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新发展

来源 :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①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不仅深刻揭示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明确了法治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国家统一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现实问题,法治对于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国家统一以及统一后港、澳、台地区的治理,不仅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法治能够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场域.因此,在推进国家统一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新发展,坚持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全面贯彻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治港、治澳方针,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其他文献
在波兰尼看来,现代社会中的市场扩张与保护性的“反向运动”同时存在,是任何存在市场经济的地方都会面临的问题.城市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引擎,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市场扩
法官责任制度蕴含着"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司法技术逻辑与"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逻辑,二者在某些案件中会呈现明显的张力.法院作为法官责任制度的实施主体,需要在双重逻辑之间进行价值衡量.法院为了追求安定和谐的治理效果,一方面,通过层级化管控使风险在组织内部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当风险发生时,以政治理性优先的方式对法官进行问责处理.这样的做法不仅加深了法院治理的难度,还可能引发新的司法公信力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完善法官声誉认同机制以及加强法院信息化管理与科层式管理之间的互动融合,适当调试法官责任制度的双重
泛在的社会风险、剧增的社会治理难题以及复杂的失范行为等多重挑战全面地激发了刑法的扩张性与严厉性,使刑法对社会生活的介入愈发广泛和深刻,造成了刑法的异化,即刑法的政治化、工具化与技术化倾向.欲从根本上解决刑法的异化问题,必须在现代法治逻辑下再度寻找刑法的根基和刑法的信仰.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历史脉络梳理国家权力的演化历程可知,国家的刑罚权来源于公民权利的转让,其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而保障公民权利依赖于作为法治国之体现的罪刑法定主义.因此,刑法的根基是保障公民自由权利,刑法的信仰是罪刑法定主义.滥用刑罚会动摇刑法
对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应当从实体与程序两个维度予以考量.为了更为细致地考察实体与程序因素对民事诉讼制度建构的影响,还必须对实体维度和程序维度的各个具体面相予以分析考察,因为即使在同一维度之中,不同的面相对诉讼制度的建构亦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维度之中,各种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紧张关系,例如,在程序维度中,各诉讼价值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除此之外,基于实体和程序之间的立场差异,实体与程序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因此,在建构诉讼制度之时,必须注意妥当处置这些紧张关系,以实现程序法的工具价值,并在实现其独立价值的过
我国《公司法》对实体性规范的过度倚重导致了法律的结构性失衡,既无法妥帖应对当前的公司治理问题,也难以容纳适应时代的制度变革.这渊源于我国公司制度发育初期的制度供给的匮乏、域外法借鉴的实体法偏好、民商合一的传统、经济规制理念的惯性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欠发育.程序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外是彰显公司独立人格和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机制,为公司纠纷的解决提供相对公正的裁判标准,对内提供公司制度演化的开放结构,为公司决策注入确定性和合法性.实现程序转向的《公司法》既可以保障当事方的权利,又可以限制权利的恣意,实现强制与
理解当下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情境下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政府治理模式适
基于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统领性地位以及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关键作用,关于宪法的思想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引领着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新实践.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期刊
基因技术的不断推进唤醒了人们对基因权利的深切需求,但当下"个体—国家"模式的国际人权法以及相对僵化的人权结构很难应对这场基因医学实践.原因在于基因遗传信息不仅具有个体识别性,还具有家庭延续性、群体关联性以及预测未来风险的能力,多元的基因利益塑造了基因权利的个体与共同体、此在与未来的多重维度.在生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些维度间的紧张关系愈演愈烈,个体基因的批露会引发群体的污名化,基因编辑和人类克隆也容易贬损人类尊严甚至影响整个人类共同体的命运.为更好地应对这场基因实践,需要全面考虑基因信息在持有、流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及其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权
期刊
性骚扰的本质是涉性的骚扰行为,追求性别平等是"性骚扰"一词出现并引发法律规制议题的初始动因,而权力滥用与性骚扰的耦合是性骚扰法律治理的难题.性、性别和权力构成理解性骚扰法律概念的三个维度.法律对性的调控主要体现为关于性的禁令和对性自主原则的承认,结合这两个方面,可以确定性骚扰成立的主要情形.从文本上看,我国法律在早先时候主要将性骚扰规制作为对女性的一种特别保护措施,《民法典》的颁布完成了性骚扰概念的去性别化.在实践层面,权力滥用与性骚扰常发生耦合.确保制度性权力的正当使用,是对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内在要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