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er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1)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2)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enient to lie in the countryside.
  (3)Gi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4)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5)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Holmes and Dr.Watson.
  (6)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7)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8)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 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但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以学“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让学生比较“lots of”,“a lot of”,“plenty of”,“a large quantity of”,“a large number of”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1)We ha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2)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3)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clothes.
  (4)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5)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lots of”,“a lot of”,“plenty of”和“a large quantity of”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a great deal of”和“a large amount of”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a large number of”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 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 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 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1)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2)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3)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4)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5)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6)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7)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e in Germany.
  (8)That light tra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一、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
期刊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
期刊
21世纪,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创新也就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
期刊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
期刊
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其在教学中的点滴运用,引起教师和同学们对这一重要思想的广泛关注并有意识地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化、简单的问题。下面把我在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思想的在数学教学中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新知识时,适时运用转化,可
期刊
人们经常谈论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  一、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  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三数
期刊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
期刊
多一天的教学,多一天的思考。如今我已经从教十余年,对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那就是,教学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斗志激发出来,然后配以教师科学有效的导入,使教学达到出色的效果。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处在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了波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其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现在我把我在教学中如何昂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英语中考测试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成为研究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深化英语中考测试的改革,使这根“指挥棒”发挥其正面效应,真正贯彻执行国家“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决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就英语科来讲,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它不但要从语言运用衡量学生的
期刊
英语阅读理解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知识、技能、智力的综合运用。它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综观近几年英语中考试题,阅读理解短文一般有四篇的分量,所占分数在三十分左右。所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教给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技巧,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就显得重要了。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