学生越有可能用更多的词汇来表达思想,从而在内容方面提高作文的质量。大量的研究表明文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词汇量的大小关系密切。刘东虹指出词汇量的大小与二语写作的产出能力关系非常密切(2003:185)Uzawa和Cumming认为词汇的缺乏是导致外语写作不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引自刘东虹,2003:181);马广惠等人通过LISREL测试发现词汇的产出及运用能力对二语写作影响比其他因素更大,并指出产出词汇的能力越大,外语写作质量越高(1999:35)。通过对本次调查中作文样本的分析,笔者清楚地发现词汇量的丰富程度是作文得分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词汇量越大,作者的词汇产出能力越强,作者就越能游刃有余地在文章中运用所学的词汇,甚至是一些低频词汇。另外,字数与文章质量的关系还表现在字数越多,主题越可能得到展开,复杂的句子结构越有可能在文中得到使用。Reynolds认为,中等英语水平学生的限时作文质量常常从文本长短程度得到反映,文章长度的增加常常意味着用复杂的句子结构来增加新信息来使主题得到充分的发挥(转引自刘东虹,2003:181)。所以,140字作文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的复杂高于100、120宇作文是合平常理的。至于研究中100字作文在准确度方面总是高于120、140、160字作文,其原因可能是进行篇幅较短的作文写作时,作者无法顾及内容的丰富性与语言的复杂性,因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语言形式的完美上。
  值得一提的是,字数对质量的影响不总是正向的。当字数由140增加到160时,文章的准确度、复杂度、内容的丰富性与表达的逻辑性都出现负增长,只有一个例外发生在20分钟作文的准确度方面,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的语言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关。当作文要求超过其能力水平,文章字数越多,学生越有可能犯句法、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错误,写作过程中越有可能变得紧张与焦虑,使文章变得结构松弛、逻辑性不严密。文章字数越多,学生在T单位运用方面越有其局限性,T单位与从句的比例越低,从而导致文章的准确度、复杂度、内容丰富性与逻辑性的降低。所以,本研究的第二个结论是:字数对文章的质量有影响;限时作文条件下,140字是最佳的文本长度。
  
  5、结语
  
  本调查表明,时E与字数对英语写作质量都会产生影响。限时作文条件下,40分钟是比较理想的测试时间,140字是比较理想的合理长度。在日常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写作时长与字数要求加以重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考试成绩。本调查从两个方面、三个维度对影响二语写作质量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我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对二语写作教学与测试同样是重要的启示。
  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研究只探讨了时长与字数这两个因素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研究对象虽包括了英语水平高、中、低学生,但没有对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段内分析。另外,本研究结果对类似院校相同教学的参考价值尚待验证。
  参考文献
  Zamel,V The composition processe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Six csse studies[J].TESOL quarterly.1983:174
  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中国学生写作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9):50-51
  陈慧媛、吴旭东.任务难度与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现代外语,1998(2):28,29
  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5
  刘东虹.词汇量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现代外语,2003(2):181,185
  邵继荣
  任务类型与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3(2):297,199,300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69—72
  王育祥.限时作文和不限时作文在检测写作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外语界,1996(1)
  吴红云
  写作时长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37,41
  张在新等.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4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动机强度的角度分析了主题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研究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动机强度层面的对比,发现主题模式教学对学生的动机强度产生了影响。学生在围绕主题开展的教学中更为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尤其体现在听说能力方面。同时研究还发现学生在新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更高,对教学环境更加满意。  关键词:主题模式;动机强度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本文基于语言学习者自主性影响因素文献研究,从中归纳出英语学习者自主性影响因素模式。英语学习者自主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情感因素(如: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者观念、态度、学习者焦虑等)、学习者认知因素(如:学习策略、元认知理论等)、学习环境因素(如:宏观的社会教育文化环境,教师、同学、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等微观的学习者学习环境等)。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英语学习者自
摘 要:本文拟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衔接期”学习策略教育的重要性的探讨,寻求实现从高中到大学英语教学顺利过渡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衔接期”教育侧重更新英语学习者观念、强调合作意识、训练学习策略和培养自主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衔接期”;英语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23-4    Abstrac
时体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英语时体系统习得的过程中,现在完成时习得较晚,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形式和意义是现
一直以来,对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中都存在着争议。近年来,随着象似性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弱化或者否认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存在,以强化和支持象似性的存
摘 要: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说明意义阐释对于英语阅读的影响,强调了作品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学生在阅读中参与多元理解的可能,并根据阐释学与教学关系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阐释学;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鳊号]1006—2831(2010)09-0059—3
本文在分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结果,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高校体系和就业市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应从自身实际和服务面向出发,构建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培
双语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因此在发达国家广泛实施。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一股双语教育热潮,许多地方不考虑现实条件盲目跟风,引起了学者们的很大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外语教学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以广州大学校园网为依托建立的外语教学资源分类标准、资源共享系统的构建以及与外语教师合作开展的教学应用,指出建立分类标准是基础、师生共建是重要举措、教学应用是关键等三点重要结论,并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外语教学;资源分类;资源共享;应用研究;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
语言焦虑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本文分析了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产生语言焦虑的相关因素和外语学习者产生语言焦虑后的具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