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onv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信息技术教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以期引起同行和学界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地位;核心价值;理论基础;课程形态;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教学评价;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
  从2001年至今,经过10多年的理论研究、整体推进和实践探索,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不少课题值得我们值得思考和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的探讨
  纵观国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体现了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显性课程形态的比较共同的认识。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学生信息素养仍然处于较低层次,这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提升。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基础建设水平、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现代社会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提高公民的信息素养。如果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将会有许多学生无从接触信息技术,从而远离信息活动,造成信息素养缺陷,产生“数字鸿沟”,这不符合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来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全面、整体提升信息素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没有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许多重要知识、内容都难以组织到其他学科体系中去,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以及已经进入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智能机器人的知识与操作等等。
  因此,国外的实践检验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决定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并不会消失,其地位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强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的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应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素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个体达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再度关注。信息技术的变化是迅速的,信息素养总是不断变化的。目前,国内外所界定的信息素养是一种低层次的信息素养,它并不是信息素养的全部。真正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超越表层,并能应用创造性、革新的思维到问题中的人,正是具有这种信息素养的人有多种策略去处理信息技术问题,对迅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快速地做出反应,并能满足作为信息技术社会自我增效的成员的需要。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课程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与生活和生涯有关的知识、兴趣和动作技能,改善生命质量;能够从信息技术变化的生涯发展角度来理解生涯;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发展基本技能,能够意识到并能对工作场所的信息技术变化做出回应。具体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共11条。
  三、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基础的探讨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学科,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对其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是学习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理论为该学科自身理论的形成、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几种学习理论,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学习活动中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内在动能,给信息技术的设计和运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观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的掌握靠外界的强化作用,而忽视人的内在因素;认知主义学习观强调的是智能的培养靠人的因素,而忽视外界条件;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情感教学,关注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客观主义学习观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灌输传递而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则认为,学习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信息、建构知识体系,而这种解释与建构是各人各异的,它特别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
  几种学习理论存在明显差异,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来说,建构主义学习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习观已经过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起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有时甚至需要“强化”,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传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各种学习理论观点的合理部分,全面了解它们的应用价值,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加以合理地综合利用,来指导教育实践。
  四、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形态的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问题,其实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形态问题。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形态有三种模式:一是独立模式,是指独立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向其他学科和领域扩展;二是整合模式,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三是开放模式,是指将技术通俗化,通过提供社会生活中的任务实例,以及基本设备和必要的提示,由学生在任务解决中达成课程目标的方式。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立模式、整合模式以及开放模式是共生共荣、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是合理有效的模式。   教育部在2000年10月颁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几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
  因此,要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同时,加大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深层次整合的力度,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摆脱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和认知工具的层面,向全面发展和纵深发展推进,形成有机的整合课程。这种整合课程可以是以信息技术课程或其他学科课程为主体的整合课程,也可以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形成的超学科的整合课程。
  五、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面对一个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格局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大特色,比如,在教学模式方面,从原来统一的、单一的,逐步走向现代的、多元的教学模式。从大的方面,教学模式有自主性教学模式、合作性教学模式和探究性教学模式等。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我们提出了十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自主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等。钟志贤博士则归纳为: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等。对于课程的组织形式,则由原来的零起点、一视同仁、统一教学向后来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发展。教学模式的丰富、完善和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和效果,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六、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地设计开发了数量可观、品种繁多的相关教材。从1984年以来,国家有关机构和各地区组织相关的专家和信息技术教师开发出版了200多种不同版本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如由祝智庭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信息技术》;由顾建军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信息技术》;由陶振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中教科书(实验本)《信息技术》等。通过国家的审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有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等六种。我们通过对多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深入研读,探究分析,概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由模块化向主题式发展;教材改革:由零起点向差异化转变;内容安排:由知识性向思维型贯穿;教学目标:由一二维向三维度要求;课程评价: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考量;教材开发:由教科书向立体化建设。希望能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出版提供参考。
  七、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探讨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评价方法上,出现了两种比较片面或极端的做法:一种是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加上机考核的方法,只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掌握的情况,这种评价方法不够全面;另一种则因为信息技术不是主科,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不重视,基本上采用随意的、简单的单一鼓励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为新课程之一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评价就是要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种做法显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评价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误区,其考核内容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发展,而第二种做法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但是“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并不等于不要评价,不等于评价的简单化、随意化和单一化,不等于放弃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不是更容易,而是要求更高、更全面。
  现在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比较全面合理有效。比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过程的全程化,有前测、中测和后测等;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考核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信息素养,有笔试考核、作品提交和档案查阅等;评价作用的全面化,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合理、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对提高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问题,仍然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强调:“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是一个包括观念、理论、技术和教育实践的综合目标和系统工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l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是国内外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比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内涵与实质、途径与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等,需要搞清楚、弄明白和掌握好。
  九、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
  进行职业规划,生涯设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和自身专业发展,是每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学科教师专业化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研究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重点问题,是保证和拓展教师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动力之源。目前,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已从教师的职业生涯开始转向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十分重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提高人类自身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完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坚守职业理想,秉承崇高使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生只做一件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经历什么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无论遭遇任何艰险打击、困难挫折,只要我们坚定方向,明确目标,把工作当信仰,鞠躬尽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生理想,取得最后成功。
  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探讨以下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智慧、影响因素等;我国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等。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3]赵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电化教育,2007(7).
其他文献
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  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李老的两个儿子,曾经是、如今也是他们老两口的骄傲。夫妇俩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取得了高学历后,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
期刊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可具体到教育现实中,孩子从小就肩负着应试的重负,在一个又一个的考试中,丧失的恰恰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技能,沦为考试的机器、生活的工具。学习的乐趣、道德的修养和品格的砥砺,统统都让位于升学和就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了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的空洞口号。而作为中国甚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功能和任务的认识,不仅到位,而且具体。它一方面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
期刊
(2014年6月16日)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13年11月份起,省里开始着手调研、起草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历经7个多月,九易其稿,今年6月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高规格出台。其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修改,教育厅相关处(室)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反复沟通、测算,多次、广泛征求
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  家家《月圆花好》,户户《凤凰于飞》。  ——白先勇《上海童年》  1951年4月的一天,上海广慈医院,电影《和平鸽》正在这里紧张拍摄。扮演护士的一位女演员,在拍摄一个抽血镜头时,突然情绪失控,在片场又哭又笑。工作人员赶紧将这位女演员送到上海虹桥医院,经医生诊断,她精神病复发,不得不入院治疗。  这位女演员就是著名的“金嗓子”、中国最早的两栖明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现状,分析了贫困生主体的现状以及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优劣,并从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方案。  关键词:中职生;贫困生资助;心理贫困;有偿资助;心理助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得不到社会重视。在传统人才观的影响下,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首选的还是让孩子就读普通高中(哪怕需要缴纳不菲的择校费也在所不惜),进入高校。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如果就读职校,根
在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实践,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
摘要:随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当前大学的体育教学已经逐渐成了高等教育课程当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对于人才的培养上,都是需要全面的综合性人才。高等学校的课程中,体育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培养全面的精神意志,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大学足球运动作为一项重要体育运动,对其进行有序管理,对大学的体育运动管理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大学足球运动在体育管理领域所遇到的困境入手,并且以此为例,剖析如何健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与左宗棠是密不可分的,两人相互成就。一个在军事上屡建奇功,政治上也平步青云,另一个则在商界一往无前。这两人组合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  然而他俩却有一对享有盛名的厉害对手,而且实力也强大无比。左宗棠的对手,是李鸿章;而胡雪岩的对手,则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另一位红顶商人盛宣怀。  01  盛宣怀1844年生于江苏常州,不同于穷小子胡雪岩,盛宣怀是个官二代,出身官宦世家。据他
期刊
本文简述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主题,从信仰偏颇、关系不和、师风不正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生命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师德建设入手,帮助学生从认知、实践、情感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