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小说的视野中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技巧。本文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视野中的边界,探讨了根源于拉美历史的“魔幻现实主义”,深入分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被掩盖的视野及其“情欲叙事”与“土地叙事”,并以阿莱霍·卡彭铁尔及其作品为例,说明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统一不可割裂。
  关键词:当代小说 视野 情欲叙事 土地叙事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是为了秉持、坚守一种理想,而中国文学的视野主要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拉美小说开启了小说美学大门,其核心特征是“标准的对抗”,具体地说,表现在以非线性的时间处理手段以及赞美式的空间描述来揭示苦难主题的实质,最具代表性的就阿莱霍·卡彭铁尔的作品,即对现实文明进程的有意模拟。
  一 当代小说视野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边界
  德国艺术评论家弗朗茨·罗首次在他的著作里提出“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当时主要是用来说明绘画艺术富于幻想的夸张构思,以及独特原始艺术的神秘。后来,阿杜罗又把这个术语运用于美洲文学评论,以突出某种文学方式的现实富于诗意的猜测,在20世纪8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开始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流行起来,拉美文学在80年代刊物上公开露面,受拉美的历史与国际金融力量资本运作影响,拉美作家将外国先进文学与本地文化传统交融在一起,因此,中国文学界认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外在于文学,是其文化体系自身的产物。
  至此,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许多感官性的创作,换句话说,可以看成是“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对接,受拉美小说影响,使得本土文化而被赋予超越世界的使命,即呈现出非故事性、荒诞、梦幻、超感觉特征。如莫言创作的小说《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中,其实就是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宣言,它体现了“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创作思想,而莫言的《生死疲劳》借言“六道轮回”,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意识的一种体现。
  中国文学界对拉美小说研究主要针对魔幻现实主义,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但它仍以一种具体的现实为依据,只不过是像魔术师变幻或改变本来面目,将具体现实通过作家的想象上升到幻想,所产生的效果如同观看新式剧目令人赞叹,简单地说,它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这种小说事件即使是真实的,作家也会使用夸张和荒诞的手法让人们产生虚幻的感觉。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中国文学界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看法可归纳为拉美大陆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浓郁本土相关文化特征,以及拉美大陆奇特的自然、人文现实,并于文学技巧上借鉴了超现实主义手法,认为它是用美学的新突破来表达神奇的现实。
  二 拉美历史的“魔幻现实主义”根源
  拉丁美洲的文学创作大多以反映拉美百姓苦难为主,魔幻现实主义与拉丁美洲的文学存在着一种替代关系,中国当代小说视野将拉美的当代小说放在这种替代关系中,即脱胎于超现实主义的“神奇现实”表达。
  1 “神奇的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理论来源于卡彭铁尔的“神奇现实”表现手法,卡彭铁尔是国内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卡彭铁尔认为“神奇的现实”必须来自现实,来自一种非凡的灵犀,现实本身的所有变革都是神奇的,神话、传说等地域传统文化是作品基石,是来自对现实的光大和升华,“神奇的现实”中神奇在于现实。
  如卡彭铁尔的《〈人间王国〉序言》,在这篇文章里将“神奇现实”与“超现实主义”进行了区分:“神奇现实联想……是对现实的丰富进行非凡的别具匠心的揭示……缺乏信仰的神奇(譬如超现实主义者们多年来所做的)不外是一种文学伎俩……”,从而说明“神奇”立足于拉美大陆深厚的现实。是拉美的土著信仰和神话资源赋予了卡彭铁尔小说人物变形的艺术性,在我国当代小说视野中,卡彭铁尔在《〈人间王国〉序言》的核心是在欧洲与拉美中进行了选择,即 “神奇的现实”,我们也称之为或魔幻现实主义,也是通过其作品的说明,与超现实主义进行了区分。换句话说,这也是拉美小说重要的现实性的根源,也可以说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选择了后者,正如《序言》中直接阐述“神奇现实”为:“我天天接触堪称‘神奇现实’的事物……神奇随着这些原原本本记述的时间……这一切便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神奇色彩。作家重视拉美大陆的种种神奇与奇特,明确地提出了拉美与欧洲的不同。
  因此,在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对于中国当代小说来说,应该探索的是拉美作家对欧美文学传统的态度。欧洲文艺可以追求“纯粹艺术”,“魔幻现实主义”则借鉴了欧洲先进文学潮流的结果,从这一点说,超现实主义对“魔幻现实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以拉美命运的眼光来审视世界的视野。
  2 “大陆的生命”
  在中国文学视野中,“大陆的生命”来源于拉美本土,落后是文明的后果。巨大的浩劫积累了足够的破坏力量,反映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使生命的矛盾来自于外部的启蒙文明。魔幻现实主义根源于拉美大陆的殖民历史,它代表了拉美对抗世界的不合理制度。
  米·安·阿斯图利在《危地马拉周末》中书写土著文化和民间传说气氛写道:“富有魅力的沸腾的蛮荒世界。”安·阿斯图利把极深刻的现实主义与诗的丰富意境连在一起,形成梦幻与现实的融合,并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对外来殖民主义的坚决反对。因此,拉丁美洲人尊重生命、自然和他人,他们有着自己更加符合人类长久利益文明的文化传统和信仰,阿斯图利亚斯就是力图构筑自己拉美的诺亚方舟,以建造“大陆的生命”,这也是我们所认为的“魔幻现实主义”立足于拉美土著文化的根源之一。如作家在他的《绿色教皇》中塑造的魔幻式的英雄人物其实是表现资本主义历史以来,在土地、奴隶、战争、自由、文明中重起的决定性影响,由于它的存在,造成了拉美的苦难链条。小说描绘了帝国主义侵占拉丁美洲“世界上最好的良田沃土”的经过,主人公自认为霸占别国土地是给人家的“进步”,作品书写了:“沾满泥土的脚灼热得发疼……他们匆匆走过去,无处容身。”讲述了“大陆的生命”中“神奇”、“魔幻”的真实现实处境。   3 被掩盖的视野
  文学自主提倡将文学的表现形式与所说明的内容分明起来,以充分突出文学的审美功能。而如何去写,写什么内容成为我国当代视野中对拉美文学的掩盖,只顾把拉美小说做为新的阅读体验和写作技巧,没有重视作品内容、主题的根本解读。换句话说,这种表现为把“魔幻”和“现实主义”隔裂开来,不能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拉美小说家更注意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几乎都在表现苦难的主题。但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它对中国原有的文学形态形成了一种冲击,拉美作家面对严酷的现实,可以说我们应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具有客观性,要清楚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文学”,但它不是象牙塔中的唯美主义文学,不能将“写什么”和“怎么写”完全分开,这样拉美新小说的“介入性”就会融入文学之中。
  三 拉美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
  时空观念是现代文明演进的产物,在中国文学界谈起时间和空间既保持叙述的理性,又造成叙述的间离感,启蒙的过程是一个时空延展的过程。人的行为和时间、空间具有一致性,时间和空间是必然相关联的。作家常常利用“时间”来代表故事的结构,而利用空间进行场景以想象的转换。作为一种艺术品,小说必然是文明的产物,当小说传到拉丁美洲大陆的过程中,文明又与对时间、空间的支配产生紧密的联系,当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后,才出现了拉美文学,而卡彭铁尔则成了拉美文学的代表。
  在卡彭铁尔书写的《启蒙世纪》引用了真实历史人物维克多·雨格的经历,使用了正常的时间发展顺序阐明了“时差”的殖民主义本质,故事叙述了维克多·雨格来到古巴岛偶遇索菲亚一家,通过索菲亚弟弟跟随雨格参加“革命”情节展开,并渗进了索菲亚对雨格的爱恋,故事旨在揭露“革命”等冠冕堂皇的谎言,其主题在于说明启蒙者被镇压,假的启蒙者成了独裁者。正如作家在书中所写的:“过去,他是我生活的见证人、向导和启蒙者,而现在再也不是了……”因此“启蒙”的时差成为领土(空间)被扩展文明发展的标志,我们再来从时间和空间上审视“启蒙”,就清楚地意识到了它阻断了拉美的文明,“启蒙”本身就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停滞,它把拉美推到灾难的深渊,将拉丁美洲压制在原点,“启蒙”所开启的这种“时间”使拉美成了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大陆之一。卡彭铁尔很善于推翻线性的时间观,是一种不同于启蒙式的、线性的时间发展观,他利用时间与主题之间建立某些联系,最为突出的就是作品《回归种子》,作家运用倒叙讲述了一个人从死亡到出生的过程。这里,卡彭铁尔利用了时空的闪转:“他闭上眼睛……他回到了热乎乎的地方……恢复了生命的悸动。”其实作家是通过作品来推翻资本主义启蒙式的、线性的时间观念。
  拉美文学突出探索资本主义文明的内核,从而说明都市文明和原始文明的不同。卡彭铁尔书写的《消逝的脚步》就是两种文明之间的选择代表,是一部立场性非常强的作品,它直接呈现了都市文明,拉美就是欧洲“猎奇”的场所。主人公“我”生活在纽约现代城市,《消逝的脚步》的主人公蜕化成“全部材质都化作想吃的念想的人”,在这个空间里“无异于用烟在天上写字”,而当主人公悄悄跑到古巴的丛林中去逃避现实时,原始文明的健康让他空虚的心灵得以充实,而当暂短离开后,再重返森林时,却再也找不到入口,作家以此来说明过去的空间正成为以往的经历——“消逝的脚步”。作品借助对艺术问题的阐发,用逻辑和理性完全表达了都市文明和原始文明的两个空间,并触及欧洲“启蒙文明”的两次世界大战。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重新回到前面所谈到的话题,即“神奇的现实”。我们从卡彭铁尔的作品中不难看到这不仅仅在描绘着拉美大陆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其实质则是在影射着拉美大陆的文明景观:“……越是朝上游航行,所看到的村庄就越是远离时间……现代人可以和同样聪明的古代人握手。”透过这种描述,我们会发现,其实作家表达了时间和空间总有一致性,“神奇的现实”是“原始”与“启蒙”的对比,换句话说,通过小说卡彭铁尔嘲讽了在当时拉美文化界西方文化盲目崇拜、遗忘本土文化的现象。在《消逝的脚步》中主人公所接触的土著部落是生命力张扬的典范,通过重塑丛林形象代表了原始文明的生机勃勃,是艺术和文明孕育的空间。
  因此,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在文学技巧上我们可以借鉴拉美作家,但要将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时间与空间观界定清楚,理解拉美小说其实是更为深刻、有力的“问题小说”,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能脱离现实,要在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的语境里,到历史缝隙里去挖掘对“启蒙”的反思和重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拥有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的中国来说,必须把“神奇的现实”和“魔幻现实主义”正确地进行理解,将殖民主义放置于到命运、启蒙的暴力与文明一系列的矛盾交融中,才能够从中体现出拉美文学所表现出的美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之上体会到其神秘与魔幻、想象与幻想、象征与隐喻的意义,深悟其大陆由于丰饶所承受苦难,将一直不能翻身的“他者”放到同一个时间里,放到同一个空间里,因此,拉美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所揭示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统治的苦难主题,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才能正确解读出拉美新小说真正的含义,理解其文学之根源。
  参考文献:
  [1] 赵振江、腾威、胡续东:《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编:《世界文学的奇葩:拉丁美洲文学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 阿莱霍·卡彭铁尔,刘玉树、贺晓译:《卡彭铁尔作品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 莱斯利·贝瑟尔,胡毓鼎等译:《剑桥拉丁美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5] 陈众议:《拉美当代小说流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席建芳,女,1981—,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班牙语文学,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阿兰·霍林赫斯特撰写的长篇小说《美丽曲线》(The line of Beauty)是一部优秀的上乘之作,集文学性、艺术性、美学哲学于一体,尤其是音乐和绘画,舒曼、贝多芬、斯特劳斯的交响乐,还有高更等大师的画作,为小说添彩增色不少。该小说曾荣获2004年度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本文拟对该小说主要人物和写作手法作一简评,以期深化该小说的可读性。  关健词:成长之路 《美丽曲
期刊
摘要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反映,女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诠释与当时社会上女性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是社会时代的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现,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上人们的女性主义观。本文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女性主义和男性主义的论述为出发点,以《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为例,解析女性主义和男性主义这两种意识在这两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并分别从女性主义和男性主义视角探讨作品塑造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从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层面对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小说《秘密花园》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主人公们的成长心路。  关键词:《秘密花园》 精神生态 社会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代表作《秘密花园》,一直被公认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自1911年问世至今,
期刊
摘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伴随的社会转型,19世纪英国出现了以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思称他们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并指出他们揭示了许多“政治和社会的真理”。其中,处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简·奥斯丁在英国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她连接了18世纪英国写实主义小说和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小说,使得英国写实风格的小说
期刊
摘要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英语、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并在人们的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对模糊语言进行恰当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效果。杨必先生曾在翻译萨克雷的著作《名利场》中,对原文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大胆灵活的处理,体现出了丰富的语言魅力。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名利场》中模糊语言的翻译
期刊
摘要 卢梭所写的《忏悔录》,保尔·德曼通过详细解读对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德曼分析文本的角度主要是从真实性进行的,因为《忏悔录》里有一个“偷丝带”的事件被德曼认为是“文本事件”,这就要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进行阐释。  关键词:语言的物质性 让·雅克·卢梭 保尔·德曼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让·雅克·卢梭所写的作品一直都没有人认可、没有人理解。而他的自传《忏悔录》则被他本人说成是
期刊
摘要 梅里美笔下有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以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异域形象为研究基础,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文化选择上的沙文主义这一内因;从比较文学跨文化形象学角度,分析异域文化与注视者文化相融的这一外因。  关键词:异域形象 异质女性 菲勒斯中心主义 文化沙文主义 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年出生于巴黎
期刊
摘要 太宰治作为日本“无赖派”的著名作家,其作品被称为永恒的青春文学,时至今日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选取了太宰治的短篇小说《奔走的控诉》。对作品中的主人公犹大的人物像进行细致分析,在剖析了犹大背叛耶稣的理由、犹大对耶稣的爱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犹大这一人物与作者太宰治之间的关系。犹大也即作者的化身,太宰借犹大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进行了自我剖析。  关键词:太宰治 犹大 《奔走的控诉
期刊
摘要 竹内好之《鲁迅》中的鲁迅形象反映出了作者希望通过被否定的对象获得一种新生的思想架构,从中可以抽取出有关落后民族本身所隐含的道德力量及为消灭恶而存在恶的这一内在批判逻辑。太宰治之《惜别》中的鲁迅形象发挥了作者本人的源于中日政治大背景下的文学想象力,描绘出纯朴的中国留学生的基于异国政治文化交错背景下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作者对于当时中国人自卑感的深切文化体察与艺术思虑。  关键词:竹内好 太宰治 鲁
期刊
摘要 平安时代政治家和汉学家菅原道真因为主张政治改革而得罪权势贵族藤原家族,遭到藤原时平的谗言而被贬谪九州,不久便死于左迁之地大宰府。《大镜》和《愚管抄》两部作品对这一历史事实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描写,但在菅原道真左迁的原因、左迁后的心境及其死后所谓的“神威”等方面,两部作品从创作视角和内容表达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描述,两者之间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关键词:菅原道真 藤原时平 左迁 心境 神威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