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

来源 :资源与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营商环境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资源基础观视角出发,将“政策资源获取”作为中间桥梁,通过构建“营商环境-资源获取-技术创新”研究框架,并将2009—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不但深入探索了营商环境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而且还研究了政策资源获取在营商环境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竞争强度在政策资源获取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在营商环境的各二级指标之中,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3个二级指标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过于疏离则会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异质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营商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2)营商环境既可以直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促进政策资源获取以间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资源获取在营商环境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占营商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总效应的比重为0.806。3)市场竞争强度在政策资源获取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市场竞争强度越高,政策资源获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也就越大。
其他文献
为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选取内蒙古部分高校开展实地调研,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知与认同状况及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民族地区高校特点,从知、情、意、行四维度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方略。
期刊
从强基固本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的高度到课堂中挖掘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向同行,到突出实践育人的作用,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构建了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整体框架。
期刊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迅速推出了投资总量约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维持增长,扩大内需”。该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稳定了就业,有效抵制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长期来看,也留下了后遗症,例如受政策扶持行业以及企业出现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基建投资回报率降低等现象。这些后遗症的本质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下降。TFP反映了企业对资本、劳动等要素资源的利用情况,是企业生产效率的体现。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各国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经济体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国家之间、企业机构之间都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构成了相互关系错综复杂的一体化系统。金融行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行业,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其经济体的形势甚至全球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同时,金融市场的状况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在极端情况发生时,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2008年一场
学位
报纸
报纸
报纸
<正>2023年4月27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地方民族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论坛。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
期刊
2021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新提出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要求。强调要将以往碎片化的三者形成良性循环,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效能,完善更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我国上市企业的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强劲推动力。而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便捷的金融融资工具,能够将“静股权”转为“活资本”,用好该工具理应有效缓解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融资难题。但是目前多数学者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等方向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进行研究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