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领学生走出作文平庸的洼地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学生作文内容都是四平八稳、千遍一律,情感上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语言上贫瘠干巴。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教师们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素材的获得、教师批改作文的优化,加强阅读的积累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些较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生活;优化批改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初中生大多数都害怕作文,思想上也不重视作文。每逢作文课,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嚷嚷着不想写。霸王硬上弓,一篇作文憋上一个小时总算出炉了。最后出来的内容都是四平八稳、千遍一律,情感上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语言上贫瘠干巴。总之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学生作文平庸。
  面对如此现状,我开始思考解决之道。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多管齐下。
  一、激发兴趣 真情流露
  现在的作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考代练,学生苦不堪言。作文教学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考试的分数高一些。作文教学陷入了应试的漩涡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兴趣,激发情感,作文教学才有生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是个写人训练,题目是《我的母亲》。怎样让学生打开真情的闸门呢?偶然间在网上看了一个热帖《疯娘》,据传大家都是满含热泪读完的。找来一看,太感动了。我心中一动,以此为素材,对学生进行一个感动专题的训练。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唤醒学生尘封许久的记忆。然后教师深情朗诵《疯娘》故事,许多学生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同学们一边抹眼泪一边奋笔疾书,作文纸都被打湿了,一气呵成,写了一次最好最快的作文。作文收上来后,发现真的都是真情实感,毫不掩饰,虽然偶有重复,但文章涌动着浓浓的亲情,掩盖了所有的缺点。我很满意,也觉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情感,作文就会富有真情实感。
  二、观察生活 细节感人
  作文源于生活,观察是作文的源头。孩子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会观察生活,作文中要有细节,才能打动所有人。
  平时学生对周边事物基本上是无意注意,回忆起来都是走路吃饭上课睡觉之类没有什么可写的琐碎东西。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善于发挥调节作用,为学生营造一种写作氛围,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换成有意注意。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教授了写这类文章要注意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点。作文题目是写一处风景名胜,学生抓耳挠腮,几欲抓狂。正好学生将要去实践基地学习。那不如把这次作文放在这次活动之后。在游览前,我抓住这次机会,组织学生安排好怎样的游览顺序。到时观察海滨基地各种景物的特点。学生在我的指导讲解下,观察得非常仔细。随后归来我又引导他们把海滨基地各种景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此行下来很有写作欲望,作文写好后,效果较好,基本达到当初的教学预设目标。
  三、优化批改 提升能力
  两周一次大作,学生看到自己作文批改好已在一两周之后,这时间太漫长了。对于老师辛苦认真批阅的评语,仔细斟酌的学生太少,绝大多数学生只看个分数,顶多改正错别字就束之高阁了。作文批改的效果很差,如何在评改作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所以优化批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训练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滴泪成墨,研血成字,呕心沥血经过再三修改而成。更何况我们年幼的学生呢?一学期8篇大作,8篇小作草草而成,鲜有佳作。不少作品都是“次品”,而从“次品”打造成“正品”,正是花心思最多的时候。但每次学生都放弃了。所以学生一学期写了这么多作文总与佳作失之交臂。因此我觉得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作文写完之后,学生应从谋篇布局,斟词酌句等诸方面精雕细刻,反复修改直至佳作。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作文大赛和向报刊杂志投稿,争取获奖发表,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
  (二)引导学生互评互改。这样有利于教师从繁重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精心备好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评讲课;也有利于学生相互批改共同切磋,培养他们的分析欣赏能力。互评互改的方法是由四人小组作文最优秀者担任组长进行评改,其他三人再进行点评。在互评互改前,老师先把习作目标向学生交代清楚。具体做法:1.典型的作文作引导,老师先出示一篇学生作文,组织大家一起修改,形成示范,再让学生互评互改。2.以讲评引导。老师浏览全班作文后,就具有突出共性的问题进行点评,在学生中形成共识后再进行互批。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互批之后教师还要二次打分,对互批情况做适当的评点,不可一放了之。
  四、加强阅读 厚积薄发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讲一些“审题”、“构思”、“立意”、“选材”等一系列的写作技巧,学生在听的时候频频会意,但写作文时却无用武之地。我觉得倒不如让学生多上一些阅读指导课。学生阅读的少,写出来的文章味同嚼蜡。
  我们要设计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老师和学生必须都带一本好书进行读书漂流活动,在书的首页写上漂流寄语,然后放入图书角。老师和同学一起借来看,借期为一周。在每周阅读课上,老师先推荐自己所读书目之中的一篇美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让大家一起欣赏。而后每个小组把早已准备好的推荐美文朗读并说明推荐理由。每次阅读课后由每小组轮流形成一张手抄报,记载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们的阅读热情高涨。周复一周,学生的积累丰厚起来,这样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写作文时才会厚积薄发。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初中学生作文才能走出平庸的洼地,高效作文课堂才不会是梦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123页
  [2]《语文学习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42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反应中得氧或失氧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现在转入到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拓展: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由化合价升降直接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偏移。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教学相长;创设情境;调整教学方案  时光荏苒,在晋东南幼师从事化学教学工作不觉已然十年。些许感悟皆来自
【摘 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指的是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策略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
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爱立信以“网络社会”为主题,展示人类即将步入全面互联的网络社会以及爱立信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未来10年,我们看到的变
笔者在浏览一些国外的行业网站时,经常能看到国外运营商发布的一些调研报告,关于网络的,关于资费的,更多的是关于终端的,如英国的O2、美国的AT&T等,他们或者通过自身的渠道独
【摘 要】学校教育离不开德育教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学科,当属历史学科,这个学科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谈古论今,朝代变更中,我们每一个人在经历着他们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无不被他们的气势、计谋索感动,所震撼。而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 又把德育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历史;德育教育  在历史的教学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根据历史学科的有关内
器官移植已成为各种器官终末期病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伴随营养不良的器官移植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器官移植病人的预后.
【摘 要】学具操作,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根据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在学习时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具操作也就成为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通过学具操作,不仅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算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