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牢固树立”为旗帜建设精良教师队伍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三个牢固树立”为旗帜,建设精良教师队伍,就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贡献力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精良教师队伍。
  【关键词】“三个牢固树立”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9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教育论述,深刻阐明了对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做出重大部署,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同时,他明确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上述“三个牢固树立”,言简意赅、立意深远,是对全国教师的殷切期望和重要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就要以“三个牢固树立”为旗帜,建设精良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一、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一)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提升师德水平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7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段论述高度概括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科学分析了信仰迷失的严重危害。在当前社会结构剧烈变动、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全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特别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理想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灵魂和动力源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教师而言,既是政治立场,也是思想品质,更是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只有牢固树立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广大教师才能找到精神上的“钙”,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统一起来。广大教师要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从而增强职业归属感、成就感与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
  (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也没有离开教学的教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先,“授业、解惑”在后,可见师者“传道”尤为重要。“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广大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立德树人的人师。教师应当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会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会认真钻研教学业务,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更要致力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健全人格、伦理美德和公民理性等精神层面。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影响广泛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牢筑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要让广大青少年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师必须首先主动学习、深入研究,自觉加深对这一理想信念的认同和领悟,实现真学、真信、真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做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传播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通过言谈举止积极彰显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坚持终身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欲“传道、授业、解惑”,必先精其技,丰富知识、增强素质,提升专业化水平。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识渊博、技艺精湛,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盈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确保为学生提供优质、鲜活的精神食粮。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必须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对社会的变化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完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美学等多门学科,且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同时,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和研究学术前沿问题,更新知识储备。“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加强学习,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革新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师要积极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在延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的方式和渠道,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充分利用实际的和虚拟的各种学习平台,千方百计地充实、提高自己。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榜样,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锤炼教育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大力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要保障。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驾驭学科内容、组织管理教学、交流沟通和科学研究等等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是什么,这个过程包括三项内容:科学、技能、艺术,如果教育缺乏艺术性,教育便会成为简陋的看管,教师便会成为愚钝的保姆,教育学便会成为一种巫术。”这就高度肯定了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师业务能力中的显著地位和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往往不是由于才疏学浅、素质低劣,而是缺乏有效地将自己所知所能教会学生的本领。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必须要锤炼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首先,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育人为本”。 在吃透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吃透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和学习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施教之功,妙在激励,贵在引导。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因势利导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顺利到达育人目的。
  其次,不断锤炼教育教学艺术。高超的艺术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诸如:组织教育过程,善于对各种教育要素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使之相互渗透、彼此关联,既善且美;灵活运用方法,穿插使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机智解决问题,随机应变、机敏果断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使教育活动始终沿着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方向稳步推进。掌握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
  三、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贡献力量
  (一)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造就一支强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因此,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和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忍不拔、专心致志、想象力丰富、富于冒险精神和善于推陈出新等特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创新型教育,依靠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创造性,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努力提高教师创新素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率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努力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素养。
  一是培养独特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特别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突破常规思维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别具一格的思维成果。教师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一方面,要打破思维定势,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盲目从众。另一方面,要打破思维封闭,灵活运用顺向、逆向和转向思维,实现思维的全面创新。
  二是锻炼顽强的创新意志。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为了达到一定目而充分调动个人全部潜力的内在力量。教师首先要具备致力于教育改革创新的决心,拒绝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而要不断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大胆实施创新举措。其次,要具有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恒心,遭到阻挠和障碍不气馁,遭到挫折和失败不退却,勇敢战胜创新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来实现创新目标。
  三是投身科学的创新实践。独特的创新思维和顽强的创新意志最终都要落实到各种具体的创新实践当中。广大教师要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求真务实、革故鼎新,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颖、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途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踊跃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综上所述,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必须以“三个牢固树立”为旗帜,努力建设精良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教育论述,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中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悟悦.下大力抓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2]王为正.顺应时代呼唤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3]史金联,张永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6)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5]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胡金枝.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思考[J].大学教育,2013(8)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2013SZ047)
  【作者简介】马丽萍(1983- ),女,湖北宜昌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思政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南丹矿难发生后,矿主等紧急行动,将上下一干人马打点妥当,心中恐怕暗喜,这下没事了,可没想到几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调查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冤魂得到了"诉说",责任人及受贿
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就越来越临近了,但股指期货是一种风险较高的金融衍生产品,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需要研究有关指数的市场风险。以上证50指数
【摘 要】本文针对幼教声乐教学现状,分析幼教声乐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的应用优势,并提出幼教声乐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教 声乐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65-02  一、幼教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歌曲的表达能力,以及能够综合多种知识和技能组
【摘 要】本文从建立新型体育课堂的协作精神、提高体育课堂的安全意识、增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精神三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育,强调体育课堂文化建设应多维关注体育精神。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 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62-02  “课堂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文化现象,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
目前,环保系统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即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环保部门指导,同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事任命,确定机构编制,并拨付行政经费。这种体制在运行中逐步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E—mail营销也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网络营销的主力军。文章根据还处在发展阶段的E—mail营销的特点,提出了企业在利用E—mail营销过程中应该注
【摘 要】从设计教学项目、创设教学情景、进行项目示范、实施项目操作与进行项目评价的角度,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项目教学法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103-02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下,整个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缺口较大。由于教学上
近十年来,社会化科普得到较快的发展,社会各界参与科普的人员不断扩大,科普投入有较大增长,科普活动的数量和形式有很大进展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公众科学素养有所提高.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乡土地理,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构建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真正让课堂充满灵动、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灵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91-02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