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生态观在洱海治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理洱海区域白族传统生态观、及洱海生态治理情况的调查,从白族村规民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方面分析白族生态价值观思想及实践方法,进而研究其在洱海可持续生态建设治理措施方面的现代价值应用,以期实现洱海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关键词:白族;生态观;洱海治理;生态建设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view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the Erhai region of Dali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the Erhai Se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Bai people's ecological values,idea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stoms,religious beliefs,festivals,etc.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values in sustainabl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im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Erhai Sea Basin.
  Key words:Bai nationality;ecological view;governance of the Erhai Sea;ecological construction
  洱海作为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白族人民的成长,与白族人民和谐共处,孕育了白族传统生态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洱海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洱海治理不应当只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更应当借鉴古往今来白族先民丰富的经验,运用白族传统生态观中积极的一面来配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达到实现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1.白族传统生态观的概念
  白族生态观是白族人民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是白族人民对于环境整体的把控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白族人民用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优美的风光、温和的气候条件、充沛的降水等等,为白族人民提供了优厚的自然条件。这些良好的自然条件,使白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白族传统生态观是由白族居民与自然相融,形成朴素的天人观,并把宗教信仰与社会道德相结合,运用到生态领域里才得以形成的生态观念。对于当下洱海治理的情况,不能只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还需要白族传统生态观中优质的思想理念对此进行可持续的保护,通过学习和借鉴白族先民的经验达到保护洱海的最终目的。
  2.白族传统生态观的内容
  2.1村规民约
  在大理白族的各个村落中,都有各个村落对于保护山林、保护水源、保护动物等的相关规定,这是一种古老的环境意识,也是一种最为现代的法文化观念。如大理市下关吊草村地母神庙内《永卓水松牧养利序》碑记载:“盖自天一生水以来,原以养人。水也者,源之远者流自长,必有得天时之善者也。不然,岁序之变迁靡定,天时之迭运无期。或遇天干有几年,遇雨水有几岁。则水之不平,亦人事之不明,特恐因水以起其事也。”[2]可以看出白族先民对于水资源的重视,反映出白族先民希望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的观念。如今洱海周边的各个村子里都写满了对于保护洱海的标语和村子的相关规定,以村规民约对村民破坏洱海的行为进行约束。例如大理市凤仪镇为了充分响应对于洱海保护的号召,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带领全村人民实行“三清洁”的做法,共同清洁好村里及洱海周边的卫生,鼓励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好村规民约在洱海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大理镇龙龛村委会的龙下登村也做出了相关规定,不得在洱海边上堆放私人物品以及不得破坏村内公共场所的卫生;不得砍伐洱海边上的树木,打捞湖中的水生植物,捕捉水鸟;不得向洱海和沟渠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这些都体现出村规民约在洱海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2.2风俗习惯
  生活在洱海周边的白族先民自古以来就意识到洱海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阳光、空气一般是不可或缺的,以至于产生了对水的崇拜,这种对水的崇拜所产生的力量,往往被“神”化,被赋予“神”的光环,从客观上来说促进了对于水的保护力度。例如白族居民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小孩会被老人带到平时取水的井旁烧香磕头,并且教育小孩不能往水里乱扔垃圾果皮,这样做会会加重井里“水神”的负担,是有违道德的行为。由此可看出白族居民在这种传统风俗习惯的驱使下,大家都安分守己,不敢侵犯神灵,对于保护洱海来说,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
  2.3宗教信仰
  自从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道教的生态思想开始传入给白族人民,白族特有的本土崇拜中,道教所祀奉的水神、山神、土地神、日神、月神、风雨雷电之神、牛神、马神等神祇几乎都有[3]。道教的传入对于广大白族先民的自然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道教的理念在于人源于自然、人要顺从自然、不得违背自然,白族先民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懂得世間万物都具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无论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想要得到神灵的庇佑,得先做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例如在大理市海印村就建有文昌宫,每逢大年初一,村中的白族居民都会先去文昌宫“请天地”,再到龙潭水井处“请水”,以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并保持吃素食、放生鱼虾、清洁环境、保护大自然等做法,这对洱海保护来说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行为。
  2.4节日庆典
  白族传统节日十分的多,比如绕海会、渔潭会和白族火把节等,与洱海相关的绕海会更是传承了上千年的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崇水观念,成为洱海周边白族居民传统生态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绕海会也称之为“耍海会”,活动时间长达一个月,在活动期间,洱海周边的白族村民都纷纷赶来泛舟戏耍,场面极其热闹。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在才村举行的耍海会,这一天里各个村子里的龙舟都来才村进行比赛,旁观者数以万计,据说此次活动是为了纪念英雄段赤诚勇斗蟒蛇所举办的。村民们一起划着龙舟唱着歌,祈求神明保佑一年里都能平平安安、风调雨顺。“耍海会”规模之巨大在云南古代的节庆活动中也是十分少见的。如今的“耍海会”虽然已从最初的信奉神明演变为大型的文体活动,但是白族人民对洱海的敬畏与感情从未改变,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让白族人民能够时时刻刻牢记洱海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每一个白族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白族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3.1为居民提供与洱海和谐共处的理想模式
  《词记山花咏苍洱境》是由明代白族学者杨黼所创作的,词中描绘了白族居民与洱海和谐共处最为理想的境界“苍洱境”,只有治理好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才能建成这么一个充满着白族文化的理想家园。自古以来洱海周边的白族先民在与洱海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两者建立起了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朴素的生态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运用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保证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向着协调的方向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洱海的治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3.2加强了洱海生态文明的建设
  对于大理市洱海生态文明的建设来说,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做到行动与思想上的统一,
  形成广泛共识,加强白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建设,采取參与式环境治理的手段,以白族传统生态文化的观念加强对洱海治理的力度。在白族传统生态观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早日建成“苍洱境”的理想家园。
  3.3完善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洱海白族先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成长的时间里,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白族居民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出白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强大的适应力。比如各个村子不断地修改更正关于保护洱海的村规民约,致使现在大多数村民都已清楚的认识到洱海不仅仅是只关乎自己的生计,更是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以前的村民如果往洱海里乱倒垃圾是没人会理会的,而现在很多村民自愿成为志愿者,主动清扫洱海中的垃圾,遇到乱扔垃圾的村民或游客,会主动劝说教育不能这样做。大多数洱海周边的村民都已意识到,洱海的资源并不是永久的,只能有节度的开发和利用。由此可见,白族传统生态观完善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保护洱海所提供的价值不可估量。
  4.白族传统生态观在洱海治理中的应用
  现如今对于洱海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针对洱海流域内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系统以及进行有效的截污工程,二是通过实行“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行动及“六大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对洱海现如今所面临的污染进行治理。但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只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治污的话,达不到根治的目的。追求高产值高收入的农业生产以及高速发展的旅游业都是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最为主要的原因。归根结底,洱海流域外的治理比流域内的治理更为重要,应当充分发挥白族传统生态观对洱海流域外进行治理,实行参与式环境治理,鼓舞广大群众参与其中。
  通过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一些不良行为规范,进一步达到保护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例如下关镇洱滨自然村的村规民约规定:“一、树立保护洱海、保护田园风光的思想,不乱扔、乱倒垃圾、秽物,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排污水进入洱海,不乱扔农药瓶及废旧电池等有害污染物。二、不得在封湖休渔期间进入洱海进行捕捞作业,不得使用违禁渔具进行捕鱼等”。这些条条规规都反映了村民们对于保护洱海、积极参与洱海治理的态度,只有全民出击,充分发挥白族传统生态观的作用,才能使治理洱海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再者通过宗教信仰来加强对洱海环境的治理,大理本地的莲池会是对于保护洱海具有积极意义的宗教组织,教会流传时间较久,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要成员。莲池会的理念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不希望这个平衡被打破。莲池会的生态观念包涵着对万物的怜爱之情,仿佛世间万物都是教会经母的孩子一般,受到经母的疼爱。将莲池会的生态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洱海污染的问题,莲池会的经母认为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莲池会成员会为此向上天祷告,请求免去惩罚,同时也会回家告诉自己的子孙不能往洱海里乱扔垃圾,不要过度捕捞,不能违背大自然。对于洱海的治理来说,莲池会的理念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
  每逢三月街、绕三灵、耍海会这些重要的白族传统节日的时候,正是人最多的时候,举办各类有关保护洱海的活动,呼吁人们保护洱海,鼓舞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参与式环境治理的作用。参与式环境治理需要以洱海周边的各个村子为单位,建立社区参与组织,将社区建立成一个具有环境保护、生态调节、社区教化功能的生态社区[1]。一方面激发当地白族居民参与环境的主动性,增强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为洱海流域的保护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相关部门对洱海治理的效率,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白族传统节日呼吁广大群众参与到其中,形成一股由下而上的敦促力量,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洱海流域的治理中。
  总之,对于洱海湖泊的治理,已经不再是关靠科学技术手段的工程治污所能解决的,所以必须做出一定的转变,由依赖科学技术手段的工程治污转变为渗入当地白族传统生态观的综合治污,流域内的污染由工程治污解决,流域外的污染充分发挥白族传统生态观的作用协调好白族居民与洱海之间的关系,白族传统生态观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结合,是保护洱海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小柳.参与式流域环境治理——以大理洱海流域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64-69.
  [2]孙菁亚,张锡禄.从大理古代碑刻看白族传统的环境保护意识[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S):251-253.
  [3]黄建中.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白族本主崇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66.
  作者简介
  杨涛维(1994-),硕士研究生,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通讯作者:张云(1973—),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施工凭借着高效的施工速度,美观的使用效果,对传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进行了取代,在工程发展中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当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制作工艺的要求,以及相关质量的控制措施,工作人员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强化这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钢结构;制作;工艺要求;质量控制  由于钢结构具有较大的跨度,且利用空间较为宽阔,能够取得快节奏的施工效果,所
期刊
摘 要: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气工程的统一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电气设计和故障诊断带来更多便利,对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有着较好的支持作用。为充分发挥智能化技術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作用,本文就针对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
期刊
摘 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周代各式各样的饮食文化,纵观《诗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已经有了很多食物的名称、种类、烹饪方法等内容。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诗经》中亦可以了解到周人的饮食文化以及礼仪习俗等。本文旨在通过《诗经》中的食谱,对《诗经》的思想文化内涵、中华饮食文明作更深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诗经》;食谱;饮食文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近年来建筑事故却依旧频频发生,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的质量问题俨然已经受到了当前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筑企业务必要加以重视。当前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虽然获得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升级,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建筑企业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
期刊
摘 要:中药注射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运用日益广泛,但有关其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也不断增多。中药制剂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质量控制以及发展前景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质量控制;前景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
期刊
摘 要: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也要认清楚在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关键点还没有完全地进行规范化,在某些地方的发展上缺少一定的规律。总之,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保持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不败地位。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期刊
摘 要:随着云计算在数字档案领域的逐步应用,档案机构在云计算环境下也改变了服务模式。档案机构虽然能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支持和促进档案管理的工作建设,但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和解决,其中安全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相关概念与特点,云计算在数字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并对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针对性防范策略。  关键词:数字档案资源;云
期刊
摘 要: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基层文化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适应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要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变得越来越吃力,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定要加强并且要对文书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信息化的加强才行,通过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和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的
期刊
至今,北美牙科教育的发展无论从各方面的发展上已经较为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了解北美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情况,将有助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通过翻阅资料以及对几篇英文文献的整理,分析,分别从以下对文献进行剖析和概括。  一、对北美牙科学校临床教育的现状  (一)临床教学的研究  早期关于有效临床教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学教学领域中,系统性的研究开始于David Da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