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是办学理念之魂,是办学方向之魂,是学校文化之魂。优秀的校长必能引领学校不断攀登高峰,而碌碌无为的校长也势必导致学校无为平庸。那么要当怎样的校长呢?要当不只要把一般工作做好,还要具有先进科学的办学思想和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的校长;要当追求发展、追求优质、追求和谐的校长;要当有想法、勇实践、敢探索、精服务、不揽功的优秀校长。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一直把做一名优秀的校长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主旋律。我满腔热情地扑在这个岗位上,无私奉献、探索进取、无怨无悔,并把理想和事业的执著追求融入到实践之中。在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中努力拼搏,使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源。
与时俱进,做一个永远都有想法的人
人因为有思想、有想法才能活出精彩。一个校长的想法与思想更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可以说这些想法和思想是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反映了校长对学校的教育现状、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系统等全面的认识和思考,是校长对为什么办学和办什么样的学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校长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意味着这个学校会有怎样的文化,就意味着这个学校有什么样的命运!
让自己做一个永远有想法的人,成为一个走在教育前沿的“开拓者”, “学习”是永远不变的法宝,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另外,通过与史家小学联合办学,到山东、湖南等地名校考察,参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的研究等,我对学校发展模式有了深刻认识,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自由充分地成长,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可持续发展观念且身心健康、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以此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才,和谐的人才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必须孕育于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
基于此,我提出了“山水涵阳,不言而教”的文化育人的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使学校秉承“明理、诚信、和谐、向上”的校训,坚持“认真、求新、和谐、儒雅”的精神,形成凝德、敬业、博学、儒雅的教风,打造了一支“具有尊重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知识和技能并能指导自己的言行、优秀的学科教师”的尊重型教师队伍,形成“尊师、友爱、好学、善做”的学风,使我校的学生理解并践行“我尊重我快乐;我尊重我明理;我尊重我成长”。其内涵就是自尊让自己自信,尊重别人使自己获得快乐;尊重让自己探究知识,明白事理,使自己更智慧;做到尊重,自己就能茁壮成长。让学生有一种精神:自强向上,做最好的自己;有一种观念:尊重别人,多为别人着想。做对人民有益的人,服务社会,与环境和谐生存;有一个态度:好学,善做。对学习感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尊重生和谐,好学出人才”的引领下,构建了以环境育人为基础、以学科育人为核心、以校本育人特色的尊重教育模式。将尊重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体工作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尽享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感受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体验到生命化课堂的真正含义,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充分的成长。
今年,我把首师大的专家请到学校,把师训班办在学校,系统地实施尊重教育探究活动,使得我校的尊重教育思想更加明确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尊重教育迅速而厚重的发展,使我校特色办学驶入快车道。
孜孜以求,做一个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人
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看到一条崭新的教育之路,需要的是一种眼光;于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上,摸索探险,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于学校稳步发展仍然上下求索,■■前行,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我想每一位校长都需要这样的精神、眼光和勇气。在“路漫漫其修远”的教育之路上,必须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而且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从我校“山水涵阳 不言而教”文化育人理念的提出,到确定六个实施途径,以及“课前学习、课上交流探究、课后拓展提升”三个板块尊重型教学活动的确立,都是我们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形成的产物。
特别是提出的尊重型教学模式与我校的理念完美契合,体现了学校的“尊重·和谐·发展”理念。它包括三个板块:课前学习,课上交流与探究,课后拓展与提升。首先,每位教师要开展好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其次,每次教学活动都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照。最后,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尊重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拓展与提升环节,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态度、攫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体验人生道理,摸索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为校长,既是办学思想的提出者,又是贯彻者、执行者,指导者。所以,科研、教研、听课、评课、研讨,我都躬行参加。特别是尊重型教学活动的探索,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尊重理念融入其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上善若水,具备引领风范,有功成弗居的品质
老子言道:“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上善若水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品质。作为校长,要有着一种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引领风范;有着一种心怀教育、竭力献身于教育的博大情怀;有着一种服务于师生,有功成弗居的坦然心态。
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我认识到校长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新世纪的校长,首先要做到责在人先,利在人后。一个校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应把校长这一职业当作谋生手段或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而应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校长的工作就是为师生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积淀学校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出贡献,不管任职时间长短,能够有自己办学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坚持探索,就无愧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作为一名校长,还要厚德载物,宽容得众,以自尊赢得尊重。因此,在管理中虽然也用刚性制度作准绳,然而在这种制度中我更体现“尊重·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学生、教师发展为本,让制度具有导向性,突出目标追求,强调价值观念,注重内趋性,还制度以灵魂。另外,我还要求干部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以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同时,以人为纽带,以学校为支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更广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尊重的理念影响到每个人,指导每个人的言行,最终让尊重植根学生心中,并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教育者的尊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尊重。
另外,校长还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懂得奉献,功成弗居”的坦然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才把你当做朋友,当亲人。工作中我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干部教师,促进教师成长,恪尽职守,忠诚教育事业,对学校诚信,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知识、能力,努力提高工作业绩,做到凝德、敬业、博学、儒雅。
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一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是我的梦想,我努力在二小这块沃土上实现自己的梦,几年来,学校累累硕果,连续获得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德育创新管理先进单位等市区级以上一百多个集体奖项,多次承办市区级教育教学现场会。我校现已成为我区课程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技、校本课程建设、党建工作的研究基地。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总之,我会在教育之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怀抱着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兢兢业业地执著追求,永守心中教育这盏希望之灯,用行动为二小开创出一片绚丽的景象。■
□编辑 郭卿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一直把做一名优秀的校长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主旋律。我满腔热情地扑在这个岗位上,无私奉献、探索进取、无怨无悔,并把理想和事业的执著追求融入到实践之中。在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中努力拼搏,使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源。
与时俱进,做一个永远都有想法的人
人因为有思想、有想法才能活出精彩。一个校长的想法与思想更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可以说这些想法和思想是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反映了校长对学校的教育现状、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系统等全面的认识和思考,是校长对为什么办学和办什么样的学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校长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意味着这个学校会有怎样的文化,就意味着这个学校有什么样的命运!
让自己做一个永远有想法的人,成为一个走在教育前沿的“开拓者”, “学习”是永远不变的法宝,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另外,通过与史家小学联合办学,到山东、湖南等地名校考察,参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的研究等,我对学校发展模式有了深刻认识,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自由充分地成长,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可持续发展观念且身心健康、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以此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才,和谐的人才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必须孕育于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
基于此,我提出了“山水涵阳,不言而教”的文化育人的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使学校秉承“明理、诚信、和谐、向上”的校训,坚持“认真、求新、和谐、儒雅”的精神,形成凝德、敬业、博学、儒雅的教风,打造了一支“具有尊重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知识和技能并能指导自己的言行、优秀的学科教师”的尊重型教师队伍,形成“尊师、友爱、好学、善做”的学风,使我校的学生理解并践行“我尊重我快乐;我尊重我明理;我尊重我成长”。其内涵就是自尊让自己自信,尊重别人使自己获得快乐;尊重让自己探究知识,明白事理,使自己更智慧;做到尊重,自己就能茁壮成长。让学生有一种精神:自强向上,做最好的自己;有一种观念:尊重别人,多为别人着想。做对人民有益的人,服务社会,与环境和谐生存;有一个态度:好学,善做。对学习感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尊重生和谐,好学出人才”的引领下,构建了以环境育人为基础、以学科育人为核心、以校本育人特色的尊重教育模式。将尊重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体工作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尽享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感受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体验到生命化课堂的真正含义,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充分的成长。
今年,我把首师大的专家请到学校,把师训班办在学校,系统地实施尊重教育探究活动,使得我校的尊重教育思想更加明确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尊重教育迅速而厚重的发展,使我校特色办学驶入快车道。
孜孜以求,做一个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人
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看到一条崭新的教育之路,需要的是一种眼光;于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上,摸索探险,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于学校稳步发展仍然上下求索,■■前行,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我想每一位校长都需要这样的精神、眼光和勇气。在“路漫漫其修远”的教育之路上,必须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而且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从我校“山水涵阳 不言而教”文化育人理念的提出,到确定六个实施途径,以及“课前学习、课上交流探究、课后拓展提升”三个板块尊重型教学活动的确立,都是我们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形成的产物。
特别是提出的尊重型教学模式与我校的理念完美契合,体现了学校的“尊重·和谐·发展”理念。它包括三个板块:课前学习,课上交流与探究,课后拓展与提升。首先,每位教师要开展好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其次,每次教学活动都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照。最后,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尊重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拓展与提升环节,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态度、攫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体验人生道理,摸索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为校长,既是办学思想的提出者,又是贯彻者、执行者,指导者。所以,科研、教研、听课、评课、研讨,我都躬行参加。特别是尊重型教学活动的探索,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尊重理念融入其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上善若水,具备引领风范,有功成弗居的品质
老子言道:“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上善若水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品质。作为校长,要有着一种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引领风范;有着一种心怀教育、竭力献身于教育的博大情怀;有着一种服务于师生,有功成弗居的坦然心态。
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我认识到校长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新世纪的校长,首先要做到责在人先,利在人后。一个校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应把校长这一职业当作谋生手段或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而应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校长的工作就是为师生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积淀学校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出贡献,不管任职时间长短,能够有自己办学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坚持探索,就无愧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作为一名校长,还要厚德载物,宽容得众,以自尊赢得尊重。因此,在管理中虽然也用刚性制度作准绳,然而在这种制度中我更体现“尊重·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学生、教师发展为本,让制度具有导向性,突出目标追求,强调价值观念,注重内趋性,还制度以灵魂。另外,我还要求干部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以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同时,以人为纽带,以学校为支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更广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尊重的理念影响到每个人,指导每个人的言行,最终让尊重植根学生心中,并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教育者的尊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尊重。
另外,校长还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懂得奉献,功成弗居”的坦然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才把你当做朋友,当亲人。工作中我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干部教师,促进教师成长,恪尽职守,忠诚教育事业,对学校诚信,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知识、能力,努力提高工作业绩,做到凝德、敬业、博学、儒雅。
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一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是我的梦想,我努力在二小这块沃土上实现自己的梦,几年来,学校累累硕果,连续获得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德育创新管理先进单位等市区级以上一百多个集体奖项,多次承办市区级教育教学现场会。我校现已成为我区课程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技、校本课程建设、党建工作的研究基地。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总之,我会在教育之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怀抱着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兢兢业业地执著追求,永守心中教育这盏希望之灯,用行动为二小开创出一片绚丽的景象。■
□编辑 郭卿