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实中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应该从其认知水平和所掌握的知识出发,提升小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要求和提倡学生用手中的笔描写真实的生活,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场景和过程呈现在自己的习作之中,同时巧妙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习作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一个道理:写作文就如同说话一样,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就是要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和真情实感传递给别人。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以自己的真实生活为题材,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的事、身邊的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的思想情感都融入习作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作文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可以将真情实感融入进去,让别人从文章中体会到自身的感受。
  如何针对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现状来展开分析和研究,找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显得很有必要。
  一、当前小学生习作现状
  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应该逐步展开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其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能力。因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正因为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实际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比较害怕习作。但不管怎样,作文依然需要学习,需要练习,需要提升。尽管当前我们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如果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不改变,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就会长期处于一个费时低效的误区。因此如何有效实施作文教学,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值得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当前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生习作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兴趣。大家都清楚,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因此,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其习作水平。当前我国小学生在作文习作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有一定的习作欲望,但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这类学生很喜欢上习作课,且情感和认知水平都比较高,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其采用正确的方式提升习作水平。
  二是没有习作欲望,对待作文习作保有消极的态度。这部分学生能够习作,也有一定的水平,但多数都是为了习作而习作。因此,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其习作兴趣,进而提升其习作水平。
  三是完全不愿意习作,对于习作持有对抗态度。这部分学生在进行习作时多数都是乱写一通,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达到教师规定的字数要求,甚至不抗拒习作。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习作方式,逐步提升习作水平。
  综合以上三种类型,可以找出我国小学生当前存问题的根源:第一是缺乏应有的生活观察力;第二阅读量不够,思维不开拓;第三语文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第四是失败率较高,严重挫伤其习作积极性。
  三、写实作文训练中的一些措施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为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文同样也需要加强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好词好句和一些精彩片段。
  首先,在课堂上应该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出发,指导学生按照背诵要求背诵课文和优秀段落和词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同时,充分体会词句的优美,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集结成册。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就可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予以积累,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坚持写日记的好处,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记下周围发生的新鲜、有趣、感人的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想法清楚地表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一个主动积累、自由表达的途径,能够让他们在积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进而写出内容真切的文章,促进其习作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在实践中积累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觉得缺乏素材,无话可写,其实他们并不清楚,习作的源头活水就来自自己熟悉的生活。如果学生不能自觉观察和留意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主动思考,那么他们即使看到了一些精彩的瞬间,也不会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之中。
  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实践积累。教师可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全景式地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开阔视野,用心感受和理解生活,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不断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更多素材。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习作素材,比如说对于春夏秋冬等四季变换的各类元素予以积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片段,为今后的习作构建良好基础。这样一来,只要学生的生活更丰富,那么其习作素材就会更丰富,自然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要让小学生习作做到“实话实说”,就要注意做到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在习作指导时,力求做到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表达,在习作中结合生活实际说属于自己的真话、实话和心里话,抛弃一些堆砌假话、空话和套话的错误做法,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认识大千世界、表达真实情感的过程。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经历也不丰富。所以在进行习作时,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教师的习作指导方法不到位,或者学生无法理解透彻,更谈不上应用。
  目前多数教师都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学生的思路已经被教师所限制,很难将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将自身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适时指导。这样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对学生做出指导性的评价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教师最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会从客观角度对文章的质量做出评价和判断,而学生在这一环节当中并不会获得较高的收获,甚至会因为教师的评价结果而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需要重视评价的方式和措施,积极采取指导性的评价,既要点明学生的优缺点,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己的缺陷。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从教师评价中有所收获,才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四、开展习作指导的有效方式
  (一)坚持生活化指导,走进学生的世界
  从小学习作课程安排的角度来看,小学一般每周会设置一次习作课程,课程共计两课时,时间为80分钟,教师一般会采取两课时连上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正式开展习作练习之前,教师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范文讲解或者为学生介绍一些写作手法、语法结构等基础的习作手段。
  这也意味着真正留给学生发挥的时间往往会控制在50分钟~60分钟左右,而学生则需要在优先的时间内进行命题分析、主題选择、内容架构的搭设以及文章的写作。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其阅读储量相对较低,写作能力较差,无法将脑海中的素材信息直接套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在真正开始落笔誊写之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甚至大多数习作课堂中学生会面临着无事可写的局面。
  从某种角度来看,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欠缺,而是小学习作教学中常见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和问题,学生在写作前所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而正是因为习作课堂偏离了生活本质,最终造成了这一尴尬的局面。
  因此,在开展习作教学时,教师及学校方面应当反思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让习作教学不在局限在课堂中,而是要走入到学生所生活的世界,在感悟生活的本质,去生活当中收集习作素材。例如:在开展习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下周的习作任务及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有目的性地去生活中收集习作素材。当教师的任务下达之后,学生不仅开始关注习作任务在生活中的各种体现,更会利用闲暇时间和课余时间提前对文章进行构思,甚至有的学生会自主抽出时间拟定写作内容。
  当习作练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必然的联系性之后,学生不仅在课堂中的表现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且所创作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的本质,文章的质量及学生的写作水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倾诉感情
  我校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前提前向各个班级下达的“六一”活动的安排事项,当学生在得知此事之后流露出了明显的不满情绪。通过与部分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学生对于学校活动安排的不满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认为活动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有的学生则对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颇有微词。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将原有习作主题进行了调整,调整成了“我理想中的六一”,并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文章创作。
  习作主题的调整是为了迎合学生们的生活事件以及情感需求,学生们在习作过程中的表现基本超过了自身的日常平均水平,即便是那些不擅长习作的学生也在有限的时间内“超额”完成了习作任务,其所创作的文章合乎实际情况,既表现了自身对于现实的无奈,又凸显了自己对于“六一”的向往,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远远高于自己以往所创作的文章。由此可见,在习作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永远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只有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个人情感,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三)重视学生的兴趣激发
  兴趣是小学学生的创作动力和源泉,当习作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属于学生的兴趣范畴时,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脑海中的丰富积累展示在文字上,从而让无从下笔、无事可说的习作练习发生根本改变。反观传统的习作教学,在课堂的初期阶段,教师会明确告知学生本次习作课的主题内容,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习作素材。
  随后,教师会选取一篇例文为学生讲解,告诉学生在创作相同的文章时,应当如何去进行段落的划分、进行文章的总结,甚至具体到词汇、语句的使用以及开头结尾的构思。
  从初衷来看,在习作练习前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可以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和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习作练习。但不可否认的是,详细讲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大多数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要求而受到较大的约束,自身的情感无法正确得到释放。尽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所创作出的作品符合常规认知,但由于缺少了个人情感,文章的质量不敢恭维。
  长期以往,学生对于习作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表达和宣泄,学生才能够在习作练习当中,将自己所学会的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现在作品之中。这样的文章是富有感情的文章,且在没有习作压力的情况下,学生会进入一种安心创作的状态和境界,文章的整体水准也会因为学生的专注而随之升华。
  若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宣泄,习作教学会变得索然无味,而教学的根本目的自然无法实现。因此,习作题材的选取既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宣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描绘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被动的写作练习转变为主动的创作,而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另外,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采用各种灵活的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对习作产生更大的兴趣,让小学生从讨厌习作逐步转变为乐于习作,主动积极地去积累素材,提升自身的习作水平。作为教师也应该提倡小学作文应该进行写实教学,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写出写实性习作。
  (责编  孟 飞)
其他文献
新课改大力倡导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在互动对话中生成发展。这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昭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教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和副班主任,深感平日的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在一定层面上其实是自己教育能力的释放,而继续读书学习不仅仅是一名合格教育者的职业操守,也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保留子宫改良式阴道手术方式对非脱垂子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86例非脱垂子宫疾病的患者,将其分为腹式组和阴式组,平均每组43例。腹式组患者,采用保留子宫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阴式组患者采用保留子宫改良式阴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阴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腹式组;术后体温明显低于腹式组;围手术
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过继免疫治疗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采集技术。方法:根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值,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运用Ficoll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却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
音乐是通过各种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符,在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组合中构成的。但要想唱好一首歌曲,就必须准确地掌握好音的高低和时值,视唱练耳恰好可以培养这种能力,它是训练读谱技能,培养音乐听觉灵感的基础。因此,视唱练耳,对学生学习音乐来说十分重要。可是,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视唱练耳的练习却是极为低效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其一,欠方法。很多教师始终认为视唱练耳是熟能生巧的一回事,认为只要反复练习,有失败
期刊
又是一年期末季,复习课浓妆重彩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高效的复习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并不容易。复习课的课堂,特别是数学课的复习课堂,教师也好,学生也罢,总纠缠于“练习——讲评——较正——再练习——再讲评——再较正”这样一个周而复始,单调枯燥,效率低下的怪圈。如何跳出怪圈,找到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是特别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
期刊
药物振荡器是用于抗生素等粉针药品稀释助溶的一种辅助仪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振荡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夹具式,另一种是凹模式,这两种药物振荡器均局限了西林瓶的体积,不
【案例】这是本班——一个普通班级的一堂常态课。“小朋友们,请大家再把这首儿歌读一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2)班正在学习《识字3》。 [Case] ​​This is t
徐振球校长非常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最近他又精心挑选了一组经典诗文,装裱后让原先挂在学校教学大楼每层走廊里的经典诗文“让位”.徐校长的这个举动是一个文化引领.文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