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物语——丽江土地上的幸福生物们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总有那么一些地方,让所有的生命自由地享受自然的甘露。丽江,这方“怀抱在幸福之源”中的土地,不仅仅是人类心灵重归宁静的精神家园,也是奇花异草与珍禽走兽的天然栖居地。
  丽江地处云南西北,这里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中国近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的统计,在丽江,便繁衍生息着13000多种植物和373种珍稀的动物。
  毫无疑问,这是上天对丽江这片神奇土地的眷顾,但同时,这也是以纳西族为代表的丽江人用心灵呵护的结果。纳西人“人与自然是兄弟”的哲学观念,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已经深深地融入纳西人的生活传统和精神文化中。千百年来,当世界各地的动植物惨遭杀戮和砍伐的时候,生长在丽江的这些自然造化的生命却在纳西东巴的呵护下,过着幸福的日子,直至今日。
其他文献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西北,依照服饰的色彩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三大支系。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婚恋习俗大致相同,这里讲述的是丽江市华坪县花傈僳的婚礼习俗。  花傈僳是非常纯朴也非常浪漫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会有歌声相伴。因此,花傈僳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多半是从歌声开始的,被称为“歌为媒”。然后,一步步升华,最后双双走向婚姻的殿堂。  傈僳人家居住分散,青年人一般多在喜
期刊
永胜县地处滇西北中部,被金沙江环绕,是自秦汉以来历史上民族大迁徙的走廊,又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永胜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以历史文化名邦享誉于世,是多民族杂居的县份。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独特的支系,主要聚居在六德傈僳族彝族乡,现有人口4500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披着神秘的面纱。诸如众口一词的祖籍来历,却又似是而非;曾经有过辉煌而在十九世纪毁于战火的古城堡,其始末尚难说清;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碑林,被
期刊
有一句纳西话叫“达娃纳西努”,意思是说纳西人一到腊月就疯了,因为忙着办年货呢。纳西族一般都在农历的冬月里就已经将年猪杀好,最少也是两头,猪肉一直要吃到年后四五月份,因了丽江的天气并不会变坏,有些山区的甚至杀三四头,这样,整年都有了肉吃。  和三叔是今年第三次杀猪了。年初的时候,三叔的小儿子娶了媳妇,冬月里又杀了两头,现在杀的是另外的两头。三叔家猪圈里还有一头母猪,另外有四头还有两个月就可出栏,而母
期刊
当地人从来不进酒吧,很难想象一位大研镇的老鞋匠或者祖母坐在里面,端着一杯咖啡会有什么风度。曾经强横地立在大研镇中心的一栋七十年代建筑的丑陋的大楼已经被拆掉,那里将改成一个花园。大研镇正在被另一种东西冠冕堂皇地侵蚀,这种东西就叫旅游,它一旦过度,仅仅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其作用不会亚于昔日那些丑陋的生戳进大研镇的建筑和工厂。到处是旅游商店、古董店。一种东巴文字刻盘正在流行,许多房间里坐着的不再是正在打
期刊
1992年3月,在丽江县石鼓镇格子行政村,当地村民在整修公路时挖出一块久埋于地下的古代石碑,石碑由藏文碑文、“臣服图”、碑饰及动物图等几部分组成。后由当时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博物馆(现为丽江市博物院)收藏。1995年12月,经国家文物鉴定组鉴定,此碑被定为唐代碑刻,属国家一级文物。经文物专家考证,按碑上的藏文及内容,我们把此碑称之为“吐蕃碑”。  吐蕃碑碑质为层岩石,碑质坚硬,高209厘米,宽88厘
期刊
周霖(1902-1977),字慰苍,纳西族,出生于长江第一湾丽江石鼓镇。其祖父周兰坪,清末举人,早年游历南洋诸国,考察现代工业。回乡后,在石鼓、大研等地创办工业,后任弥勒县教谕、丽江学务总董、雪山书院山长。父亲周冠南,清末举人,清公费留日学生,攻读教育科,回国后任双柏县和凤仪县县长。随后回丽任丽江中学校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长,丽、鹤、剑、中、维、兰联合中学校校长等职。周霖先生的祖、父二人被丽江父
期刊
当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在反生态的轨迹上运行了数个世纪之后,关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问题终于变得迫切起来,并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之一。  记得多年前,由世界自然灾害引发的关于“人类是否要敬畏自然”的辩论席卷中国学术界,正反双方的唇枪舌战堪称惨烈。而当交战焦点集中在“保护自然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的观点上时,辩论成了持久战。这一辩论的本质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态度及由此衍生的方法和尺度问题。由于中国人长
期刊
俄亚乡位于川、滇两省的木里、稻城、中甸、宁蒗、丽江等五个县的接壤处,东面是由北向南奔腾的冲天河,西面是高峻险恶的峡峭山脉,南面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北面是直插云霄海拔四千多公尺的宁蒗大山,四面群山环抱,沟壑纵横,交通非常闭塞,人们与外界交流非常困难,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撞击,因而在婚姻等许多民俗方面,至今仍保留有不少古老的民族特点。全乡有纳西族、藏族、普米族等民族,其中纳西族占大多数。  俄亚纳西族的
期刊
也许是因了纳西爱狗的传统,因了这一方土地的海阔天空,丽江对于狗也是宽容的。丽江的狗很多,在古城的巷子里溜达,常会撞见热心的主人牵着自己的爱犬散步,如果那只狗碰巧是牛牛,一定会引起一阵交通堵塞;如果是MAX,身旁定有保镖将军跟着;而换了虎子,你或许会害怕地躲开。有人说,在丽江的很多狗虽然貌似凶恶,其实它们是友好的。所以就有了一句话“丽江的狗不咬人”。不管你同意与否,有一点却是你不得不认可的:和狗相处
期刊
在大研古城的人流中走过,在绯红灯笼下驻足;在束河古镇的某个巷道流连,在清澈水边望到发呆。喜欢热闹人群中的归属感,也喜欢独处的宁静大研镇或者束河镇?每一个在丽江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双城记。  也有人说旅行是用双脚的劳累换取眼睛的享受,那么为什么不停下来,舒展身心,然后也关照一下你的胃?丽江的多元和包容,在饮食上也可以窥见:中餐西餐,山茅野味都不会少。喜欢丽江的人来自各地,当然也带来了绝对正宗的各地饮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