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中道观及其对文艺思想的影响分析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文章主要分析刘禹锡的中道观及其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刘禹锡中道观;文艺思想;影响
  一、刘禹锡中道观思想的产生
  关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往往集中在他对于“天人交相胜”方面的理解过程中,较少的涉及到对于刘禹锡“中道观”部分的研究。但是在探究刘禹锡对于文艺思想的研究时,就有必要针对于刘禹锡的“中道观”展开探讨。首先,刘禹锡中道观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刘禹锡生活的年代中,佛教、道家、儒家三派学说各自有各自的支持者,都处于发展的兴盛时期,而刘禹锡则对于这三派内容都有过一定的了解,从他的先关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禹锡思想的来源十分的广阔并不会单单的拘泥于一个部分。不仅如此,刘禹锡所处的大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融会贯通大时代,其本人也体现出了对于思想融合、思想融汇的自觉意识。从刘禹锡思想的来源可以看出,儒家和佛教都讲求对于事物的不偏不倚,不执一段。他在《祭韩吏部文》中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可见刘禹锡颇以自己擅长理论文章的写作而自豪,而其所谓的长于论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了“中道”的思维方法。刘禹锡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一窥他的文艺思想,那就是能够较好的认识到文艺的真正地位,而不是过分的夸大和盲目的贬低。例如,刘禹锡曾经批判过当时较为流行的两种思想,一种是认为书法艺术审美价值较为低下,与日常所见的衣服、车马等没有区别,都应当追求一个外在的美观和精良。另一种是因过分推崇书法价值而产生的尚之之弊,认为任何事物,包括美德、至道,一旦被人们过分崇尚,都会产生弊端。由此可以看出,刘禹锡对于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都持一个较为中肯的态度,既不能够过分的肯定,也不应该过分的否定,只有辩证得看待文艺思想才是最为合适的。
  二、刘禹锡文艺思想的形成
  儒家中道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讲求“时中”与“权变”。孟子曾经提出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将“执中”之道与权变观念相联系在一起,并要把权变看作是执中的最为根本的一种精神,孟子这种强调根据不同条件而进行转变的思想,在后来的过程中不断的被人所继承和发展,进而应用了各个领域当中,而刘禹锡也充分的吸收了这一理念,将其辩证得用在了文艺创作当中,就促成了刘禹锡崇尚通变得文艺思想。例如刘禹锡在与朋友进行问题探讨的时候就很好的表现了这一思想。刘禹锡曾经在《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中与他人讨论现在是否还应该沿用古代人书信时所使用的称呼,其认为,很多改变的观点虽然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普通的书信,但是在进行非一般文章写作的过程中,还是应该遵循古制,但是在日常来往的书信中却没有必要进行沿用。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刘禹锡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就算是改变也不能够全部的否定和全部的肯定,对于古代人书写的习惯不能够全部的否定与批判,对于现代人的书信写作习惯也不能够全部的继承,只有互相择取优点才是最为合适的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刘禹锡的中道观不仅仅有助于刘禹锡进行辨证式的文艺理论阐述,更有助于刘禹锡处理好自己在古法和今制上的矛盾,从而在最大可能上为其文艺作品的多样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文艺理论基础。
  三、注重文艺社会功用的观念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刘禹锡的中道观对于文艺思想的影响还体现一个方面就是对于文艺社会功用的重视。中道观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儒家的相关理论,而儒家又与理想的伦理道德标准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相联系,“诚”的品格受到高度的重视。诚之道不仅仅能够成就圣人之道,更能够帮助人提升自身的修养,进而达到教化万民、治理国家的境界。也就是说,儒家的中道观念,除了在方法论上能够对于人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建立一种尚变得精神观念,通过对于实际情况的分析,来指导自身的某种行为。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将中道观用于民众身上,而继承了中道观的刘禹锡的思想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观念,并且成为了刘禹锡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源泉。在刘禹锡创作的艺术作品以及书信往来当中,都有提到了这种“及物”的思想。如《答容州窦中丞书》讲的君子之“德风”,与《易传》关系比较密切,其基本精神与上文所提到的儒家“成己”、“成物”的中正之道是一致的,所以说“养贤”以及万民、“养己与养民非二道”。这种将中道观放在民众身上的思想观念除了影响到了刘禹锡的政治观念,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刘禹锡的艺术创作较为关心民间的疾苦,在当时的文坛乃至后世的文学创作都打下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刘禹锡所处的唐朝作为思想较为开放的一个时代,使得他能够较好的接收到来自不同流派的思想,从而为自身价值观的确立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中道观对于刘禹锡来说能够较好的使得他认识到文艺理论的相关问题,辩证得看待能够使得刘禹锡在文学创作的时候不会因为片面的看问题而有失偏颇。不仅如此,刘禹锡中道观对于文学艺术社会观的相关理论还使得后世的文学理论创作能够更多的关注社会和民间,从而避免了我国文学创作的过于孤高。
  参考文献
  [1] 洪迎华,尚永亮.20世纪以来刘禹锡思想,文学研究述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2] 赵建梅.刘禹锡晚年的心态及诗歌创作[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4).
  [3] 尚永亮.唐人作诗是否拗救?这是一个问题——读石观海《诗词格律新说》[J].中国韵文学刊,2013(04).
其他文献
摘 要:藏戏与宗教法舞是同源的,是佛教西藏地方化的产物。藏戏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遍布各大藏区,并和当地文化融合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藏戏流派。当代以来,由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藏戏逐渐世俗化、民间化,娱乐化。藏戏从圣神的法舞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并作为藏文化新的符号融入大众娱乐文化中。  关键词:藏区;藏戏;当代变迁  藏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广场演出已有一千余
期刊
摘 要:社会上对校车的需求很大,但校车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正规校车缺乏,造成了“黑校车”泛滥,各种校车超载现象严重,给学生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深入对比分析研究国内外校车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校车安全性问题的重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车安全;学生安全;对比研究  一、校车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一)校车的定义。校车是指学校及有关单位自备或租赁的用于运送学生往返学校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叙事学理论为着重点,以叙事序列、叙事时空视角和生态隐喻与象征等诸多方面分析阿特伍德的生态叙事策略,有效地通过多元化的复合叙事序列方面的运用,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文学叙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阿特伍德小说;生态叙事模式;研究  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她的小说包括《女祭司》、《肉体伤害》、《女仆的故事》、《强盗新娘》、《又名葛莉丝》及《盲眼刺客》等,她的小说创作
期刊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成吉思汗文化对伊金霍洛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是最深刻、最深远的。伊金霍洛因成吉思汗文化而闻名遐迩,成吉思汗文化在伊金霍洛得以发扬光大。  关键词:成吉思汗;足迹;伊金霍洛;历史文化;影响  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汉译“圣主的陵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这里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加之地处南北要道
期刊
摘 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在党情、国情和路情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要进一步推进铁路基层党群关系常态化的建设,就需建立健全惠民利民机制,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落实领导责任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不断推进铁路创新发展。  关键词:党群关系;常态化;群众路线;铁路基层  一、南昌车站党群关系调研的基本情况  南昌车站党委下属党总支3个、党支
期刊
摘 要: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部队文化工作要聚焦强军目标,坚持培育战斗精神,打造战斗文化,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把战斗力建设水平作为衡量部队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指标,用先进军事文化为官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关键词:强军目标;先进;军事文化;铸魂育人  习主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期刊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其作品形式精致、语言优美、内容多样,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文章主要分析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继承;发展  在19世纪,美国小说界中,爱伦坡所创作的小说一直受到各方面的
期刊
摘 要:CorelDraw和ArcGIS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地图制图软件。CorelDraw制图美观精致,但地图制作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ArcGIS对数据管理方便,制图精度高,出图周期短。文章从界面、数据源、数学基础、建库、地图符号与地图表示法、统计图表、注记、整饰等方面将CorelDraw和ArcGIS在计算机地图制图中的应用做了对比,使两者在地图制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CorelDr
期刊
摘 要:汉服不同于古装,有形制更有承载的文化精神,越来越多人热爱汉文化并且开始在付诸一些行动来推广复兴汉服。在汉服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就形制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一方认为应尚古守制,另一方则认为应在改良的基础上进行发扬。无论是坚持沿革古制的一方还是执着于汉服日常化的一方,都是为了更好的将汉服延续下去。  关键词:汉服形制;改良;守制;问题研究  一、汉服传承的历史背景  《易经·系辞下》中言“皇
期刊
摘 要:《基督山伯爵》这部通俗历史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引人入胜。文章主要分析《基督山伯爵》中的浪漫主义。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浪漫主义;分析  一、浅析《基督山伯爵》  说起《基督山伯爵》,这是一部具有内涵丰富的作品,它的内涵丰富程度甚至高于作品的情节。初读,很多人可能会被作品中那曲折丰富的情节吸引,以及被大仲马那奇高的文学水平所折服,殊不知这扣人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