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温暖人心的光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da_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活一世,有人轰轰烈烈地活一辈子,没有搞懂活着的意义,没有做过一次善事。甚至有人作恶多端,被世人诟病。有人活得十分平凡,因为心中有博大无私的爱,却活成一个完美的故事,活成故事中人。
  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河南郏县的常华女士,她心中有大爱,奉献爱心;她内心是脆弱的,她在诉说过往的一切,时常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她内心又是柔软的,她柔软的心肠,促使她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爱心使者;她的内心是坚强的,只要她想做什么善行,就毫不犹豫地坚持,无论经历什么风言风语,无论经历什么风雨磨难,她都是勇往直前,永远不回头,不曾轻言放弃。
  第一次接触到爱心使者常华,我感到她固执的内心,我以好奇的目光,端详一位中年女士微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神秘;我凝视她这一位普普通通的爱心人士,她柔软的心肠为何这么热爱公益事业;她诉说起十几年积德行善的经历,她为什么总是热泪盈眶。我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些辛苦付出而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亲人误解,被社会人士误解,被人反复误解的善行呢?”
  常华笑笑,在善意的笑声里时而热泪盈眶。常华之所以热泪盈眶地诉说往事,那是她无法抑制情绪。她是一位普通人,2004年在郏县民政局办停薪留职,单位每月补助150元,不够生活费,闺女在上高中,每个月需要四五百元开支,生活压力大,就到郑州一家公司工作。她收入高了,就做公益,救助贫困学生、贫困病人、贫困残疾人,像雷锋一样“做一个螺丝钉”,2009年回到家乡郏县至今,努力做公益,带动身边朋友捐助资金,每年在学生高考时,他们自费买矿泉水200件送到郏县第一高级中学等,热情地给高考的学生送水;在寒冬,在春节,他们献爱心,给乡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孤寡老人送温暖,救助敬老院的老人;他们帮扶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学生。她是一位普通人,她拿出的血汗钱,都是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常华的公益之心,感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们逐渐加入公益事业的队伍。例如志愿者吴怡霖、林信乐、张宪荣、吴延红、张丽娟、马凤英、刘水玲、王丽君等都是她身边好友。这一坚持,就是两三年,苦中有乐,其中甘味有谁知?
  常华做好事,不想出名,不为名利,虽非德高望重之辈,也该是一位厚德之人。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她身边相聚的好姐妹,便知她是一位菩萨心肠的大善人。她在身边姐妹中,就像是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她眼线多,管事就多,一次偶然的机会,2013年4月,她突然接到朋友吴怡霖的电话,说郏县南后街路西有一个弃儿,很多人围观,民警都在现场。吴怡霖问她怎么办,她思忖片刻,立即让朋友把婴儿抱回来。
  人间万事,恰如“是非曲直苦难辨,自有日月道分明。”她收养六年的弃儿是脑瘫,其间家人反对,亲戚反对,都说她傻了。他们说:“别人收养孩子,都是收养健康的,你怎么收养一个脑瘫?”身边人都不理解她的行为。最初收养弃儿时,她年迈的老母亲也不支持。她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坚决反对她,常华面对白发苍苍的老娘,三番五次地做工作。可是母亲不理解她的行为。有一次,老母亲又登门谴责,她心一软,扑通一下给老娘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对老娘说:“娘啊,这个孩子好可怜,让我救救这个孩子……我闺女也养活,老娘更要养活,收养的孤儿,我也坚决不放弃!”她母亲无可奈何,就厉声斥责:“你真是我们家的常大胆……”
  常华说:“因为各种误解,我和母亲抱在一起,伤心地痛哭一场。”她说到这里,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收养的孤儿,付出的感情太深,回首一幕幕往事,似乎是她内心伤痛。她说收养的第一个脑瘫弃儿,大概在半年之后,亲戚朋友还有老母亲,都逐渐理解她的心情,逐渐接受她的行为,也接受了这个可怜的弃儿。她说这个弃儿刚抱回来,头都抬不起来,他是先天性脑瘫,浑身像是没有骨头。为了给孤儿上户口,必须照一张合影的照片,她就用胳膊托住婴儿的头,才勉强拍一张合影,且成为永恒。六年之后,她拉住孤儿的小手,才会站立在她怀里。她说喂养弃儿,是最辛苦的一件事。因为孤儿不能正常吃饭,不能吞咽食物,喂他一顿饭,他吞吞吐吐的,能喂上三个小时。有时孤儿晚上还哭闹。因为他是脑瘫,长不大,智商是一个婴儿。
  2013年11月5日,在郏县八一路广场有一个弃婴,郏县城关镇派出所武警官接警后,听说常华收养弃儿,竟然直接给她抱过来。常华毫不犹豫,又把这位可怜的弃儿收留下来。她收养这两个弃儿,第一个弃儿是个男孩儿,就起名:万慈生。 第二个弃儿是个女孩,就起名:万慈莲。万慈莲患有唐氏综合症,心脏病,黄疸疾病。常华给这两个弃儿起的名字,以“万”字为姓,以“慈生”“慈莲”为名,寓意孤儿是“吃百家饭”成长,因为常华身边的好友,都隔三差五的前来探视弃儿,无数次伸出援手。
  常华心地善良,积德行善,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且影响着身边心地善良的人。有一次,她路遇环卫工,拿一块干馍吃,她就心疼人,买热油条送给环卫工人。第二次偶遇这位环卫工人,她掏出5元錢,让环卫工买吃的。从此她就萌生了开办一个免费早餐店的念头。2016年7月开始筹备,她拿出三万多元积蓄,在县城开办一家门店,到10月开业,专业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每天早晨五点钟,就开始熬粥蒸馒头,为郏县100多名环卫工人提供早餐,温暖环卫工人。吴怡霖是抗日英雄吴凤翔的孙女,受到常华影响,并发扬祖父英雄精神,跟随常华做志愿者多年,每天早晨5点钟,准时准点起来熬粥,已经坚持三年之久。
  常华收留的第二个弃儿万慈莲,她养育一年多后,能吃能喝,2015年4月,送到平顶山市福利院,曾前去探视过几次,后来又被人收留寄养,至今未曾相见。2017年农历12月份,常华收养六年的严重脑瘫弃儿万慈生,因病重离她而去,因为感情深厚,因为曾经付出的心血,她心里十分悲痛。
  人间烟火,萤火之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2019年冬至,常华组织的爱心粥志愿者,提前三天包饺子,让环卫工人过一个祥和的冬至,特别温暖人心。这些爱心粥屋的40多名志愿者,在郏县公共场所,曾经设置6个舍粥点,蒸10000个包子,温暖弱势群体。2020年2月,因为一场突然暴发的疫情,常华号召爱心志愿者,三天时间捐助7000元交到郏县慈善协会。3月8日,因为特困学生上网课困难,常华带领志愿者,为贫困学生捐助3710元,另买新手机9部捐到县妇联。常华的善行,已经感动社会各界人士。现在定居北京的郏县人、兰州军区原副政委张国栋中将,他热情地支持常华的公益事业。常华还受到欧阳海精神践行者姬国领以及广东老兵志愿者的关注。常华说:“我的初衷,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做一些好事,心里踏实。收养弃儿的六年时间,花费大量精力,曾带着弃儿万慈生到北京石家庄看病,仅在石家庄医院,就花费3.4万元。我收留两个弃儿,其间花费很多,从来没有想过给政府添麻烦,县民政局多次催我打一个报告,想给予我一部分补助,我都没有去。”
  滴水可以成冰,也可以汇流成一条温暖的河流。常华是一位心中有大爱的女士。因为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却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公益事业,活成正能量满满的人,而且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善良的人,促使大家聚在一起,一心向善行事。
其他文献
“俺不想走,俺想在这儿再住一段!”  “叔,您可以放心回家,两次化验都是阴了。”  “俺怕!看见恁俺才不怕……”  这是2月19日发生在河南省许昌龙耀医院的一幕。  泪水在“叔”眼里打转,年轻的护士长透过雾蒙蒙的护目镜依然看得清楚。  医院成了病人安全的港湾,医生成了他们最依赖的亲人。 “叔”的心思,护士长知道,病人的家人有确诊的情况,因此其心里极度恐惧。她马上找到院领导给县里反映,同时联系县医院
期刊
洹河边,有一座坚固的战“疫”小城,叫安阳。安阳城,有许许多多坚韧的抗“疫”战士,叫社区工作者。这支以娘子军为主力的队伍,也是普通人的姐妹们,坚强地担负起阻击新冠肺炎扩散的重任。平凡而难忘的每一天,都令她们百般滋味在心头。  田梦的酸与甜  这个90后女子,那叫一个人如其名。甜甜的长相,活泼的性格。她是北关区最年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区人大代表,怀揣着入党积极分子都有的梦想;有着幸福的家庭,可心的夫君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奋勇逆行,漯河中医肛肠专科医院院长师秀菊便是其中一员。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我这次没有机会亲赴武汉参加战斗,但在这一场全民参与的阻击战、总体战中,我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当疫情突然来临时,我应责无旁贷地为抗‘疫’防控出一把力。”3月23日,师秀菊对记者说。  
期刊
“你是一粒坚强的石子,  把血肉融入人民警察的壁垒;  你是一扇精心铸造的铁门,  关键的时刻独当一面……  你把对党的忠诚,化为坚定的脚步;  把防控疫情的责任,挑在双肩。  面对自己的疾病,你淡然一笑,  以忘我的精神,又去值班……  辽阔的秋水湖,盛不下我们的泪水;  宽广的庄周大道,载不尽我们的思念。  悲痛,已化为战胜毒魔的力量,  无限怀念的春天,我们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这是商丘
期刊
2020年的春天,竟是如此不平凡。一种被称为“新冠”的病毒搅得天无宁日,人们千方百计查疫情,灭病毒,全民抗击病魔取得明显进展。来自家乡的报道更是暖意浓浓,情深厚意,充分展示了故乡人的家国情怀。  河南长垣是我的故乡。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设郡县,这里就以“长垣”定名,是大秦王国管辖的一个县。长垣自古以来土地贫瘠又无资源,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不涝就旱,多灾多难,历史上是有名
期刊
2月上旬以来,身着红马甲的新蔡青年志愿者不断出现在各个防控卡点和许多人的朋友圈、微信群中。其中的领头雁,看似活跃的像个小伙子,实际却是年近六旬、曾经身患绝症的“老青年”。他就是新蔡县冰上职业艺术学校名誉校长、新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学杰。  1962年出生,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的徐学杰,本是新蔡县涧头乡魏营村委徐寨村的普通村民,却把自己的儿子徐永威培养成河南冰上杂技第一人、国内屈指可数的冰上杂技骨干。
期刊
“不叫李白叫李黑”  这是一位看上一眼,就知道是“非常聪慧以及思想活跃锐利”的人。  这当然符合事实。随着深入的采访,才又知道,李辉主席还另有一个绰号:“李黑”。  在酒场,有人总爱把“李白斗酒诗百篇”当作对文人敬酒的理由来对付李辉,不胜酒力的李辉很有自知之明,马上自嘲“俺不是李白是李黑!”  “酒场李黑”的名头不胫而走。  李辉喜欢这名头,不仅可以智慧地挡酒,还是他一段身世的真实写照,激励着他不
期刊
2020年1月24日。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  一个本该快乐祥和的日子;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变得沉郁紧张起来。  召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天被告知:取消假期,全员上岗,进入战斗状态 。  真正的战“疫”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  在猎猎党旗下  1月24日14:25,召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信息组几乎同时收到区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报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
期刊
每座城市每一个乡村,都有它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不一定被记载在书里。它们可能是一幢老式建筑物,用时间雨刷的痕迹演示着时代变迁;它们也可能是因人因事而命名的一条路的一个路牌,用简短的文字描述着曾经的生活画卷。  走在睢县蓼堤镇罗阳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槐林路、平安路、新风路、小康路等一个个路牌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路牌背后的故事,也记录了村民和驻村工作队脱贫奔小康的一段段历程。  槐林路   每年的四五月份
期刊
当疫情袭来、国难当头时,临危不惧、逆向而行的队伍里有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在她钟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勤勉工作,凛然面对,忘我奋斗,用忠诚和热血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她就是刘莉莉。  刘莉莉,女,44岁,中共党员,现任郏县民政局慈善股股长、郏县慈善协会办公室主任。当抗疫防控战役打响后,她就像听到冲锋号的战士,勇敢地冲向了最前线,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最前沿,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紧紧地铆在自己的工作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