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变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89952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农村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变这一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此类问题的改善提供帮助,共同为学困生助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学困生;成因;转变
  一、 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
  影响农村的中小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基础也相对落后,还有一些属于留守儿童,因此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小学生的个人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随着社会的变革,农村家庭不再是以小农经济为中心,经济成分多样,家庭结构分散,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婴幼儿甚至中小学生留给年迈的祖父母,使他们成了留守儿童。大部分老人只能照顾到孩子吃饱和穿暖,而忽视心理健康成长;在物质方面有求必应,生活方面小心呵护,而对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却一概不知。孩子们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会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心灵扭曲,为以后学习留下了隐患。现在很多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不像过去缺吃少穿,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的很多家长互相攀比,购买高档家电及各种娱乐设备,不分昼夜地娱乐消遣,丝毫不顾及家中孩子的感受。小孩子也挡不住网络游戏的不断诱惑,经常偷偷上网玩游戏、看黄片等,造成视力严重下降,精力严重不足,感觉越学越难,慢慢地就放弃了学习。这些中小学生很可能以后会成为学困生。
  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越来越少。同时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青壮年劳力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上岗就业,达到熟练后,工资待遇丰厚,读书不再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另外,现在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在家待业,有的打工勉强度日。相反一些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人却混得人模人样、春风得意,社会上的这些短期的不正常现象使努力读书的学生看不到希望,甚至产生了绝望心理,于是,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开始抬头。因此不少中小学生无心读书,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类孩子已成为农村中小学的学困生。
  最后是学生个人因素。现在即使在农村每个家庭中最多有两个孩子,小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从出生到成长,三代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养成了无理、任性、懒惰的坏习惯,一味索取,不懂付出。再加上很多父母在小孩还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父母感觉亏欠了孩子,一味地用金钱来弥补,造成这些孩子认为向父母伸手要钱天经地义,是理所当然的事。留守儿童在老人的溺爱下,再加上缺少父母关爱和家的温暖,成长的道路上缺乏成年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得这些留守儿童逐渐养成孤僻、懒散、任性的性格,他们毫无责任心,不愿吃苦,不爱学习。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不具备管理的能力,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监管,久而久之就成了学困生。
  二、 农村中小学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建议
  首先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责无旁贷。随着课程的全面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村中小学也不再像过去一样思想僵化、设备陈旧、方法老套,而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教师应有的态度和应尽的职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矫正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达到转化和改善的目的。
  第一,要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解困。对待学困生,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个性心理,鼓舞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有的学困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尽量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训斥,可改变语调或语速,应用肢体或用眼神示意,促使其做出反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比如一本教材,两种教法,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标准、不同的要求。课堂上的知识点要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要简单,以增强他们的信心,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要多给予鼓励。
  第二,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学困生耐心施教、分类指导。教学中,尽量留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表现自己的空间,发现他们的长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他们提供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对学困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学困生判断能力较弱,需要在肯定性评价中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细节中时时把学困生放在心里,在细微处激励他们,鼓舞他们,夸奖他们,并且让他们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与同学融洽相处,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其次,家庭和社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农村家庭父母的素质有待提高。有些父母只管生不管育,只提供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娇生惯养,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而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不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自己吃喝玩乐而要求孩子勤俭自律,自己成天打麻将、赌博而禁止孩子打游戏上网。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家长也不会解答,简单地推给校外的补习机构。孩子一旦成了“问题孩子”时,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简单粗暴地打骂教训孩子,漠视孩子的尊严,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问题更加严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要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反思自己,纠正教育方法。
  最后,全社會要转变对学困生的看法。学困生只是学习有困难,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孩子热心助人,有的孩子有领导才能,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及时巧妙地加以引导,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赵健.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7).
  [2]庄宗蒜.浅析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J].考试周刊,2014(47).
  作者简介:
  吴军霞,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草滩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较为注重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如何将翻转课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笔者依据自身的电脑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中阐述了探究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希望能够给予高校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内在意蕴;高校教学改革;未来走向  一、 引言  伴随着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趋势,翻转课堂
摘 要:21世纪初,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全国各地开始施行教育改革,而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目标,即“实施国家、地方和学习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校本课程便由此产生。  关键词:农村;校本课程;困境与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指某些地方的学校为了及时处理学校内学生在学习上的难题或改进学校学生的学习方法,按照学校本身的教学特点、教学条件、教
一、从规范办文程序入手,切实提高办文效率 (一)依据《办法》确定的原则,制定符合本厅实际的公文办理程序。1988年,我们制定了一个《公文办理程序》。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机构
摘 要: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形成,需要从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出发,形成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对旅游市场对专业性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多口径、知识面广的应用型专业,而且要求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非
摘 要: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出现在报端和新闻媒体的频率增加,尤其是女同学之间的暴力行为更让人触目惊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遏制会影响校园的宁静和谐、学校的声誉,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虽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出台各种严惩制度,但暴力事件在校园基本每学期都会发生。校园暴力行为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屡禁不止。预防和杜绝校园暴力已经成科任教师和德育教育管理者亟
目的:  对比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L)厚度在高眼压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的差异,并评估该参数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作用。  方法:  本研究纳入
摘 要: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启蒙的阶段,而处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能够正式对他们进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的只有教师。本文立足农村小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日常行为习惯;小学教育  一、 前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大农村的国家,因此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最
一般地说,报纸的导向都体现于已刊载的文稿中;虽说,“退稿”也反映了编辑的导向意识。但很少有谁将退稿作为把握导向的实际手段。然而编辑对稿件的“退”和“用”在实施其导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术后补充放疗对移位卵巢的影响。 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年龄≤40岁
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他准备为扩大发行而做一些宣传,最后决定组织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白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这个问题,考虑他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