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龙和他的欧洲“产业帝国”神话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四川北路与文化名街多伦路交汇处,矗立着一座颇具石库门风格的牌楼。牌楼的左面,曾生活过鲁迅、茅盾、郭沫若等30余位有远渡海外经历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响当当的文豪。勿需多言,文化之泽已经涌向我们的心头,一条饱含着丰厚文化积淀的街道,将我们引向并不遥远的历史深处。
  同样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还有李汝龙的艰辛创业史。
  李汝龙是欧洲最大华人企业之一——西班牙长城龙集团董事长,一个拥有大时代手袋厂、上海南杰房地产开发公司、广州欧洲工业园和香港国际投资公司等13个子公司的集团掌门人。相当多的社会头衔昭示着李汝龙在商界的名望:西班牙华商协会会长、中国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
  就在多伦路牌楼的旁边,四川北路的“新地标”——民达大厦快要封顶了,李汝龙正是这座商务楼的开发者。
  我确实是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包括在国内以及国外,国外的经历更艰难,可以用恶劣来形容。我的故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写成一部书。像我这样特别的经历,只希望能给他人一点启发。李汝龙对我做7开场白。
  我们还得从1976年说起。那年,23岁的李汝龙参加工作了,在浙江省瑞安一家电机厂。他参加工作后,从工人做起。他对自己的机械专业兴趣很浓,没多久就走上了领导岗位,从技术员、车间主任、专业设计到厂长。
  不久,电机厂转制,成了他的私有企业。在他孜孜以求的努力下,企业渐渐有了起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汝龙身边的几个朋友出了国,在国外获得不小成绩。他们在国内的时候,无论文化、知识还是社会活动能力,都不如李汝龙。争强好胜的李汝龙萌生了出国的念头。
  李汝龙的生活条件已相当不错,住房400多平方米,装修豪华,他在湖南长沙还有一个经营部。对于出国,亲戚劝他要慎重考虑。但是,他内心深处的抱负却不断地在膨胀。
  李汝龙的行事风格一直是“快速决断”。为了方便办理出国手续,他将户口迁到了长沙。
  最初,李汝龙办的是移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当时两德正处于合并时期,两者之间有地铁交通,通往法国
  李汝龙在法国有个好友,1990年一个清风徐来的早晨,他到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欧罗巴风情的浪漫国家。但苦难历程也开始了。怀揣2万美元的李汝龙,只能从工人做起。那个朋友听他说想做工,就为他介绍了一份餐馆厨房工作。
  餐馆老板看了一眼肤色白净的李汝龙后,只说了一句:“我的厨房太小。”可以想象,李汝龙在国内养尊处优的生活,使他心宽体胖,连在法国的朋友都说他哪像个工人,根本就是个老板!第一次找工作,得到这样的答复,李汝龙深深地体会到了海外社会的现实。
  一个华人要在海外生存,必须具备三大要素:首先,要有合法的身份;其次,要过语言关;第三,要拥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在法国打工的中国人不少。朋友帮李汝龙出了个主意,搞地下工厂,生产皮包。李汝龙觉得这主意不错。他先是去了一家工厂,在那学习了10多天。在朋友帮他找的那个场地,他和太太就两个人,吃、住、工作全都挤在这个场地上。从那时起,李汝龙跟皮包结下了不解之缘,皮包给他带来了磨难,也给他带来了愉悦。
  李汝龙本来就是技工出身,做皮包并不难。他自己设计式样,自己生产。无论哪个市场,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商品。在法国,有很多中国人开的皮包店经营低档皮包,李汝龙的产品就销往那些店铺。虽然这是一段酸甜苦辣交加的日子,但是有一点他却感到很重要——在法国他没有替别人打过一天工。
  “很多去欧洲的中国人,第一步就是打工,如果我也是从打工开始的话,今天或许会是另外一个结果。”李汝龙这样解释。
  皮包一做就是1年多,第一年效益还不错,攒了20多万法郎。李汝龙的地下工厂扩大到了2家。“我这个人永远不会满足”,由于在法国没有合法身份,李汝龙不可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90年代初的西班牙,中国移民很少,虽然西班牙的经济状况不如法国,但市场有很多空白,如果在西班牙能够取得合法身份的话,全面发展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李汝龙毅然决定,去西班牙发展。
  到了西班牙,李汝龙一句西班牙语也听不懂。这时遇上了一个北京留学生。为了取得合法身份。李汝龙竭尽全力,对于北京留学生提出的种种要求不断予以满足,直至经济枯竭。结果他上当受骗了。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李汝龙千辛万苦在法国赚了一点钱,去西班牙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合法身份,结果却被骗得几乎身无分文了。这是他一生中第2次从负数开始,“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975年的时候,因为各方面原因家里分了家,我哥已结婚,我刚订婚,分得170元债务。这是我第一次从负数开始。第二次就是西班牙这次。”
  万般无奈,李汝龙又回到法国,想做他熟悉的老行当,但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这时候,他的小姨和2个儿子也到了法国,因找不到工作,7个人蜗居在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生存状态十分恶劣,李汝龙咬咬牙又回到了西班牙。
  在西班牙打拼1年多,总算取得了合法身份,他身心疲惫地打算回中国去。“从国内办出国手续,一个人需要十几万,你一家人都在国外,哪怕身无分文,还有几十万的潜在价值……”一个朋友这样劝李汝龙。李汝龙没有在意,可是给了他不少启发。此刻,在他脑海中浮现的只有“成”与“败”两个字。
  “败?我怎么能败?”李汝龙鼓起了信心……
  经仔细观察,他发现西班牙有很多皮衣厂,皮衣厂里有裁剪服装时剩下的大量碎皮,这难道不是商机?他学了一个西班牙语的单词“碎皮”,然后到处找皮衣厂收购碎皮,回家后做成腰包,拿到每周日都有的“海盗市场”(西班牙特有的跳蚤市场)批发给商贩。那年,他的大儿子只有15岁,跟着他也出去推销,父子俩各背着100多斤的袋子,坐地铁和巴士来回奔波,晚上回家肩膀都磨出了血!这是一段真实的生活。万幸的是生活虽很艰难,但总算有了生存的空间。
  “我的命运在这里开始转折了。”说到转折,李汝龙的表情为之一振。他清晰地记得,那间店铺是1993年8月23日开张的,开张伊始他打算用1年时间熟悉市场,因为皮包是根据季节变换而改变样式的,只有做满一年,才能对整个市场了解,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开业之后,李汝龙去法国朋友那里赊了一批皮包,生意很好。生意红火,他决定倾全力去法国进货,甚至把原本决不动用(准备回国做路费)的10000美元也兑换成了法郎。
  “老天真的对我不公。”李汝龙的表情又陷入痛苦之中。他的钱在赴法途中被西人抢了,总共7万法郎。这是他的全部家当,他几乎要崩溃了。
  值得安慰的是,法国那边的几个 好朋友信任他,继续赊货给他,这才勉强地支撑着他的生意。他每次碰到在法国的好友,每次都以泪洗面,充满感激。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1994-年10月,李汝龙又去法国进货。一个朋友说,有种小背包很好销,他就进了600只。回店之后,李太太见进了那么多小背包,一个劲地说他冒险。没想到,这种小背包在市面上很时髦,非常好销……
  李汝龙的进货速度和数量虽然成倍递增,可总是供不应求,最多的时候一天要销售上万只,这种局面保持了8个月。
  法国的货源跟不上,正好4月份中国香港有个大型交易会,他订了机票,准备去香港组织货源。就在启程前2天,他不小心扭了脚踝,骨折了,家里人要他取消香港之行。李汝龙清醒地认识到,商机稍纵即逝,他一定要去。于是,还没来得及进一步治疗,他就撑着拐杖“上路”了……
  到了香港,他在交易会上顺利地找到了生产厂家,根据他提供的式样,进行生产。从此,他的货源从香港源源不断地供应过来,最多的时候,他包了整架飞机运输。1995年时,他那36平方米的店铺里常常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运货的面包车一到,顾客蜂拥而上,警察赶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他的小儿子还在读书,放学后,就在店里帮忙。儿子说,怕去店里,因为那里人太多,挤得喘不过气来。
  包的利润非常可观,每只纯利达20法郎,成本才10法郎左右。起先,1个集装箱过来;下一次,就是3个集装箱;再下一次,9个。李汝龙这一次人生跳跃,完成了几千万积累。他的经历是欧洲华人的奇迹。他在西班牙的成功,带动了华人的贸易市场,许多人都知道西班牙生意好做。
  谈到成功,李汝龙告诉我,当时西班牙华人做贸易的几乎没有,“华人在海外主要从事餐饮业,很少有做国际贸易的,我的优势是意识领先。每个人都会有机遇,关键是你有没有魄力去抓住它。”
  1098年之后,华人在西班牙的贸易已经发展成多元化了,涉及服装、礼品、鞋帽等。在李汝龙做贸易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批发市场,共有250多家批发公司,年产值至少12亿美元。
  这一切只有短短几年。李汝龙的龙牌箱包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几乎已经成为了箱包的代名词。
  如今的李汝龙,在西班牙已从单纯的箱包贸易架构发展为综合性贸易和投资,同时进入了西班牙的运输业(目前进入此行业的华人仅此一例);顺利成为西班牙第三大公司的指定供应商之一;他的商品遍及西班牙6大公司;在中国东莞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在西班牙建立了首家中国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多个国际名牌的生产权,在中国投资了近7亿元的房地产项目……
  2003年4月29日,风和日丽,马德里著名批发区FUENLABRADA中心,—个取名为“CHINA CENIER”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剪彩开业。紫红底色的门楼上盘旋着一条黄色的中国龙,门楼两边悬挂着各种色彩的祝贺条幅,一派喜庆的节目景象。在礼仪小姐的指引下,走进这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米白色磁砖铺就的展厅,一家家用玻璃隔断的摊位,宽敞的过道,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餐厅、酒吧、办公室,仿佛来到了一个高档购物中心,作为西班牙首家华人开办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令人耳目一新。
  李汝龙告诉我,马德里市中国商品批发的集散地是LAVAPIES区,那是一个老城,治安非常不好,近年来,抢劫偷窃案件屡屡发生,成为华商的“重灾区”。由于街道狭窄,下货不方便,停车不方便,给华商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2年前,他曾经人介绍到马德里近郊COSLADA区去看过一块4万平方米的仓库区,但最终还是因交通、道路等问题而搁浅,不过当时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最近几年来,FUENLABRADA批发区发展迅速,华人大批发商也越来越多,这里交通便利,停车方便,已经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商品批发中心,在这里开设一个大型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的条件成熟,所以促使他下决心买下这个6000平方米的地块,实施他最初的理想。
  现在,这个市场共有60个摊位,80%是华商,他们来自西班牙全国各地,还有意大利、葡萄牙的华人,另外20%的商家是西班牙、孟加拉、韩国、印度等国的商人。主要经营批发服装、鞋、包、电器、礼品等,这里不乏很多著名的华人大企业。
  “中国商品批发城”的开业,不仅标志着中国商品已在当地市场占据更加显著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还标志着华商在西班牙的经商理念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龙是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它代表东方、代表祖国,彰显大气;在英文中LONG是长的意思,意在长远。李汝龙这样解释他和“龙”牌的渊源。他的心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表明长城龙企业集团的凌云壮志和翱翔天宇的气势,意即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侨商公司之一。
  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李汝龙就为公司的发展设立了“外向型、多元化、跨国经营”的总体战略。立足贸易行业却又不局限于贸易行业,也就成为他既定的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和创新进步则成了他坚持的主线;不断调整和完善产业群的战略性布局,是他致力的重点。
  1997年,“长城龙”发展成为西班牙最大的箱包生产厂,“龙”牌名震四方。
  “建中国城,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因为是为中国人做了一件事。”李汝龙说。
  2003年,他投资兴建了占地600多亩的广州欧洲工业园,成为他的箱包生产基地,拥有多个国际名牌的生产权。这个深具前瞻性的国际化箱包生产基地,带动了中国皮具工业的发展。
  2002年,实力雄厚的长城龙企业集团进军房地产行业,在中国投资了近7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在上海四川北路建设“新地标”——民达大厦。
  目前,在集团中贸易所占份额最大,达40%,房地产占30%,制造占20%30%,“今后房地产要收缩一点,制造要加大投入。”李汝龙如此概括他的公司将来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调整婚姻法律关系仅有统一的《婚姻法》等法律,并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民族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不论在
我们都知道,阅读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启迪着儿童纯真的心灵,激发着儿童求知的欲望,丰富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引领着他们去追求更加灿烂的人生。上世纪80
对于销售新人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做业务的执着,但最糟糕的也是这种执着。  去年8月份,我从离职的同事那里接手了一个客户,虽然是比较成熟的客户,但做得并不顺利。最后几经周折,竭尽所能,终于完成了跟客户的合作。  这个客户是本地的建筑公司,是一家规模不是很大的民营企业。同事从去年的5月份就开始跟客户沟通,客户一开始意向较大,但客户的联系人张会计在向其老板汇报前就将价格压得很低,同事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