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生命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从小就在父亲的培育下,养成了勇于救人的品格。
  13岁时,一天她正在海边捡拾着牡蛎、小鱼、小虾。突然,有一个小孩落水了,她赶紧把装在瓶子中的牡蛎、小鱼、小虾全都倒掉,将瓶口紧紧盖上,不会游泳的她借助这个瓶子游到落水小孩身边,将小孩子救了起来。
  她就是1910年出生于距波兰首都华沙不远的小城奥特沃茨克的伊雷娜·森德勒。
  1917年,森德勒居住的地区暴发了大瘟疫,人们纷纷逃离,森德勒的父亲却选择留下来救治病人,不幸被传染而去世。父亲在临终前对幼小的森德勒说:“你要永远记住,如果发现有人落水,即使你不会游泳,也必须跳下水去救人。”父亲的这句临终遗言,成了她人生的座右铭。不过,她明白父亲的这句话,是要她不惜一切去救人。但她目睹父亲壮志未酬身先死,也让她知道,虽说救人重要,除了有勇气外,还要有智慧,这样救下的人才会足够多。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几个月后,纳粹分子把约50万名犹太人强行赶入华沙的犹太人隔离区,并在隔离区四周筑起高墙,在高墙内的犹太人每天都在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等煎熬。
  有这么多人“落水”,那时作为一名社会福利工作者的森德勒,虽说只是处于底层的一名普通护士,但她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秘密组织“援助犹太人委员会”。她想,自己不可能救下所有这些犹太人,但可以救下一些犹太儿童。于是她自告奋勇,成为拯救犹太儿童小组的领导人。
  森德勒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之瓶”,一头扎进德国纳粹掀起的浊浪恶涛中“游泳”着。她充分利用护士的特长,以预防传染病为由进入犹太人隔离区,悄悄告诉高墙内的犹太人:纳粹正计划把他们转运到一座集中营,然后进行大屠杀。同时劝说那些犹太父母,把孩子交给她,由她设法救出去。开始时有许多人并不相信她,凭着她一颗真诚的心和智慧,犹太父母终于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了她手中,她也就很快转身走入漆黑的夜幕。
  如何把孩子运出高墙,这既考验着她的胆量,更是考验着她的智慧。森德勒灵机应变,下水管道、手提箱、垃圾桶,这些都成了她运载孩子的工具或通道。倘若能以预防传染病的名义,把救护车开进高墙内,一次就能救出更多的孩子。当然这也同样会遇到困难,有些孩子不愿意离开父母,即使被抱上了救护车也喊叫哭闹。这时,森德勒就使劲地踢着提前放在车内的一只大狗,让狗的惨叫声掩盖孩子的哭闹声。纳粹看守人员往往会远离救护车,只因为他们害怕传染上疾病。
  孩子们出了高墙,也只是从魔掌中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她要把孩子们的姓名和真实身份写在香烟盒纸或手纸上,装入一个玻璃瓶内,然后把瓶子埋在朋友家中的一棵苹果树下,为战后重新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做好准备。之后,森德勒把这些犹太儿童安置在非犹太人家庭中,并为孩子们伪造新的身份。
  孩子们相对平安了,可危险却一步步向森德勒逼来,盖世太保终于发现了森德勒所做的秘密工作。1943年10月的一天晚上,十几名德国纳粹士兵包围了她的房子,正忙于工作的森德勒不幸被捕。她的同事得到消息后,以防万一,很快将那份装在瓶子里埋在苹果树下的名单挖出,藏在内衣中转移到安全地方。其实这只能表明同事的警惕性高,而森德勒根本不会说出这个秘密,即便是死她也要保证孩子们的平安。
  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纳粹秘密警察为从森德勒那里得到获救儿童的名单,对她进行了毒打和折磨,甚至用锤子和老虎钳砸碎、夹碎她的腿骨和脚骨,但森德勒始终坚贞不屈,未向纳粹警察透露出半个名字。秘密警察气急败坏,决定处死森德勒。
  森德勒用生命来保证孩子们的平安,她的平安也被同志们关注着。就在即将对她行刑的前几天,尽一切努力营救她的波兰地下抵抗组织,派了一个8岁女孩带着大笔贿赂买通了一个盖世太保的人,这人于是把森德勒列入已被枪毙者的名单,并帮助她逃出了监狱。
  不久,德国纳粹发现受骗,发出了通缉令,希望将森德勒重新抓获。逃出的森德勒,从此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生活,她在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仍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和拯救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孩子。
  纳粹德国战败后,森德勒并未向世人透露她曾经做过的事,而是继续默默地从事着社会福利工作。直到1999年,4名美国高中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调研作业时,这才发现了森德勒的事迹,了解到森德勒和她的同事们,于二战期间从纳粹魔掌中竟然救出了2500多名犹太儿童。学生们根据这一故事编写了一出戏剧,名为《瓶中生命》,该剧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兰等地上演数百场,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了表彰森德勒的功绩,以色列政府授予她“正义外邦人勋章”;波兰政府授予她“国家女英雄”称号;波兰儿童基金会向她颁发了微笑奖章,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儿童组织颁发给成年人的国际性奖项;2007年,森德勒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就是不会游泳,也要跳下水去救人”,这是一种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更令人崇敬的是,一个瓶子彰显了森德勒的智慧,让她战胜了浊浪恶涛,保住了孩子们和自己的平安,为历史河流書写了大善大美的篇章。
  (图/黄煜博 编辑/杨逸)
其他文献
果戈里,俄国著名作家,以勤奋写作著称。他每天都坚持写作,有时竟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他曾说过:“一个作家,应像画家一样,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有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不好……”他还说,“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样呢?”他自作解答:“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21岁的江西女孩汪荟,从小就是唱着妈妈教她的这首儿歌长大的。但是她从未想过,她长大后真的会在马路边捡到钱,不是一分钱而是一袋钱。  汪荟来自江西省鹰潭市的一个乡村,由于家庭贫困,她高中辍学后就出来打工了。她在餐馆里端过盘子,在玩具厂当过女工,还做过保姆……最后,她来到北京王府井柏树胡同的一家古玩字画店,帮店主打理书画生意。汪荟是个勤快的姑娘,店里
当你的眼开始被那朵花吸引,你的心将要被攻占;当你在心中深埋下那朵花的种子,你的肉體即将腐烂;当你的肉体深陷于那火红之中,你的灵魂即将消散。  越是美丽的事物常常越是有大危害!  当火红的罂粟在你身边开放,你是否会想到这美艳的花竟是这世间所有毒品的根源?就是那碧绿花梗中流动的乳白色汁液,在阳光、空气和水的作用下产生的物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传统。多少好人丢盔弃甲,抛家弃子,
1927年,16岁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在家乡迪克森市罗克河边的一个公园里,找到了一份救生员的工作,并且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期间,里根靠着过硬的游泳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共拯救了70多名溺水者,没让任何一名落水者遇难。  之后,里根离开家乡,先后从事过电台主持人、演讲师等工作,直至后来成为好莱坞影星、加州州长。  1980年,里根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入住白宫不久,他便让工作人员把自己年
玛丽亚是来自非洲塞拉利昂的女孩,从小就对中国许多艺术非常向往。2004年,玛丽亚以模特表演者的身份来到她向往已久的中国。一次偶然的机会,玛丽亚被川剧中的“变脸”惊得目瞪口呆,一下子入了迷,有了学习的念头。  2009年,玛丽亚报名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她苦思冥想,怎样才能从多才多艺的世界小姐中脱颖而出?这时,川剧中的“变脸”突然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如果能学到手,然后与非洲舞蹈相结合,那肯定很精彩。 
“同学,那个……你的作业本……是不是……还没有交?”徐微微说这话的时候,自始至终没敢看白简的眼睛。“啊,对了!在这里。我找找。喏,给你。”白简的声音好听而漠然。  每个人在班级里都会有几个关系比较铁的朋友,然后自动组成小团体。课间、放学,吃饭、聊天,来来去去就只有这几个人。“可惜我永远不是他的几分之一。”徐微微怀抱一摞厚厚的作业本,回头盯着白简与朋友打闹的身影,愣了一会儿,走开了。徐微微喜欢白简,
郑渊洁有一件特别牛的事,几乎无人能比:他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童话大王》,是29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要写书,还要写期刊,这么大的工作量,郑渊洁该忙成什么样?难道是每天埋头在书桌前创作,别的什么事也顾不上?  小王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特别崇拜郑渊洁。小王写作也有几年了,除了在报纸上发表几篇豆腐块外,就鲜有作品问世了。他总是对别人抱怨说:“工作太忙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创作。我要是也像郑渊洁那样,把全部
海因里希·西蒙是《法兰克福报》的一名年轻小编辑。有一次,他在一个聚会上巧遇到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由于一时兴起,西蒙竟壮着胆子,请爱因斯坦按照自己的想法,为《法兰克福报》的读者们编写几道“科技谜语”。没想到爱因斯坦居然当场爽快地答应了,只是要求发表时一定要匿名,而且不要一分稿费。  当西蒙兴冲冲地将此事汇报给报社的总编时,总编觉得这“根本不可能”,一定是爱因斯坦喝多酒了。因为据他了解,美国有一家著
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  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为清华园里的一道风景。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在图书馆,还是在青青校园之中的小路上,他都成为同学追逐的人物。而且,很多的同乡、同事也都很热心地为他牵线搭桥,
漫畫我是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