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语境下新文人画发展及探索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画者要有自己的性格、气质,不走别人的路,一味地模仿,那是行不通的。”李宝林老师的这句话十分朴实,又透着大道理。是的,时代变了,作画方式不得不变;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更该为我们所吸收。新文人画家脱离传统文人画的局限,从现实角度出发,去剖析中国画历史特征,把握当下语境与绘画法则,让画面呈现了独特的风格。并且,在新文人画家中,各位画家可以说兼顾山水、花鸟、人物。
  关键词:新文人画 中国画 西方文化
  第一章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
  1.1文人画的概述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种,区别于民间画工与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从历史的发展看,北宋的苏轼是最早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元初钱选、赵孟頫等人使用过“士夫画”的概念,直到明代董其昌正式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并以唐代王维为创始人,王维的画体现了诗人兼画家的审美情趣,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其影响甚久。
  1.2新文人画的发展
  1.2.1新文人画的产生
  1985年李小山于《江苏画刊》第7期发表的一篇《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宣言中国画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特别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处于不稳定时期,人民在经历煎熬后渴望改变现状,也不再像从前一样相信传统,墨守成规。就在广大民众内心产生了强烈叛逆情绪的特殊时期,中国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名词:“新文人画”。
  二十世纪初以来,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冲突在美术领域里集中体现在对待传统文人画的立场和态度上。所以,在二十世纪八十多年的西方文化语境的挤压下出现了一种新的应对策略———“新文人画”。
  1.2.2新文人画界定
  在四十年代高剑父提出:“新文人画,即现代化之文人画,重笔墨之写意,然以现代之事物或感想为题材,其中深入研究创造“新宋院画与新文人画,传达善美”。
  [ 高剑父制订的《十五年计划》中提出。]他所主张的内涵是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摆上尊崇的圣坛,重笔墨,重书法、重用笔,以文人画的精神高度释放善美。
  根据大量查阅资料,对于新文人画认可度最高的是陈绶祥一书《文心万象》[ 《文心万象》是首部研究“新文人画”的专著。]中,青年画家王和平、季酉辰、边平山三人为新文人画之初展览,找到陈绶祥为领导,并连续举办十年。
  1.3新文人画产生的原因
  新文人画正是以传统文人画为母体,其产生和由来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导致和促成的。
  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反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要求中国画以写实的形式去表现革命题材,这对于中国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创作者纷纷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为了表现这种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感,带有强烈主观倾向,表现个人情感、趣味和修养的文人画就成为了首选。
  二是西方文化的介入。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经济等信息交流日趋畅通与便捷,不仅仅中国文化传入国外,同时伴随着外界信息的传入与交流。在关于中国画艺术何去何从的论证中,出现全盘西化和中西融合的观点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虽仍然有很多中国画创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即通过中国画内部的创新延续其发展,并选择文人画作为内部创新的对象。
  第二章 新文人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异同
  2.1不同点
  题材、形式多样。新文人画时期,画家不仅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的画面,而且将题材扩展到了现实之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将会看到很多习以为常的电灯、电话、电扇、钢琴、电视机、拖拉机等,选材将打破局限的“笼子”,众多的题材使得新文人画家的作品异常丰富。形式除了题材的转变,在构图、画幅选择、笔墨处理、画面布局等形式展示方面都是多姿多彩。
  技法创新。新文人画在充分继承传统创作技法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新的表现手法。如借鉴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学习西方绘画等,使作品写意性与写实性、具象性与抽象性兼具,既有传统的气质,又有创新的风貌。
  个性化。新文人画家有自己的个性,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新文人画艺术创作主题的选择或创作内容的选定,出发点更着重于个人,小范围的表达。不仅关系到个人化的建立和个性化语言的形成,更高层的反映画者在社会中的着眼点、个人存在与个人价值的体现。
  2.2相同点
  即使新文人画是在文人画的基础上的时代产物,但它的发展还保留有传统文人画的特征。在绘画技法上强调笔墨,通过用笔体现情感;创作方法上强调写意;文字、提拔和印章是画面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绘画中渗入书法,书法、篆刻为画面不可缺少的要素。
  第三章 新文人画与传统文人画的传承与发展
  3.1写意精神在当代的体现
  文人画重在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抒发,同时强调文字与图画的结合表现。把握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就把握了传统文脉,同时,在当代文化下对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正确理解,特别是当代西方,一种观念的形成是通过哲学性语言宣告其合理性与一个时代的开始、结束,而中国画的发展与传承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不论是哪个时期,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繁荣。
  3.2诗书画一体的中国艺术特征
  在今天,继承传统文人画的诗书画为一体及风格特点,一是把握好传统中国画的艺术文脉与特征,二是有利于创作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诗词对于中国绘画的重要,不仅是绘画意境的升华还关乎传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
  结 语
  新文人画的出现离不开其时代特性,不仅是国内环境在发生改变,国门以外的信息大环境也让我们接收着不断更新的信息,加之众多的批评声,它作为传统型水墨艺术向现代转型的一种方式是有一定价值的,尽管这种转型并不彻底,比起同时代那些故步自封的画者,“新文人画”画家们也算是勇气可嘉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文人画的价值在当代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为我们所重视,尤其是在作画过程中的静心创作、滋养身心的心境使得现代人去追求与学习,将浮躁不安的心态回归自然,接近本真的“澄怀观道”。
  参考文献
  [1] 张玉金.解构与重建中的中国画传统风神与发展取向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2] 陈绶祥.文心万象-新文人画艺术[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5.
  [3] 李炬.文人画在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大舞台,2010(12).
  [4] 程晓婷.《文人画与新文人画比较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6.
  [5] 卢辅胜.《历史的象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12.
  作者简介:
  张媛(1994.4.2),女,山西晉中,山西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设计学专业视觉传达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长寿老人髋部骨折术前合并症的情况及其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岁及以上长寿老人共125例,失访27例,统计患者术前合并症,并通过随访获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老年病科2007—2012年的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和上级部门提供客观、科学的分析管理依据。方法选择10项反映医疗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
当事人和解是指在诉讼程序外,当事人双方通过相互协商或妥协,达成有关权利义务变更或消灭的合意,从而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法律行为。当事人和解是诉讼程序外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
目的 应用现代化代谢组学前沿技术探索中药沙棘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筛选延缓衰老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SD大鼠分为4月龄组(n=10)、24月龄组(n=11)和沙棘干预24月龄组(n=12).收
全科医疗教学关系到未来全科医生的从业水平,开展全科医疗教学,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是"三甲"医院开设全科医疗科的目的之一。因此,对"三甲"医院全科医疗科教学现状进行调
围绕游客的反馈,分析古镇旅游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游客的态度。选取了5个各具特色的古镇——甲居藏寨、西江千户苗寨、周庄古镇、黄姚古镇、西塘古镇作为参考。利用大量的评论进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情况及研究NAFLD相关的性别和与代谢有关的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805名60-92岁的老年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
目的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开展护理应用人体学实验,检验高职对口护生人体结构与功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高职对口护生分为实验组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着这一特殊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他在给中共以和谈希望的
从提出一个生态模型开始,阐述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大数据生态所需要的关键角色以及地方政府在演进这些角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接着,给出了一个实际案例作为这个模型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