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序分化形成期间叶片内植物激素及同化物变化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花序分化后期,叶片内玉米赤霉烯酮出现一含量高峰,短日生长条件下,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表含量变化不同,但SD下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下的高,脱落酸则表现为CL下的含量较高。
其他文献
1998和1999年夏选用51份大豆材料对NJCMSlA进行测验性交配。在花期治虫预防昆虫传粉的基础上,通过成熟期的植株结实性辅以花粉发芽试验来判断F1雄性育性的恢复性。在此基础上
百粒重是野生大豆重要的植物学性状之一,是Soja亚属内种的进化程度的标志.通常野生大豆天然群体都是各种百粒重组成的混合群体.我们调查了12个天然群体百粒重类型构成.结果显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大豆杂种优势的大小,探讨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试验共选用国内与国外引入的优良大豆品种(品系)715份做亲本,其中国内品种(品
用混合株系接种法测定了143份大豆品种(系)对SC-1~SC-8混合株系群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在SMV新株系群分化条件下,原来表现较好抗病性的大豆品种很多都已不表现抗性,而新近育出
本文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15个菌株及其它7种疫霉的8个菌株进行了4种同工酶电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种内菌株间4种同工酶基本一致.疫霉属种间酯酶(ES
辽宁省从1967年到1993年杂交育成大豆主要农艺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株粒重,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分枝荚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茎粗增加,生育期,株高,倒伏度减少,其中单株粒重,单株荚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5个大豆亲本组成的10个杂交组合F1、F2及其亲本,以朱军和Weir(1994)提出的二倍体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各种遗传效应进行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
以3种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大豆根瘤形成始期(二片复叶V2)和大豆生殖生长期间施用氮肥,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营养生长阶段的最佳追肥时间为根瘤形
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强抗,中抗,弱抗或不抗)大豆种质资源32个,在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气孔特性及气孔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作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