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怀对祖国支教事业的向往,满怀着一腔热血。我报名参加了我市扬美希望小学的支教工作。在短暂的支教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也想了许多。我和我的同事收获着工作与学习的喜悦。这是一段令人终身难忘的经历。
一、送教下乡,经验交流
在很多的村镇小学,英语是一个薄弱的科目,没有英语专业的老师,英语老师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的。学习英语的条件也比城里的差一些。扬美希望小学也是如此,教英语的是两位语文老师,他们对支教老师充满了期待。盼望能够学习一些英语教学方法和技巧。2006年10月,我第一次在扬美希望小学上英语课的时候,教室后面坐满了来听课的老师,孩子们瞪着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看着我,可爱极了。我上课的题目是《Time》。上课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考虑到当地的英语水平,适当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我带来了自制的教具——彩色的纸时钟,画好美丽有趣的简笔画,把游戏、比赛、动作练习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学得快乐而充实。偶尔发一些奖品,学生们更加兴奋。
此后,我校就不断地有老师和领导到扬美希望小学上课、进行讲座和指导。
最令我难忘的是2008年12月在扬美希望小学上的一节英语课。那是一节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课,课题是《Greeting》。这一课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与打招呼有关的英语会话。这里的多媒体教室刚安装不久,之前还没有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们家里也没有电脑。我使用电脑和电视大屏幕教学生说英语,学生们都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对充满童趣的课件好奇得很,都坐得直直的,使劲儿说英语。接下来的一项是手偶找朋友活动,我发给学生们每人一个玩具手偶,让他们去找朋友说英语,而且可以进行手偶互换。学生们可高兴了,教室就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最后一项是英语电脑游戏,我进行了简单的示范,然后点名让学生上来操作,学生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位置靠后的同学把手举得很高。生怕老师没看见。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进行电脑英语游戏的操作,直到下课都不肯离去。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对外来的先进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
课余时间我和扬美希望小学老师们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我们备课、评课,讨论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工作之余,我们就餐,聊天,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其乐融融。
二、美丽的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位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江,始建于宋代,曾经是繁华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这里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粱列亚故居、烽火台等景点,颇具观赏价值。明朝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曾云游到此,赞誉扬美沿江风光。保存完整的古镇,曾吸引《石达开》、《杜鹃声声》、《三相亲》等电影摄制组到这里取景。梅菜、豆豉和沙糕是当地的特产,在这里坐牛车也很有意思。
魁星楼刚好位于扬美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前面,楼高15.3米,方形,雄伟壮观,一楼供奉的关帝圣君木雕神像,栩栩如生;二楼供奉的文帝木雕像,惟妙惟肖;三楼立有魁星木雕神像。魁星也称文曲星,是主宰文童兴衰的星宿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崇拜的神圣。魁星楼是辛亥革命的一个熏要纪念地,它还是扬美希望小学的前身,它以前就是一个小小的学堂。
扬美吉镇既安静又干净,两旁的建筑都是青砖黑瓦,墙上长有许多苔藓和革命小草,屋顶有造型古朴的飞檐,门口有明清时期的门墩和石雕,偶尔会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门口干一些家务活。此情此景使我的思绪一下子往回飞了几百年。
在扬美古镇靠左江的一侧。除了有一处倾斜而下的码头,其余就是悬崖峭壁。这里易守难攻,只要把码头的闸门一关,敌人就很难进来。当年日本鬼子乘船经过此地,看到地形险要,为了保存实力只好放弃,这也是扬美古镇在二次大战中免于战火、得以保存的原因。
扬美古镇的码头也别有一番情趣。这里古树参天,凉风习习,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偶尔会有几艘木船,捕鱼或者渡河用的。小餐厅里的鱼味道鲜美,土鸡很好吃;有一些小商贩在卖土特产。有梅菜、豆豉,沙糕、萝卜干、木瓜丁、香蕉、炸红薯等等。
事实上,扬美古镇现在的行政单位只不过是一个五千多人的小村。村民很淳朴,东西便宜,没有强买强卖。这里的治安很好,经常不关家门,没有小偷。我教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上学都不带钥匙,放学就回家。我调查过我的学生,他们都会自己做饭洗衣服,自理能力很好,有些还帮家里做一些农活。我们城里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劳动方面不及他们。走在街道和码头上,常常会有一些学生或者家长向我们打招呼,很友好。
扬美古镇安静、古朴,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觉得在扬美希望小学上好英语课和美术课都很有实用价值。来扬美古镇旅游的外国人也在增加,普及英语能够顺应这里的旅游业发展;扬美人的美术水平提高了,能够给旅游工艺品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除了支教,我们还和后援单位为扬美希望小学捐款共计7000多元以及其他学习用品。
一、送教下乡,经验交流
在很多的村镇小学,英语是一个薄弱的科目,没有英语专业的老师,英语老师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的。学习英语的条件也比城里的差一些。扬美希望小学也是如此,教英语的是两位语文老师,他们对支教老师充满了期待。盼望能够学习一些英语教学方法和技巧。2006年10月,我第一次在扬美希望小学上英语课的时候,教室后面坐满了来听课的老师,孩子们瞪着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看着我,可爱极了。我上课的题目是《Time》。上课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考虑到当地的英语水平,适当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我带来了自制的教具——彩色的纸时钟,画好美丽有趣的简笔画,把游戏、比赛、动作练习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学得快乐而充实。偶尔发一些奖品,学生们更加兴奋。
此后,我校就不断地有老师和领导到扬美希望小学上课、进行讲座和指导。
最令我难忘的是2008年12月在扬美希望小学上的一节英语课。那是一节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课,课题是《Greeting》。这一课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与打招呼有关的英语会话。这里的多媒体教室刚安装不久,之前还没有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们家里也没有电脑。我使用电脑和电视大屏幕教学生说英语,学生们都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对充满童趣的课件好奇得很,都坐得直直的,使劲儿说英语。接下来的一项是手偶找朋友活动,我发给学生们每人一个玩具手偶,让他们去找朋友说英语,而且可以进行手偶互换。学生们可高兴了,教室就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最后一项是英语电脑游戏,我进行了简单的示范,然后点名让学生上来操作,学生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位置靠后的同学把手举得很高。生怕老师没看见。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进行电脑英语游戏的操作,直到下课都不肯离去。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对外来的先进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
课余时间我和扬美希望小学老师们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我们备课、评课,讨论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工作之余,我们就餐,聊天,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其乐融融。
二、美丽的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位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江,始建于宋代,曾经是繁华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这里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粱列亚故居、烽火台等景点,颇具观赏价值。明朝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曾云游到此,赞誉扬美沿江风光。保存完整的古镇,曾吸引《石达开》、《杜鹃声声》、《三相亲》等电影摄制组到这里取景。梅菜、豆豉和沙糕是当地的特产,在这里坐牛车也很有意思。
魁星楼刚好位于扬美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前面,楼高15.3米,方形,雄伟壮观,一楼供奉的关帝圣君木雕神像,栩栩如生;二楼供奉的文帝木雕像,惟妙惟肖;三楼立有魁星木雕神像。魁星也称文曲星,是主宰文童兴衰的星宿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崇拜的神圣。魁星楼是辛亥革命的一个熏要纪念地,它还是扬美希望小学的前身,它以前就是一个小小的学堂。
扬美吉镇既安静又干净,两旁的建筑都是青砖黑瓦,墙上长有许多苔藓和革命小草,屋顶有造型古朴的飞檐,门口有明清时期的门墩和石雕,偶尔会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门口干一些家务活。此情此景使我的思绪一下子往回飞了几百年。
在扬美古镇靠左江的一侧。除了有一处倾斜而下的码头,其余就是悬崖峭壁。这里易守难攻,只要把码头的闸门一关,敌人就很难进来。当年日本鬼子乘船经过此地,看到地形险要,为了保存实力只好放弃,这也是扬美古镇在二次大战中免于战火、得以保存的原因。
扬美古镇的码头也别有一番情趣。这里古树参天,凉风习习,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偶尔会有几艘木船,捕鱼或者渡河用的。小餐厅里的鱼味道鲜美,土鸡很好吃;有一些小商贩在卖土特产。有梅菜、豆豉,沙糕、萝卜干、木瓜丁、香蕉、炸红薯等等。
事实上,扬美古镇现在的行政单位只不过是一个五千多人的小村。村民很淳朴,东西便宜,没有强买强卖。这里的治安很好,经常不关家门,没有小偷。我教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上学都不带钥匙,放学就回家。我调查过我的学生,他们都会自己做饭洗衣服,自理能力很好,有些还帮家里做一些农活。我们城里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劳动方面不及他们。走在街道和码头上,常常会有一些学生或者家长向我们打招呼,很友好。
扬美古镇安静、古朴,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觉得在扬美希望小学上好英语课和美术课都很有实用价值。来扬美古镇旅游的外国人也在增加,普及英语能够顺应这里的旅游业发展;扬美人的美术水平提高了,能够给旅游工艺品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除了支教,我们还和后援单位为扬美希望小学捐款共计7000多元以及其他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