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主体性审美救赎的乌托邦——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接受者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sila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接受者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审美话语中向人们指示了一条通向美好彼岸的救赎之路。应当批判地看待他们关于接受者个性和主体性的论调,因为他们的努力并不能轻易地恢复完整的人性,毋宁说只是提供了主体性的乌托邦。
其他文献
杭州大剧院工程建筑设计新颖独特,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如斜桩设计、特殊体型结构的抗风设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计、大面积圆锥面玻璃幕墙设计、双墙声学缝设计等。
文章对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流失的形式之一,即人员离职导致知识产权流失进行了论述,首先分析了人员离职导致知识产权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知
河洛文学是地域、文化、文学三者的共生互创。河洛作家研究要探寻创作主体的情感地理,从“地方亲属关系”中呈现地域文化人格与原型意象。河洛作品研究重在解析文本的地域文化
美感是审美主体发现审美客体“特殊”的情绪、声、光、色、形或运动态势的积极结果。“特殊”要转变为主体的美感需要依赖乏个条件:第一,客体具有审美潜能;第二,主体具有审美潜力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的“两种尺度”之内涵,在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分歧。究其原因,论者多围绕着“尺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考察辨析,或者将
摘要:今论程颐《春秋》之学者所用材料向不出《二程集》之范围。考李明复《春秋集义》对程颐《春秋》说的征引极为详尽,多达300余条,绝大多数原文见于《二程集》,但其中有16条原文逸出《二程集》之外,当系程颐的《春秋》佚说。这16条佚说是研究程颐其学的新材料。其中有9条,在《二程集》有类似的说法,甚或文辞亦有相近者,这可能是因为同出程颐一源,而门人弟子各记所闻,所述互有异同。其他7条佚说,在《二程集》中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辨证统一关系,奠定了人类社会新型和谐生态文明观的基础,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