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阵地,已全面开启了校企融合办学模式。学生通过接触校企文化,能够明确企业管理的需求及规范,有助于成功地实现校企的对接。因此,要求高职思政课必须实现与校企文化的对接,并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校企文化对接;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思政教育是解决人们思想问题和立场问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是以文化的形式进行感化、传承和调控,帮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是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完美对接,能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学特点分析
1.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正逐步加深,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意识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优秀的企业文化经过扬弃和沉积后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影响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规范。高职思政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技能基础,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
2.和谐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事物的相互作用和普遍联系,注重和谐性和整合性。学校借鉴企业的优秀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在教学中注入团结、理解、信任、宽容、支持等和谐元素,将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引入先进的制度文化,保障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
3.发展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校企文化对接的前提,校企文化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动力。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经验少,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单一,缺乏抵抗能力和识别能力,因此,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和推广企业文化,必须以政治文明建设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先进事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用时代力量和丰富经验去感化学生,培养他们踏实肯干的精神。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注重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已成为多数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牢抓社会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社会实践纳为教学内容;实行校企结合制度,委派企业优秀代表到校园为学生演讲,设立企业实习基地,并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此外,学生在企业进行培训或者实习时,思政课教师要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把企业作为教学一线,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优秀的企业蕴含着浓厚的企业文化,通过分析和研究企业文化,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校园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思政教学理念和企业管理思路,构建企业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能使思政教学服务于企业,为企业融入思政理念,在企业中给予学生思政课程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经典文化传输到校园思政教育中,为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提供实践教学基地。
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和政策的支持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育经费等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要顺畅,合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校方在制度建立中起到主导、激励的作用,能辅助教学制度的构建,加快思政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4.建立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建立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思政教育是不断学习、积累与升华的过程,评价也应当是多角度、多方位、全程式的分析。评价考核的范围要涵盖学生的日常表现,在企业培训基地实习的学生由企业进行评价,实践考核的结果要计入教学成绩。
5.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要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措施的构建必不可少,保障措施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金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等;要切实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对接工作中,避免思政教师断档的出现,统筹安排企业和教师的实践教学时间和地点,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和协调。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规模正在逐年扩大,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构建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受到重视,高职院校要深入分析、实践和研究校企文化的对接概念以及发展形势,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琳琳.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3(12):36-37.
[2]张音宇.高职商贸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2(5):56-59,64.
关键词:校企文化对接;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思政教育是解决人们思想问题和立场问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是以文化的形式进行感化、传承和调控,帮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是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完美对接,能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高职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学特点分析
1.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正逐步加深,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意识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优秀的企业文化经过扬弃和沉积后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影响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规范。高职思政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技能基础,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
2.和谐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事物的相互作用和普遍联系,注重和谐性和整合性。学校借鉴企业的优秀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在教学中注入团结、理解、信任、宽容、支持等和谐元素,将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引入先进的制度文化,保障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
3.发展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校企文化对接的前提,校企文化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动力。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经验少,对待事物的看法比较单一,缺乏抵抗能力和识别能力,因此,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和推广企业文化,必须以政治文明建设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先进事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用时代力量和丰富经验去感化学生,培养他们踏实肯干的精神。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注重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已成为多数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牢抓社会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社会实践纳为教学内容;实行校企结合制度,委派企业优秀代表到校园为学生演讲,设立企业实习基地,并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此外,学生在企业进行培训或者实习时,思政课教师要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把企业作为教学一线,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优秀的企业蕴含着浓厚的企业文化,通过分析和研究企业文化,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校园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思政教学理念和企业管理思路,构建企业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能使思政教学服务于企业,为企业融入思政理念,在企业中给予学生思政课程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经典文化传输到校园思政教育中,为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提供实践教学基地。
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和政策的支持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育经费等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要顺畅,合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校方在制度建立中起到主导、激励的作用,能辅助教学制度的构建,加快思政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4.建立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建立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思政教育是不断学习、积累与升华的过程,评价也应当是多角度、多方位、全程式的分析。评价考核的范围要涵盖学生的日常表现,在企业培训基地实习的学生由企业进行评价,实践考核的结果要计入教学成绩。
5.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要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措施的构建必不可少,保障措施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金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等;要切实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对接工作中,避免思政教师断档的出现,统筹安排企业和教师的实践教学时间和地点,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和协调。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规模正在逐年扩大,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构建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受到重视,高职院校要深入分析、实践和研究校企文化的对接概念以及发展形势,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琳琳.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3(12):36-37.
[2]张音宇.高职商贸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2(5):56-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