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之漫谈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而言,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想要学好高中历史,就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 能力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45
  现行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就有学科能力这一难题。笔者把这两年教学的感受“提要”出来,仅供批评研究。
  一、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属于史实性的有“井冈会师”“五卅惨案”“《北京条约》”“黎元洪”“《论持久战》”“台儿庄战役”等。属于论断性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工农武装割据”“中外‘和好’局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爱国统一战线”等。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单一概念,但组合贯通之,成了“三大战役”这个复合型概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概念复合了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五个单一概念。参与“复合”的各个概念之间,是由其内在逻辑联系而成——或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包含关系、或并列关系等。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外有众多的理性化概念,“半殖民地”、“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运用时,不要抠定义、追外延、究内涵,能恰当地揉合于史便罢。
  二、纵横基本线索的能力
  历史是线索的交织品。基本线索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万千纵横有线索,万千变化有线索。会抓、会用历史线索为历史学科独特有之的一项能力。
  1.历史线索的两大类。
  在历史整体中,线索或隐或显地表现为粗细、长短、远近、中外、主从等;有曲线、直线、折线等;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战争的、社会过程的等。但是,按性质和作用分辨,只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两大类;按走向分辨,只有纵向、横向两大类。掌握了分类,就懂得了这项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2.基本线索的三重性。
  客观性,是它的第一性。主观性,为师生对它的认知(即“理线索”)。相对性,指它的起止时空限定和功效的特定范围。三相结合,才能抓准用好。
  3.基本线索的三功能。
  (1)贯通来龙和去脉,体现内在联系;(2)提挈内容和要点,利用抓纲织网;(3)明确趋势和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纵横这三项功能,可以让学科能力同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
  三、主渠道——本教材,可供领悟和运用的基本观点有: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前进和曲折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史上更明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等。
  2.历史学科基本观点。
  主要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观点,从基本国情和具体国情出发的观点,政权和政体的观点,反帝反封建相结合的观点,民主革命坚持三大法宝的观点,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等。
  3.摘选引用性的观点。
  指教材根据需要而摘引他处的观点,但不全是照搬照抄。(1)对纲领、宣言、政策、口号等的引用;(2)对人物言论的引用;(3)对著作的引用;(4)对定性、结论的引用,例如“林彪集团发动武装政变”“‘一国两制’的构想”、会议有关决定等。
  4.关键词语性的观点。
  这类关键词语是教材本身对有关历史事物做出的论断(观点、结论),随行文而出,处在知识网络的结纽处,带有点睛之妙。例如“新时代”“新高潮”“新探索”“新道路”“转折点”“标志着”等等,也是一种因史为论的“具体观点”。
  四、注重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辩证思维能力和基本观点之具体运用和体现,在能力构成中需充分“注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本教材显著地加强了对国际、国内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与论述,引言部分更加突出。
  (1)历史原因的主要类别: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在同一历史事物若干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者,是根本原因,余为具体原因;后者受制于前者。导火线是具体原因。②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③内因和外因,前者是变化的依据,后者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远因和近因,前者带有根本性。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历史上事事不无原因,事事不无结果。原因影响结果。因果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因果关系的表现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例如工农武装割据的“三结合”)。
  (3)借口:任何找“借口”或制造“借口”,都不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当予否定。
  2.寻觅历史特征的思维方式主要有:
  (1)跳跃式。例如,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分别反映了当时根据地的有关特点。
  (2)多边式。例如,分析近代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可以看到它同时具有六个特点。
  (3)切入式。重庆谈判是历史整体的切入点,由此可抓住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政治大局变化的特点。
  (4)综合式。19世纪末年帝国主义在华争夺殖民霸权的特点,就需要综合分析而获。
其他文献
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
期刊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对外贸易呈现出愈发繁荣的趋势,但是两者对外贸易的方式及特点又有许多不同。
在森工工作30多年来看到森林可采资源越来越少,经济效益日渐滑坡,作为一个老林业职工,就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高效林业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巴中市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边远山区、落后地区、贫困地区是对巴中最准确的概括.近年来,为
有人说历史像“木乃伊”没有生气,学起来没味,记起来困难.学生也常常怨声载道,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教与如何学就成了课题,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让历史跟学生接近
本文阐述了豫北群鼓的起源、发展等概况,通过全面了解豫北群鼓文化,来传承我国宝贵的民间文化,并号召有关人士探索保护民间文化方法。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origin, d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开放式的教育,它要求必须构建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系统,建设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队伍,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主
本文就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的情况,视具体部位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